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大叶藤黄

大叶藤黄

大叶藤黄

大叶藤黄,别名:人面果、岭南倒捻子、香港倒捻子、歪脖子果、郭满大、郭埋拉、勿茂,拉丁文名: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f. ex T. Anders.),是双子叶植物纲、藤黄科、藤黄属乔木,小枝和嫩枝具明显纵稜。叶两行排列,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长圆形或长方状披针形。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或从落叶叶腋生出;边缘具睫毛;子房圆球形,通常5室。浆果圆球形或卵球形,成熟时黄色。长圆形或卵球形,棕褐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

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至西部及广西西南部,广东有引种栽培。生于海拔100-1400米的沟谷和丘陵地潮湿的密林中。该种果实可食用,茎、叶可入药。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大叶藤黄
  • 拉丁学名:Garcinia xanthochymus Hook.f. ex T. Anders.
  • 别称:人面果、岭南倒捻子、香港倒捻子、歪脖子果、郭满大、勿茂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侧膜胎座目
  • 亚目:山茶亚目
  • :藤黄科
  • 亚科:藤黄亚科
  • :藤黄族
  • :藤黄属
  • :大叶藤黄
  • 分布区域: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至西部
  • 命名者及年代:Hook.f. ex T. Anders,1874

形态特徵

乔木,高8-20米,胸径15-45厘米,树皮灰褐色,分枝细长,多而密集,平伸,先端下垂,通常披散重叠,小枝和嫩枝具明显纵稜。
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
叶两行排列,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长圆形或长方状披针形,长(14-)20-34厘米,宽(4-)6-12厘米,顶端急尖或钝,稀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中脉粗壮,两面隆起,侧脉密集,多达35-40对,网脉明显;叶柄粗壮,基部马蹄形,微抱茎,枝条顶端的1-2对叶柄通常玫瑰红色,长1.5-2.5厘米,乾后有稜及横皱纹。
伞房状聚伞花序,有花(2-)5-10(-14)朵,腋生或从落叶叶腋生出,总梗长约6-12毫米;花两性,5数,花梗长1.8-3厘米;萼片和花瓣3大2小,边缘具睫毛;雄蕊花丝下部合生成5束,先端分离,分离部份长约3毫米,扁平,每束具花葯2-5,基部具方形腺体5枚,腺体顶端有多数孔穴,长约1毫米,与萼片对生;子房圆球形,通常5室,花柱短,约1毫米,柱头盾形,中间凹陷,通常深5裂,稀4或3裂,光滑。
浆果圆球形或卵球形,成熟时黄色,外面光滑,有时具圆形皮孔,顶端突尖,有时偏斜,柱头宿存,基部通常有宿存的萼片和雄蕊束。种子1-4,外面具多汁的瓢状假种皮,长圆形或卵球形,种皮光滑,棕褐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
(注:大叶藤黄图片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生于沟谷和丘陵地潮湿的密林中,海拔(100-)600-1000(-1400)米。

分布範围

产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至西部(尤以南部西双版纳分布较集中)及广西西南部(零星分布),广东有引种栽培。喜马拉雅山东部,孟加拉东部经缅甸、泰国至中南半岛及安达曼岛也有,日本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孟加拉东部。
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果成熟后可食用,其味较酸;

使用价值

种子含油量17.72%,可作工业用油。

药用价值

【傣药】郭满大(西傣):鲜茎叶浆汁内服驱虫;外用于蚂蝗人鼻(鲜茎汁滴人鼻中)《滇省志》。
哥麻啦,歪屁股果:茎、叶浆用于驱虫,蚂蝗人鼻《版纳傣药》。
戈吗拉:用于蚂蝗人鼻《傣医药》。戈吗拉:茎叶之汁用于蚂蝗人鼻《傣药录》。
哥麻啦,埋吗啦:茎、叶浆汁的鲜汁滴入鼻内治蚂蝗人鼻《滇药录》。

植物鉴别

过去有的学者将Garcinia pictoria Roxb. (Fl. Ind. 2: 627. 1824.) 归併入本种中,但该种花4数,单生,无花梗,柱头4裂,果具4稜而有较大差别,属瘤柱组 (Sect. Hebradendron (Grah.) Planch. et Triana) 应予分开。
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大叶藤黄 Garcinia xanthochymus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叶藤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