
香辣红烧肉
香辣红烧肉是一款美食,主要原料有猪肉等,这道菜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
有的人喜欢吃瘦肉因为瘦肉有嚼劲,有的人喜欢吃肥肉因为肥肉香,有的人觉得肥肉腻,难以下咽,可惟独红烧肉这道菜,肉是五花三层,经过製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中华美食中的一道口若悬河之荤,这道菜便是“红烧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香辣红烧肉
- 英文名:spicy braise in soy sauce meat
- 主要食材:五花肉,辣椒
- 分类:炒菜类
- 口味:口味较重,香辣
- 方法:口若悬河之荤
- 特点:色泽金黄,肥而不腻
菜品特点
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
複杂工序:15" 30" 60" 30"
相关典故
提起红烧肉,我们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苏东坡。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其实,那个源远流长、名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说穿了也就是红烧肉。考究红烧肉的历史,确实难以说清楚它产生于何时、何地,不过,由于东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从他那时起,红烧肉就正式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不难看出苏老先生不仅是“每日早来打一碗”般的“好吃”,而且,还深谙红烧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这一切真的值得我等这些好吃红烧肉而懒做或不会做的“好吃懒做”之徒学习。我们清楚的看到,苏老先生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写诗赋词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了物质文明建设--吃红烧肉,他那时候就用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这种远见卓识着实令人钦佩和敬仰。我猜测,苏老先生用他那生花妙笔挥就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豪放过人之诗词,或许就是在大快朵颐过一顿红烧肉之后,才思如泉涌,产生了创作灵感,一挥而就成的。大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习惯,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东坡干吗不能“吃肉诗百篇”呢?我过着名的相声演员马三立马老也非常喜欢吃红烧肉,在相声业界也是众人知晓的事情正说明红烧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