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木竹子(中医药)

木竹子(中医药)

木竹子(中医药)

木竹子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和岭南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的果实。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味甘,性凉。归脾经。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等病症。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木竹子
  • 别称:竹橘、山橘子、山枇杷、大力王、大黄鸡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侧膜胎座目
  • :藤黄科
  • :藤黄属
  • :木竹子、岭南山竹子
  • 分布区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 採收时间:冬季
  • 用量:适量
  • 毒性:微毒(《广西中草药》)
  • 贮藏:保鲜储藏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脾经。

功效

清热,生津。

主治

治疗胃热津伤,呕吐,口渴,肺热气逆,咳嗽不止。

相关配伍

治铁砂入肉不出:用(木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採集加工

冬季果熟时采,鲜用。

形态特徵

1.木竹子常绿乔木,高5-17m。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5cm,宽2-5cm,先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微凸起,侧脉每边在8条以上,在近叶缘处网结,不达中缘。花单性,稀杂性,橙黄色;雄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再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萼片、花瓣均为4数;雄蕊多数,合生成4束,高出于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状,具明显的盾状柱头,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长约1.5mm,短于雌蕊;子房长圆形,2室,无花柱,柱头大而厚,盾形。浆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时青黄色,直径2.5-3cm,先端有宿存柱头,果皮有黄色树脂。花期5月,果期7-8月。
2.岭南山竹子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5m。树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断环纹。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cm;叶片薄革质,倒卵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短渐尖或钝,基部楔形,乾时边缘反卷,侧脉每边至少在8条以上,两面均无毛。花单性,异株,橙色或淡黄色;雄花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梗长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数,合生成一肉质体,花葯聚生成头状,无退化雌蕊;雌花单生;无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于雌蕊;子房卵圆形,8-10室,无花柱,柱头盾状。浆果近球形,无棱,长2-4cm,直径2-3.5cm,黄绿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

1.生于山地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2.生于山地湿润肥沃的地方。分布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相关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髒,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2.《广西中草药》:“消炎止痛,收敛生肌。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木竹子(中医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