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酸豆汁
北京酸豆汁是以绿豆为主原料製作成的,一道特色调味品。在民间,豆汁儿的主顾更不分贵贱 ,凡穿戴体面者在庙会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往往会被人耻笑,唯独喝豆汁儿则不足为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酸豆汁
- 主要食材:绿豆
- 口味:酸味浓郁
- 颜色:轻绿透明
製作方法
首先,準备好做豆汁的原料:
1,绿豆
2,磨碎机(豆浆机就可)
3,装豆汁的盆(最好能有瓷坛带盖)
4,找一块豆包布用于过滤
5、乾净的饮用水
然后,开始做豆汁:
1、先将绿豆洗好用冷水浸泡20小时左右
2、将浸泡好的绿豆放到磨碎机里,磨时兑水,比例1比5
3、将磨出的豆浆用豆包布过滤后放到容器记忆体放发酵
4、待发酵到有酸味时就可以了(发酵时间长短因天气温度而定)
5、发酵好的豆汁放锅里,小火煮不要沸腾,待到开锅就关火,这样酸豆汁就製作好了。
特点
1、颜色轻绿透明
2、豆汁特有酸味浓郁
3、放在碗中浓稠度适当,不散泻
过去有一则笑话,说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 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谓“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 笑话归笑话,老北京人尤其是旗人,特别喜爱喝豆汁儿,甚至称之为“本命食”乃是事实。
俗话说,北京人是“豆汁儿嘴”、“老米嘴”、“滷虾嘴 ”,即所谓“北京三嘴”。
据说豆汁儿的问世乃在清初,当时某粉房做绿豆粉时,正逢炎夏,磨出的半成品豆汁当天未能用完,次日即已发酵,取少许尝尝,觉和甜可口 ,再经煮沸,饮之更觉味美,于是便专门做起豆汁来出售。人们购得豆汁 ,加入紫色老米(仓米)或剩老米饭,熬成豆汁粥,佐以不同的小菜,成为京师特有一种风味小吃。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后,传入宫内。每年旧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5天,清宫御、寿两膳房都要製做豆汁,帝、后酒肉之余,皆饮豆汁以解油腻。据说,鹹丰梓宫(灵梓)迴銮,东西两太后带领同治帝刚回到宫里,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儿喝。
民间卖熟豆汁儿有两种形式:一是走街串巷的豆汁儿挑子,吆唤“开 了锅的豆汁儿粥!”买者多是以锅、碗端回家去喝;另一种形式是在庙会集市上摆个豆汁儿摊,设丈余长案,前摆长凳。案上放2-4个大玻璃罩 ,大玻璃罩内放大果盘,盛着酱黄瓜、八宝菜、酱萝蔔、水疙瘩丝等。春季备有爆腌酱苤蓝,冬天备有五香萝蔔乾丁。对购买细酱菜的顾客供应辣椒油。并代卖芝麻酱烧饼、炸焦圈儿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