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指免去,除去。在一定条件下省去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话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说可明白时的省笔,有扼要概括的略写,具体分为蒙上省略、探下省略和语急省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省略
  • 词目:省略
  • 拼音:shěng lüè
  • 注音:ㄕㄥˇ ㄌㄩㄝˋ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省略
拼音:shěng lüè
注音:ㄕㄥˇ ㄌㄩㄝˋ
同义词: 简略、节略、节减、约略
反义词:详尽
英译:omit

基本解释

(1) [omit]∶免掉;略去
与主题关係不大的段落可以省略
(2) [simple and unrestrained in character]∶简慢疏略
性简惰省略

引证解释

⒈ 粗疏;简略。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戱虽性简惰省略,未尝以甘言加人,过情接物。”
南朝 宋 裴骃 《史记集解序》:“故中散大夫 东莞 徐广研核众本,为作《音义》,具列异同,兼述训解,麤有所发明,而殊恨省略。”
⒉ 删节;省除。
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省句例》:“古人文中,常有省略一句者。其所以省略之故,有由于说者语急不及尽言,而记事者据其本真以达之者;有由于执笔者因避繁而省去者。”
巴金《<;爝火集>;后记》:“我没有写吃饭的场面……我把晚会省略了,晚会并无其他的节目。”

标点符号

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中间不能断开,不能用在一行之首。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尽等。”
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複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沉默,无语: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 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 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 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5. 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四叔说。
  6. 话还未说完被别人前去说了。
    例: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幺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幺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7. 表思维的跳跃性
    例:“对呀对呀!……会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⑴不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⑵、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⑶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⑷、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电脑套用

由于在电脑键盘中并没有和中文省略号相对应的按键,有些人会使用三个或六个句号代替。正确的做法(如中文维基提供的)是使用两个连续的“…” (HORIZONTAL ELLIPSIS,U+2026),如“……”;正确的字型会将这个符号造成和中文字一样宽并上下居中(繁简体相同)。有些字型生产商将之对应到另一个形状类似的数学符号“…”(MIDLINE HORIZONTAL ELLIPSIS,U+22EF),是不正确的。
在中文输入法下按Shift+6(大键盘上的)会得到……,就是2个…

修辞艺术

为了表达的简捷,省去话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说可明白时的省笔,有扼要概括的略写。
具体分为: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複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蒙上省略

如:
●若是死了,我就与你们同死,活时,(我就与你们)同活。 (《水浒传》第二回)
括弧的部分,原文没有,就是上文点到的,下文就不再重複出现了。又如: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老子》二十七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三十八章)
以上黑体的词语,上文提到,下文各分句中意思都一样包含,但文面上就省去了。如不省去,就显得语不精练,啰嗦、累赘。
跳跃式是省略的一种方式。抓关键性,代表性的事物,跳跃式地点到,省去了对非关键、非重点事物经过的描述。虽做了省略,但概括的事实也已把主要的点出,点墨经济,旨意已到。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以上“六王毕,四海一”六字概括了秦兼併六国而归统一的历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概括了木兰从军十二年身经百战的岁月。《七律 长征》八句话略写了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的经历。“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都是途中有代表性的地方。这里採用跳跃的方法简略点到,以代表整个长征的过程。

探下省略

是上下文都涉及的词,而在上文不出现,旨在下文点出的省略。如:
●七月(蟋蟀)在野,
八月(蟋蟀)在宇。
九月(蟋蟀)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 七月》)
略写的情形在文章中多见,如在前文详细写过的事情,下文提到时只说:“又把所发生的事作了介绍”,而不再重複交代前事的经过了。
鲁迅《祝福》中写祥林嫂的孩子阿毛被狼吃了。交代过一次后,以后每每提到,只概写为:“又说起阿毛的事来”。就不絮烦地重複阿毛怎样被狼吃了的过程了。省略的方法可以使文词更为简约,起到简捷有力的效果。但也要注意所省去的部分,应是众所周知的典型事例,而不是只有作者才知,别人莫名其妙的事情。这样省略才妥当,否则就达不到一个应有的效果。即使文中省略,仍需要另作注释,加以说明。

语急省略

是因表达急促语气而省略一些语言成分的特殊语言现象。如《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
●杨子荣 老常,说吧!
常猎户 (不愿触及伤心事)八年了,别提它了!(摔下斧头)
常 宝 (情不自禁地)爹!(扑向常猎户)
常猎户 (一惊)常宝,你……
〔常猎户痛苦地坐在木墩上。常宝抽泣,紧依于常猎户膝下。
杨子荣 (无限深情地)孩子!毛主席、共产党会给我们作主的,说吧!
常 宝 叔叔!我说,我说!
八年前风雪夜大祸从天降!
座山雕杀我祖母掳走爹娘。
夹皮沟大山叔将我收养,
……
从此我充哑人女扮男装。
……
常猎户“八年了,别提它了!”以及后面的唱词都是因情急而语约,按正常语言的成分是完全不同的,均为语急省略的形式。
史册是历史省略后的记载,戏曲影视作品都是生活省略后的再现,如果不省略,原搬照旧,就不可能重演既往。因时间有限,一天只能再重複一天的事,一年也只能重现一年的事,只有通过省略,提炼生活,加工再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会在较短的时间,较小的篇幅内再现历史和现实的写照。电影上称蒙太奇,剪辑的过程就是省略的过程。广义地讲,省略是创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语言记录生活的主要方法。

英语语法

“省略”
⒈omit; to abridge; to abbreviate; to leave out
⒉[Grammar] ellipsis; abbreviation
为了使语言简洁或避免重複,省略句中的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省略。
被省略的部分
  1. 主语
    例句: 1 Beg your pardon.
    2 (It)Sounds like a good idea.
  2. 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
    例句: 1(Is there)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2(Is) Anybody here?
  3. 宾语
    例句: A:Where is Tom now?
    B:I don't know (where Tom is now).
  4. 不定式to后省略动词
    例句: 1 A: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the party?
    B:I'd love to(come to the party.)
    2 They do not visit their parents as much as they ought to (visit their parents).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省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