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楼(广州市中山楼)
中山楼,位于广州市第六中学,是一所集图书馆、网路中心、艺术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山楼
- 位置:广州市第六中学
- 用途:图书馆、网路中心、艺术中心
- 相关名人:孙中山
基本信息
中山楼,位于广州市第六中学,是一所集图书馆、网路中心、艺术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
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创建的黄埔军校在长洲岛举行了开学典礼,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开学典礼,当日检阅台正中央高悬校训:“亲爱精诚”,配对联:“法古今完人,养天地正气。”孙中山那天穿着白色的中山服,校训“亲爱精诚”是由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亲自宣布的。
全国政协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统计:从1924年创办到1949年,黄埔军校共招收学生二十三期,前六期为正宗的黄埔时期,毕业生共八千一百零七人;后十七期先后在南京、成都等地开办,毕业生共约二万五千人;再加上各分校,黄埔军校总共约有毕业生三万余人。黄埔师生经过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出现了一大批高级将领,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骨干力量。国民党方面,仅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就有近四十人;在中将中,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五十余人。共产党方面,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五人出自黄埔;十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三位;五十七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八人;此外,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也有近四十人。
历史沿革
黄埔人秉持中山先生 “团结奋斗救中国”的精神,不屈不挠,愈挫愈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1924年11月11日孙中山还创立了中山大学(当时称广东大学),中山先生手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被作为中山大学校训。
1936年8月蒋介石在广州设行营,到广州来整理华南军政事务,住在黄埔岛上看到黄埔军校旧址被废弃,就手令行营发十万元筹设黄埔中正学校一所,而以当时跟随来广州的诸位高级军政人员为董事会成员,何应钦为董事长。黄埔中正学校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黄埔军校校歌为校歌,以承续黄埔精神为宗旨,蒋先生特予嘱咐:“本校应德智体群四育并重为教育方针,而尤以体育为首要”。
1950年黄埔中学中学与有着西南联大血统的长风中学合併在鹭江办学,名为省立珠江中学,1953年改为广州市第六中学。1960年,广州六中应中山大学要求改名为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为省重点中学,1962年仍改为广州市第六中学。
1993年,中大附中复办时,由于历史的机缘和现实的关係,得到了六中的全力帮助,欧隆跃校长、宋铸华校长以及当时教导处罗耀新主任、张仲芳老师都是亲力亲为,给予无微不至的指导。
中山精神、黄埔精神构成了广州六中精神的主干。与中山先生血脉相承。故广州市第六中学将其集图书馆、网路中心、艺术中心等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命名为中山楼,以纪念中山先生,继承中山精神,发扬黄埔精神,激励师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山楼(广州市中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