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梦中作(欧阳修诗作)

梦中作(欧阳修诗作)

《梦中作》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诗作。此诗写梦,梦境恍惚朦胧,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主题不易捉摸,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複杂的情怀,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凡出世又十分留恋人间的思想矛盾。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如同四幅单轴画,但又是浑然天成;同时对仗工巧,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天衣无缝。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梦中作
  • 创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处:《居士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欧阳修
  • 题材:记梦诗

作品原文

梦中作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千山:极言山多。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蹤灭。”
⑵“棋罢”句:暗用王质的故事。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晋时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就置斧旁观。童子给王质一个像枣核似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饥饿。等一盘棋结束,童子催他回去,王质一看,自己的斧柄也已经朽烂。回家后,亲故都已去世,早已换了人间。
⑶酒阑:谓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 裴骃集解引文颖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客:指梦中的作者自己。

白话译文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凄清的笛声飘散到远方;路旁长着浓密的百花,色彩鲜艳迷人。
下了一局棋,竟发现世上已经换了人间;借酒浇愁酒已尽,更无法排遣浓浓的思乡情。

创作背景

此诗记述梦中所见,载于《居士集》卷十二,它前后的两首目录原注都标明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可能都为同时所作。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主政的庆曆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今安徽阜阳)任知州。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此诗乃记述梦中之所见。
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意境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
全诗四句一句一截,分别写出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四个不同的意境,似断似续,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末尾以怀乡情绪作结,似是暗寓诗人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
“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这种意在言外的手法,要仔细体察才能明其究竟。
此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对仗工巧,天衣无缝,前后两联字字相对。这是受了杜甫《绝句》诗的影响。

名家点评

明人杨慎《升庵诗话》:绝句者,一句一绝,起于《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是也。或以为陶渊明诗,非。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实祖之。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柏梢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宋六一翁亦有一首云:“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皆此体也。乐府有“打起黄莺儿”一首,意连句圆,未尝间断,当参此意,便有神圣工巧。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此诗当真是梦中作,如有神助。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梦中作(欧阳修诗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