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飞鸿(清末民初武术家)
黄飞鸿(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
黄飞鸿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中医。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基本介绍
- 本名:黄锡祥
- 字号:字达云、号飞鸿
- 所处时代:清末民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 出生时间:1856年7月9日
- 去世时间:1925年4月17日
- 主要成就:南拳流派,洪拳名家,医馆“宝芝林”
- 英文名:Wong Fei-hung
- 所属流派:南拳派洪拳系
- 信仰:道教
人物生平
从父习武
1856年7月9日,黄飞鸿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武艺高强。但黄麒英家中贫穷破落,只能靠卖艺勉强度日。黄飞鸿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习得虎拳、鹤拳。但黄麒英并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靠着武艺维持生计,过贫困潦倒的生活,而是指望他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于是将卖艺得来的积蓄供给黄飞鸿念书之用。但黄飞鸿对念书全无兴趣,反而对父亲传给他的武功格外上心,甚至不惜逃学,在路边偷偷观看父亲卖艺。黄麒英得知黄飞鸿逃学的事后十分生气,可是黄飞鸿执意不肯念书,要与父亲一起卖艺走江湖,黄麒英也只得同意了。黄飞鸿学武的天份很高,很多招式往往学一遍就会了。到了黄飞鸿七八岁的时候,他正式开始跟随父亲闯蕩江湖,卖艺为生。
卖武生涯
1868年,随父在南海县佛山、南海县广州城(南海县和番禺县共治广州城)、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9年 在南海县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
1872年,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开始为铜、铁行工人授武,结束卖武生涯。
武术教练
1874年,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75年,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约1877年,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同年,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飞鸿击败。
1878年,在南海县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飞鸿严惩歹徒,在南海县佛山名噪一时。
1882年,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5年,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刘永福亲为宝芝林题写“技艺皆精”的匾额。
1911年8月,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9年4月9日,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主要成就
武术成就
黄飞鸿的洪拳,一方面由陆阿采--黄泰--黄麒英所传,一方面由铁桥三--林福成所传。黄飞鸿对洪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并以飞铊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无影脚等绝技闻名,现传下的重要拳术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单刀、飞铊、行者棒、瑶家大耙、形意箫、挑等。
黄飞鸿纵横武坛数十年,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门下弟子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武术家。林世荣随黄飞鸿学艺二十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南海等地设馆授徒,并于三十年代起公开出版《工字伏虎拳》等拳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黄飞鸿夫人莫桂兰在黄飞鸿去世后,在广州、香港设馆,传授黄飞鸿的武艺。邓义、邓芳的广州带河基设馆多年,门徒众多。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特别是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工字伏虎拳、五郎八卦棍等,通过其传人的大力推广,成为世界着名的功夫流派。而今,广东、香港、台湾以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流传,影响日益扩大。
据统计,他的传人已经分布在五洲四海,除了中国的广东、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美国、加拿大、澳洲、以色列、南非、义大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德国、英国、瑞士、波兰、比利时、捷克等地,都有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岭南武术
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经其门人林世荣等整理的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结构新颖,动作轻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滞狭隘、动作重複之弊病。虎鹤双形,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推山倒海,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敏捷,动作迅速,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气静神闲之妙。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偏正配合进退中规,成为飞鸿一脉之代表拳法,为武术界独树一帜。一时风行全省,并远传至港澳、东南亚甚至北美等地,迄今历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中国高等体育院校教材内容之一。
工字伏虎拳
是洪拳的基本拳法,以步进退成工字形,故名工字伏虎拳。相传此拳源出少林寺,初少林毁于火,至善禅师避难到广州海幢寺,至善恐少林绝技失传,便于寺内授徒传艺,陆阿採为其首徒,得工字伏虎拳秘传,后传于黄泰,泰传黄麒英,麒英传子黄飞鸿。又由黄飞鸿将其发扬,传于梁宽、林世荣、陆正刚、陈殿标等。工字伏虎拳腰马稳健,桥手刚劲,法门紧密,进退有规。恆久练习,不必站马而腰马自坚,不必打椿而桥手自劲,是学习其它拳术、器械的基础。因此,凡入黄飞鸿门下者,必先习此拳以稳健腰马,坚劲桥手,正确步法。
虎鹤双形拳
由黄飞鸿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劲”(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鹤的“象”(如鹤嘴啄食)和“意”(如鹤的灵秀飘逸)。虎形练气与力,动作沉雄,声威叱咤,有龙腾虎跃之势;鹤形练精与神,身手灵捷、动作迅速、有气静神闲之妙,故称虎鹤双形拳。
虎鹤双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钩,手法有抛、挂、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马步、虚步、独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讲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庄。整套动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厉攻势,又吸取洪家拳的严密守势,拳势威武,刚柔并用,长短兼施,为黄飞鸿一门之代表拳法。
五郎八卦棍
相传此棍法由宋代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晚清时,此棍法流传至黄飞鸿手中,黄飞鸿将其融入南派武学功法精华,并由高徒林世荣发扬光大。此棍法长短兼施,双单并用,法门多而密,以圈、点、枪、割、抽、挑、拨、弹、掣、标、压、敲、击十四字为诀。风格朴实无华,结构严谨、威猛沉雄、利于实战,为南派上乘棍法之一。
医药医术
黄飞鸿在医治跌打损伤方面有一套,当今流传的宝芝林伤科跌打酒(牛大力1两,千斤拔1两,半风荷 1两,宽根藤1两,田七5钱,金耳环5钱,以上诸药浸酒1斤5两,15天后可用)。相传是由陆阿采所传,而黄飞鸿本人也先后研製出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1888年,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受伤后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癒了他的伤病,黄飞鸿不但因此得到了两广总督张之洞书写的医艺精通的牌匾,而且被刘永福聘请为军医官和技击总教练。
宝芝林和黄飞鸿的医术声名在外和黄飞鸿本人的医德也有很大关係,他不但不藏私,还向社会公开跌打涵浸泡方法和防暑凉茶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
舞龙舞狮
黄飞鸿将民间传统艺术醒狮进行挖掘、整理、刻苦训练,在原有的南派醒狮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融入武术舞狮的技艺,由高桩醒狮、民间武术梅花桩与南派民间醒狮套路相融合,并汇入当地民间风格特色,技艺高难,编排巧妙,融舞蹈、武术、杂技、力度、美学于一体,形成新一派醒狮。黄飞鸿狮艺表演项目有传统鼓点表演(七星鼓或三星鼓)、现代醒狮表演(狮上高椿采蛇青、飞鸿八星阵等)传统地狮表演或群猜表演(龙门表,竹梯青等)舞龙功夫表演。
人物评价
一代宗师黄飞鸿,是南海着名武术家,在南派武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追随着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在抗日保台战争中立下功勋。
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
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
广东民间顺口溜:
(一)虎痴平生多轶事,虽无正史稀人知;唯是民间广有说,粤者口碑多振词。
(二)金钱镖出镇四众,饶人不痴是英雄;黄门一家有三杰,西樵山下出虎龙。
(三)前清十虎说太公,麒英衣钵传飞鸿;西樵山下显三杰,禄舟一村现虎龙。
轶事典故
宝芝林
黄飞鸿有一个叫伍铨萃的弟子,是文人出身,1892年中了进士,他曾经送给黄飞鸿两句诗"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而黄飞鸿在创办跌打医馆时就取了两个开头的字和最后一个字“宝芝林”作为医馆的名称,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上至将军,下至百姓,功效显着。
击毙恶犬
1876年,香港有一英国人,带着一头牛犊大小的狼狗,设擂向华人邀斗。许多人上前比试,却都被硕大的狼狗咬伤。而黄飞鸿挺身而出,一举击毙狼狗,并打败了英国人,自此名扬香港。
老少姻缘
1911年,已经55岁的黄飞鸿仍然热衷于舞狮表演,但在一次表演中不小心将布鞋舞掉,飞出身外,正好击中了在台下观看的19岁的莫桂兰,为表达歉意,黄飞鸿事后专门登门道歉,却没想到这次的舞狮成就了黄飞鸿与莫桂兰的老少姻缘。
不授儿武
黄飞鸿有四子,诸子中酷爱黄汉森(因其幼时生得肥肥白白,人称肥仔二),最得黄飞鸿真传。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死。当时在一个名叫保商卫旅营当护卫。一名叫鬼眼梁的同事,见飞鸿之子年少,要和他较技并说“我怕黄飞鸿,绝不怕他的儿子。”可是动手仅两招就被打翻在地,因此怀恨在心。在中秋节晚设法使汉森喝得酩酊大醉,乘机开枪击毙汉森,反说汉森醉后拔枪杀他,他不得已才自卫误杀至死,以摆脱罪责。经过此事,飞鸿知道儿子是为了较技才丧生的,痛心之余,发誓不再教子习武。
黄飞鸿第四子黄汉熙,面孔长得很象父亲,但全不懂洪拳,其职业也与武术无关。
亲属成员
黄飞鸿一生结过四次婚,除原配罗氏外皆为续娶,每次都是在妻子去世后重娶。
四个妻子中前三个均有名份,分别是罗氏、马氏、岑氏,但因陆续死去,因而当时人们迷信黄飞鸿有克妻命,以至于最后在娶莫桂兰时不得不以纳妾为名成了婚。
1879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约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约1902年 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5年 续莫桂兰为妾。最后一名妻子莫桂兰于1982年于香港逝世。
人物争议
关于黄飞鸿生卒年月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生于1847年,也有的认为生于1856年。至于其去世年份,一说学界普遍认为其逝世于1924年爆发的广州商团事变之后,但具体日期亦不可考。
另一说1924年10月 北伐之前广州国民党割据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次年农曆三月廿五日(1925年4月17日),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关于黄飞鸿的记载中,以朱愚斋写的《 黄飞鸿别传》为最早,朱愚斋是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的弟子。在黄飞鸿去世后,他开始整理有关的资料,并于1933年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上连载《 黄飞鸿别传》,虽然作者声明“事皆纪实”、“据其生平所历”,但明显有不少虚构之处。《黄飞鸿别传》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先河。后来朱愚斋又将从其他黄门弟子处听来的逸事写成小说,连载《黄飞鸿行脚真录》,最后编成《黄飞鸿江湖别记》,结集出版。此后,还分别有“忠义乡人”、“我是山人”、“禅山人”等小说家出版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在20世纪的40年代最为鼎盛,影响也最大。“忠义乡人”的《黄飞鸿再传》,自1947年5月1日起在《成报》连载4年,共1300集,是最长的一部黄飞鸿小说。由黄飞鸿第十子黄汉熙口述的《黄飞鸿师傅传》,自1957年起在“香港商报”连载,亦受到读者的欢迎。
粤剧
1944年,编剧家唐涤生开始着手把黄飞鸿的故事编写为《黄飞鸿正传》,一共三集,交给了自己的夫人郑梦霞以及粤剧演员罗品超担纲的香港超华剧团进行演出。罗品超成了第一个在粤剧中扮演黄飞鸿的艺人。1951年,艺名“新靓就”的关德兴把电影“黄飞鸿传”搬上了粤剧的舞台,同时把南派武打以及狮艺表演揉人其中,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高棉的金边以及美国的旧金山等多个城市巡迴演出时,受到当地华人以及侨胞的欢迎。同台演出的还有广州粤剧武生梁荫棠。这个剧本后来也被佛山和广州当地的粤剧艺人採纳而演出。
广播剧
1950年,锺伟明在“丽的呼声”电台里讲述黄飞鸿的故事,节目开场白“话说黄飞鸿”成了当时的流行语。1998年,佛山演员吴元标,在佛山广播了作家任流的《少年位飞鸿》。
电影
上映时间 | 片名 | 演员 |
---|---|---|
1949年10月8日 | 黄飞鸿传上集之鞭风灭烛 | 关德兴 |
1949年10月12日 | 黄飞鸿传下集之火烧霸王庄 | 关德兴 |
1950年4月13日 | 黄飞鸿传第三集血战流花桥 | 关德兴 |
1950年4月16日 | 黄飞鸿传第四集梁宽归天 | 关德兴 |
1951年3月15日 | 黄飞鸿传大结局 | 关德兴 |
1952年11月9日 | 黄飞鸿血染芙蓉谷 | 关德兴 |
1953年7月16日 | 黄飞鸿义救海幢寺 上集 | 白玉堂 |
1953年7月19日 | 黄飞鸿义救海幢寺 下集 | 白玉堂 |
1953年11月18日 | 黄飞鸿一棍伏三霸 | 关德兴 |
1954年7月21日 | 黄飞鸿初试无影脚 | 关德兴 |
1954年10月29日 | 黄飞鸿与林世荣 | 关德兴 |
1955年1月13日 | 黄飞鸿正传 | 关德兴 |
1955年7月26日 | 续黄飞鸿正传 | 关德兴 |
1955年11月13日 | 黄飞鸿花地抢炮 | 关德兴 |
1955年11月23日 | 黄飞鸿威震四牌楼 | 关德兴 |
1955年12月11日 | 黄飞鸿长堤歼霸 | 关德兴 |
1956年1月6日 | 黄飞鸿擂台比武 | 关德兴 |
1956年1月14日 | 黄飞鸿大闹佛山 | 关德兴 |
1956年1月28日 | 黄飞鸿火烧大沙头 | 关德兴 |
1956年2月17日 | 黄飞鸿花艇风云 | 关德兴 |
1956年2月22日 | 黄飞鸿大战双门底 | 关德兴 |
1956年2月28日 | 黄飞鸿大闹花灯 | 关德兴 |
1956年3月4日 | 黄飞鸿七狮会金龙 | 关德兴 |
1956年3月25日 | 黄飞鸿独臂斗五龙 | 关德兴 |
1956年4月8日 | 黄飞鸿三戏女镖师 | 关德兴 |
1956年4月18日 | 黄飞鸿义救龙母庙 | 关德兴 |
1956年4月25日 | 黄飞鸿七斗火麒麟 | 关德兴 |
1956年4月29日 | 黄飞鸿怒吞十二狮 | 关德兴 |
1956年5月9日 | 黄飞鸿神鞭伏二虎 | 关德兴 |
1956年5月16日 | 黄飞鸿醒狮会麒麟 | 关德兴 |
1956年5月26日 | 黄飞鸿铁鸡斗蜈蚣 | 关德兴 |
1956年6月13日 | 黄飞鸿龙舟夺锦 | 关德兴 |
1956年6月20日 | 黄飞鸿水底三擒苏鼠廉 | 关德兴 |
1956年7月19日 | 黄飞鸿沙面伏神犬 | 关德兴 |
1956年7月22日 | 黄飞鸿横扫小北江 | 关德兴 |
1956年7月29日 | 黄飞鸿红船歼霸 | 关德兴 |
1956年9月5日 | 黄飞鸿义救卖鱼灿 | 关德兴 |
1956年9月13日 | 黄飞鸿观音山雪恨 | 关德兴 |
1956年9月14日 | 黄飞鸿天后庙进香 | 关德兴 |
1956年10月20日 | 黄飞鸿官山大贺寿 | 关德兴 |
1956年11月17日 | 黄飞鸿古寺救情僧 | 关德兴 |
1957年2月20日 | 黄飞鸿河南浴血战 | 关德兴 |
1957年2月23日 | 黄飞鸿三斗胭脂马 | 关德兴 |
1957年3月21日 | 黄飞鸿夜探黑龙山 | 关德兴 |
1957年4月7日 | 黄飞鸿狮王争霸 | 关德兴 |
1957年4月17日 | 黄飞鸿喋血马鞍山 | 关德兴 |
1957年5月22日 | 黄飞鸿大破飞刀党 | 关德兴 |
1957年7月17日 | 黄飞鸿血溅姑婆屋 | 关德兴 |
1957年12月1日 | 黄飞鸿二龙争珠 | 关德兴 |
1958年1月26日 | 黄飞鸿五毒斗双龙 | 关德兴 |
1958年2月13日 | 黄飞鸿龙争虎斗 | 关德兴 |
1958年2月14日 | 黄飞鸿大破金钟罩 | 关德兴 |
1958年3月30日 | 黄飞鸿西关抢新娘 | 关德兴 |
1958年4月15日 | 黄飞鸿大闹凤凰岗 | 关德兴 |
1958年6月1日 | 黄飞鸿擂台斗五虎 | 关德兴 |
1958年8月14日 | 黄飞鸿大破马家庄 | 关德兴 |
1958年8月24日 | 黄飞鸿夫妻除三害 | 关德兴 |
1958年9月21日 | 黄飞鸿铁鸡斗神鹰 | 关德兴 |
1958年10月27日 | 黄飞鸿虎穴救梁宽 | 关德兴 |
1959年2月1日 | 黄飞鸿义贯彩虹桥 | 关德兴 |
1959年6月7日 | 黄飞鸿被困黑地狱 | 关德兴 |
1959年7月1日 | 黄飞鸿戏棚伏虎 | 关德兴 |
1960年1月24日 | 黄飞鸿擂台争霸战 | 关德兴 |
1960年6月16日 | 黄飞鸿大战猩猩王 | 关德兴 |
1961年1月15日 | 黄飞鸿大破五虎阵 | 关德兴 |
1967年11月8日 | 黄飞鸿虎爪会群英 | 关德兴 |
1968年2月3日 | 黄飞鸿威震五羊城 | 关德兴 |
1968年4月2日 | 黄飞鸿醒狮独霸梅花桩 | 关德兴 |
1968年7月3日 | 黄飞鸿醉打八金刚 | 关德兴 |
1968年9月6日 | 黄飞鸿肉搏黑霸王 | 关德兴 |
1968年11月15日 | 黄飞鸿拳王争霸 | 关德兴 |
1969年2月23日 | 黄飞鸿巧夺鲨鱼青 | 关德兴 |
1969年4月30日 | 黄飞鸿神威伏三煞 | 关德兴 |
1969年7月16日 | 黄飞鸿虎鹤斗五狼 | 关德兴 |
1969年10月8日 | 黄飞鸿浴血硫磺谷 | 关德兴 |
1970年8月5日 | 黄飞鸿勇破烈火阵 | 关德兴 |
1973年9月12日 | 黄飞鸿 | 谷峰 |
1974年1月22日 | 黄飞鸿少林拳 | 关德兴 |
1974年5月25日 | 黄飞鸿义取丁财炮 | 史仲田 |
1976年5月7日 | 陆阿采与黄飞鸿 | 刘家辉 |
1978年10月5日 | 醉拳 | 成龙 |
1979年12月19日 | 林世荣 | 关德兴 |
1980年12月18日 | 黄飞鸿与鬼脚七 | 关德兴 |
1981年3月5日 | 勇者无惧 | 关德兴 |
1981年8月20日 | 武馆 | 刘家辉 |
1991年8月15日 | 黄飞鸿之一壮志凌云 | 李连杰 |
1992年4月16日 |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 李连杰 |
1992年8月8日 | 黄飞鸿笑传 | 谭咏麟 |
1992年12月4日 | 黄飞鸿系列之一代宗师 | 钱嘉乐 |
1993年2月11日 |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 李连杰 |
1993年4月1日 | 黄飞鸿对黄飞鸿 | 谭咏麟 |
1993年4月1日 |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 李连杰 |
1993年5月20日 | 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 | 王群 |
1993年6月10日 | 黄飞鸿之王者之风 | 赵文卓 |
1993年9月3日 | 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 | 曾思敏 |
1994年2月3日 | 醉拳Ⅱ | 成龙 |
1994年7月2日 | 醉拳Ⅲ | 季天笙 |
1994年11月17日 | 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 | 赵文卓 |
1997年2月1日 |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 李连杰 |
(以上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黄飞鸿(清末民初武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