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威顿
美国着名物理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查尔斯·希莫尼(Charles Simonyi)数学物理学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爱德·威顿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
- 出生日期:1951年8月26日
- 职业:物理学家
- 主要成就:菲尔兹奖得主
简介
爱德·威顿1951年8月26日出生,是犹太裔美国数学物理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的顶尖专家,创立了M理论。
生平
威顿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父亲路易斯·威顿是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母亲是洛兰·沃拉克·威滕。威顿原先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顿的科学研究是“半路出家”的,他在大学里学的是历史,而且相当出色,原本是打算成为政治家或者新闻记者的。在转学布兰代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曾参与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的总统竞选工作一段短时间。但威顿后来担心,如果投身政界或者新闻界,容易迷失自我。于是从1972年起,他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物理学课程。他于197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戴维·格娄斯。在此之后,他先后任哈佛大学JuniorFellow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87年9月开始)。至今他现在已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查尔斯·希莫尼数学物理学教授。
成绩
威顿具有深刻的物理直觉和高超的数学能力。他专长量子场论,弦理论和相关的拓扑和几何。他的主要贡献包括广义相对论的正能定理证明,超对称和莫尔斯理论,拓扑量子场论,超弦紧化,镜像对称,超对称规範场论,和对M理论存在性的猜想。威顿受同行的广泛讚赏。
我国着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则在《超弦史话》一书中称其为弦论界的教皇。
数学家麦可·阿蒂亚曾说:
“虽然他肯定是物理学家,不过他对数学的掌握很少数学家能比得上……他一次又一次超越了数学界,以巧妙的物理直觉导出新颖深刻的数学定理……他对现代数学影响巨大……凭着他物理再次成为数学的丰富灵感和直觉源头。”
在他的学术生涯里,威顿教授获得过13个着名奖项,这些奖包括:麦克阿瑟奖(1982年)、爱因斯坦奖(1985年)和菲尔茨奖(1990年)。他于198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等。他被选入《时代杂誌》2004年影响最大的100位人士中。现在的物理学家中威顿的H指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