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三上文章

三上文章

三上文章是由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文言文。欧阳修在推行新法时,对于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故而用了钱思公“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这个戏语,用以教导后进们需要学习钱思公惜时如金,刻苦攻读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收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三上文章
  • 外文名: "three on's" for doing his best writing

原文

钱思公②虽生长富贵,而少(shǎo)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④。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⑤。

翻译

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幺不良的爱好。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告诉同僚部署,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大概从来没有离开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 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思想写作吧。
语句翻译
1.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翻译:大概从来没有一点离开书的时候。
文中的三个事例给了你什幺启示
启示: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惜时好学才能有成就。
简要概括选文大意
钱思公惜时如金,刻苦读书的事情
指点迷津 1.三上:指“马上”、“枕上”和“厕上”。
2.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崑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3.在西洛时:西洛:西京洛阳。小说:指先秦百家着作以及后来的各种杂记。小辞:指词典、小令。
4.尝语:语(不读本音,读四声):告诉。
5.琅然:声音清脆。
6.属思:思考,构思。 属,集中。
7.嗜好:爱好,此指特殊不良的爱好。
8.可以属思尔:可(能);属:集中;思:指(集中)思想写作;尔:罢了。
9.辞:辞赋。
10.惟:只。
11.未尝:不曾。
12.顷刻:片刻。
13.余因谓希深曰:因:于是。
14.笃学:十分好学,笃,努力。
15.尤:更。
16.盖:大概。
17.虽:虽然。
18.言:说。
19.少:很少。
20.思尔:思,指(集中)思想写作;尔,罢了。
21.语:告诉
22.因:于是
23.余:我。
24.以:都

出处简介

欧阳修作品集名。因欧阳修死后谥号为“文忠”,故名。共153卷,附录5卷。其中《居士集》、《易童子集》、《外製集》、《内制集》、《表奏书启四六集》、《奏议集》等一百十四卷,《归田录》、《诗话》、《长短句》等十九卷,《集中录跋尾》十卷,书简十卷。前附年谱,后附行状、墓誌、传文等五卷。书中《居士集》为作者晚年自己编定,其余都是南宋周必大编定的。 《归田录》是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出知亳州时作。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笔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 北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是南宋周必大(1126--1204)等编纂的。现在中国及台湾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都是残本。唯有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的南宋本《欧阳文忠公集》153卷大抵与南宋时代保留的原形同。其版刻的情形如下: 半页10行、每行16字,注文双行、左右双边。版心下方有刻工之名。 由于153卷中由后人补写的仅14卷,大抵维持南宋刊本的原貌,故天理本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根据阿部隆一氏的天理本的调查报告(《天理图书馆所藏宋金元版本考》、ビブリア75),其刻工大多为宁宗朝(1194-1224),而跨越孝宗后期至理宗初年三朝的人,又缺笔避讳而及于孝宗的“敦”字,可知天理本是宁宗朝(1195--1224)前期刊刻的。阿部降一氏又指出周必大等人编纂的《欧阳文忠公集》,于南宋时代即有覆刻本。今日所见的南宋本,大抵有以下三种。(1)天理本及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本(存5卷)(2)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本(存64卷)、台湾中央图书馆本(存1卷)(3)北京图书馆本(存25卷) 彼此有覆刻的关係,刊行年代又极近,故阿部氏说何者为庆元二年刊行的周必大的原刻本,就甚难断定。就字型而言,(1)与(3)极为类似;(2)与(1)(3)则有些差异。由于中国或台湾并无完璧无缺的南宋本,就个人所见,至今尚无直接以南宋本为考察对象的研究。本文即探究南宋本(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的版本。二、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的版本问题 南宋·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卷17注云: “其子纶又以所得欧阳氏传家本、乃公之子 叔弼所编次者,属益公旧客曾三异校正、益完善无遗恨矣。”陈振孙所见的《欧阳文忠公集》153卷是周必大之子周纶取得欧阳修之子欧阳 (字叔弼)编集的欧阳氏传家本而请曾三异校正完成的覆刻本。 阿部隆一氏以为天理本大抵是南宋宁宗朝前期时刊刻的,至于属于何种系统则不甚明确。解明此问题的关键是周必大自身的文集《文忠集》(收载于《四库全书》中)。周必大的《欧阳文忠公年谱后序》《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序》《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欧阳文忠公集后序》四篇文章与其编纂的《欧阳文忠公集》有极大的关连。此四文皆收载于《欧阳文忠公集》。四篇中尤值得注意的是《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此文末尾更端低一字而如此记述着: “集古跋既刻成、方得公子叔弼目录二十卷、具列碑之岁月。虽朝代仅差一二、而纪年先后颇有倒置、已具其下。” 周必大《文忠集》中亦经常有文章末尾更端低一字记述的形式。关于此一形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59周必大《文忠集》的提要说: “宋周必大撰。……开禧中其子纶所手订。以其家尝刻六一集,故编次一遵其凡例。”即周必大的《文忠集》乃经过其子周纶修订。周必大文章末尾更端低一字记述的部分是周纶补记的文字。探究《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的文尾更端低一字记述的内容,是《集古录跋尾》刊行后,取得集古录跋的目录,即欧阳修之子欧阳 目录20卷之事。周纶之所以修订《欧阳文忠公集》,乃因为其获得欧阳修之子欧阳?编纂的欧阳氏传家本。兹将二者一併观之,则周纶于其父周必大刊行《欧阳文忠公集》之后,取得欧阳 编纂的欧阳氏传家本,其中附录欧阳 集古录目录20卷,于修订覆刻《欧阳文忠公集》时,以其父周必大《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认为有补记目录存在的必要,乃于其父周必大文章的末尾再端低一字附记及之。 天理本《欧阳文忠公集》收录有周必大的《欧阳文忠公集古录后序》的文章,末尾亦如周纶修订《文忠集》时附载的更端低一字之格式。由此可知天理本并非周必大编纂《欧阳文忠公集》的原刻本而是其后周纶修订的覆刻本。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诗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三上文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