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7型猎潜艇
037型猎潜艇(英文:Type 037 submarine chaser,北约代号:Hainan class,译文:海南级),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参考苏联转让的6641型猎潜艇图纸,设计建造的一型猎潜艇。
该艇是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用于近海搜寻和攻击潜艇,以及执行巡逻、护航和布雷等任务。该艇满载排水量392吨,主要装备有舰炮、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投掷架和水雷等。
037型猎潜艇为中国海军用以取代苏联的SO-1级猎潜艇。早期的型号装备有高平两用Mk.26型76.2毫米舰炮和苏式RBU-1200反潜火箭发射器。后续建造的037型艇换装了中国研製的66式双57毫米火炮和81式反潜火箭发射器(仿RBU-1200),并用新型雷达替换老式雷达。除了反潜任务外,037型艇也能执行类似于布雷和巡逻等多种任务。中国建造的037型猎潜艇超过70艘,部分舰艇被转为封存状态。该型艇在各个舰队中的多年使用情况表明,其战术技术性能良好,能满足海军的近海使用要求,仍有约几十艘该型艇在役。
037型猎潜艇还出口到孟加拉、埃及、朝鲜、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037型猎潜艇
- 英文名称:Type 037 submarine chaser
- 服役时间:1964年11月首艇服役
- 国家:中国
- 舰艇类型:猎潜艇
- 参仿原型:苏联6641型猎潜艇
- 建造单位:黄埔、求新、大连和青岛造船厂
- 首艇下水:1962年12月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海军在与台湾国民党海军的较量中,轻型水面舰艇部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战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台湾方面开始以较小的美制猎潜舰和护航炮舰取代大型的美制护航驱逐舰开展对大陆沿岸地区的骚扰,中国海军原先以鱼雷快艇的偷袭为主的打击方式逐渐转化为以护卫艇牵制敌舰火力再以鱼雷快艇偷袭的联合打击模式,有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完全依靠护卫艇打击敌舰的情况。在这种以快制快的炮击对抗中,限制了护卫艇部队发挥其战斗力的,恰恰是当时充当着护卫艇部队主力的各型护卫艇自身。
苏联6641型猎潜艇

护卫艇部队中较老的55甲型护卫艇速度慢火力弱,较新的0111护卫艇(也就是后来的062型护卫艇)在保卫沿海地区的一系列海上战斗中担负重任,但是由于其吨位较小,在和台湾方面的340吨级江字号猎潜艇的对抗中火力上并无绝对优势,同时其耐波性能也不适用于当时正在向南延伸的海上国防线。从这两方面看,研製一型体型较大可装备更强的火力、有较好的适航性的轻型水面舰艇势在必行。当时,中国在建设海军过程中曾与苏联先后签定了“六四协定”和“二四协定”,先后从苏联引进了6604型猎潜艇和6641型猎潜艇的技术,并且建造了前者,还得到了后者的一些技术。由于这两型艇的吨位较大,中国的军工科研工作者看到了值得借鉴的价值。至此,能深入近海较广阔海域机动作战和执行多种任务的新型战斗舰艇,037型猎潜艇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062型护卫艇

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重点推进的主力艇型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根据“六四协定”引进的苏制6621型飞弹艇(国内仿製型号称021型)替代建国之初引进的老式鱼雷艇,充当新一代近海反舰突击平台;另一种是在引进的苏制6604型猎潜艇的技术基础上,结合国内当时正在发展的最优秀炮艇——062型护卫艇的设计思路上发展而成的037型护卫猎潜艇。
设计建造
1956年,海军舰船修造部设计处开始调研论证代号为037的大型猎潜艇方案,并拟定了战术技术任务书。按照当时海军与一机部九局的分工,先由海军舰船修造部提出战术技术任务书,然后一方面由设计处自行进行方案设计,一方面交船舶产品设计院按任务书做扩大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苏联专家协助船舶产品设计院拟的设计方案是参照“二四协定”转让的6641型“小猎”(215吨)号技术资料提出的。1960年3月,双方分别準备的意见在讨论时产生了分歧,船舶产品设计院按苏联专家意见提出的仿6641型放大方案,长宽比较小,水线长只有52米,用4台40Ⅱ主机的航速只能达26节;海军舰船修造部设计处提出的01Ⅱ艇放大方案,长宽比较合理,水线长58米,同样用4台40Ⅱ主机,航速将大于28节。经作多种布置方案和船模试验,结果表明採用舰船修造部设计处的方案和线型,将水线减到56米,航速也可保证28节,各项性能仍可达到任务书的要求,总体布置亦较满意,经反覆商讨,同意採用该设计方案。
中国037型猎潜艇
037型猎潜艇


设计方案确定后,该艇由一机部船舶产品设计院第一产品设计室承担设计,主持设计的有吕永盛和马守伦等人。1960年11月初,召开了技术设计审查会,根据部队的意见作了许多改进。1961年七院成立后,701研究所加强了该型艇的设计力量并完成了技术设计。1962年,由于南海护航和护渔的迫切需要,该型艇于8月7日开工建造。
037型猎潜艇首艇由大连造船厂分段加工,经铁路运到广州,在黄埔造船厂建设工地组织装配建造。首艇(舷号278)于1963年12月17日下水,1964年3月开始试航,试航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完成第一阶段试航后,278号艇航渡到海南榆林港,进行第二阶段试航;在完成了几十个主要项目的试验后,1964年11月16日交付部队使用。此后到1966年,为在实际风浪环境中考核艇的航海性能、艇上各装备的使用性能和全艇的作战能力,曾对该艇组织3次扩大的耐波性试验。试验结果不仅证明该型艇有较好的快速性能,最大艇速达30节,而且稳性、耐波性基本满足在7到8级海情下安全航行的设计要求。
037型猎潜艇

第2艘艇(舷号279)由大连造船厂转让黄埔造船厂建造,为的是以后分配给南海舰队的艇可由该厂生产。1964年3月20日开工建造,1965年7月28日下水,1965年11月8日入役。1966年1月,经改进后的第2艘艇在海南岛榆林港琅琊湾进行深水测速试验,最大航速达30节,至此037型艇的试造获得圆满成功。
037型猎潜艇

1966年下半年起,东海、北海舰队需要的艇安排在上海求新造船厂开工并成批生产,在建造中又不断地对该艇进行有步骤的改进和完善。1972年,为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又对施工图作了全面整理,建造厂也从南海的黄埔造船厂扩展到上海的求新造船厂和北方的青岛造船厂,1974年9月召开了设计与生产定型会。到1975年2月,该型艇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设计和生产定型时,已有4种设计配套方案,包括安装空调装置以适应于南方、安装辅助锅炉与暖气设备以适用于北方的方案,全部材料和设计立足于国内,能满足批量生产需要。此后,根据海军需要,为扩大生产批量,曾安排在4个船厂同时生产。自60年代中期至1982年的10多年间,037型艇共建造了上百艘。1978年,037型猎潜艇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国防工办质量银质奖。
037-I型猎潜艇

技术特点
艇型结构
037型猎潜艇採用了平甲板常规排水型艇形,乾舷较低,艇首略带舷弧。艇首尖瘦高挑,有利于快速性和以防上浪。艇中部和艇尾宽度变化不大,有利于甲板、舱室和艇尾4具螺旋桨的布置。艇尾上甲板向下倾斜,便于深水炸弹的投放。
037型猎潜艇

该艇上层建筑十分简单,分两部分集中在艇中部。前部上层建筑分为三层,一层内主要有弹药舱,生活舱等舱室;二层主要是雷达、航海等作战舱室,其前部甲板平台上布置有1座25毫米炮;三层为露天驾驶、指挥台,设有顶棚,后面是一座三脚桁格主桅,上装有6641型的“罐顶”水面搜寻雷达。后部上层建筑只有一层,顶部前方布置有细长的烟囱,后部是1座25毫米炮。
动力装置
037型猎潜艇的动力装置是从苏联引进生产的40Д型中速柴油机。该机型的国产化型号为12VE230ZC型中速柴油机,1962年由沪东造船厂和上海汽轮机厂同时开始试製,两厂的样机均于1966年通过鉴定,最后决定定点在上海汽轮机厂生产,规划年生产力为50台。12VE230ZC型中速柴油机功率达1617kW(2,200hp),转速750转/分,037型猎潜艇以4台该型机作为主机,可以达到30节以上的最大航速。1980年,该型机改进为12VE230ZC-I型中速柴油机,除降低燃油消耗率达5%之外,还装有电遥控装置,可以实现遥控操纵,有效减轻了轮机兵的值守工作强度。
037型猎潜艇安装的12VE230ZC柴油机

主炮系统
中国海军一贯重视对海火力。037型猎潜艇除两座61式25毫米双联装舰炮(射速270发/分,对空射程3千米,弹重0.34千克)外,前后还各装1座採用半封闭结构的66式双联装57毫米舰炮,用于歼灭6000米以内的水上目标和斜距5000米内的空中目标。1958年,中国开始自行研製舰炮,海军当时用的苏制舰炮主要有25、37、100和130毫米口径,小口径舰炮品种少,虽然计画仿製30毫米全自动舰炮,但仍然缺乏一种既能做小艇主炮又能做大舰副炮的舰炮。海军特别需要一种对抗当时国民党海军舰艇上常用的美制76毫米舰炮的武器。由于苏制85毫米舰炮(6604型装备)太重,所以中国海军决定选择57毫米口径,研製一种全自动的新舰炮。美制76毫米舰炮最大射程13000米左右,因此海军要求新57炮的射程超过美式76毫米舰炮,这是一个包括新弹和新炮的全新项目。由于当时中国技术基础薄弱,科研经验不足,新火炮研製工作遇到许多波折。1963年,为了儘快拿出新装备,一个应急方案出台了,这就是利用59式单管57毫米高射炮的弹药和自动机改装一种双联装舰炮。1966年初,第一代样炮研製出来,后经过工厂靶场小型射击试验和鉴定试验、海上浮靶射击试验,证明火炮精度良好,后又根据海上作战需要对制退机、火炮电传动和扬弹机、瞄準具操作等问题进行了多项改进,最终通过了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称为66式双57炮。该炮单管战斗射速每分钟70发,最大射程12000米,最大射高8000米,对海陆有效射程6000米,半自动瞄準,装填方式为扬弹机加人力装填。66式双57舰炮的弹药主要有曳光杀伤榴弹和曳光被帽穿甲弹两种,全弹重6.42千克,弹丸重2.8千克。该炮虽然未达到海军要求的射程,但在以后的战斗中显示出了不俗的火力,对海火力大大超过了6641型。
61式25毫米双管炮
66式57毫米双管炮


037型和037-I型猎潜艇的主炮均为66式双57毫米炮,初速:1000米/秒,射速:210-240发/分,最大射程:12000米,最大射高:8800米,高低射界:-10-8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78,全重:8000公斤,炮手人数:8人。037-IG和037-IS型猎潜艇的主炮则变更为76A和76F式双管37毫米舰炮。其中76A型的特点是可遥控,能全自动瞄準射击,炮塔为全封闭式设计,下部设有大容量的弹舱,内装有常规穿甲弹和装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弹。最大射速达到300发×2/分,初速1000米/秒,对海最大射程为9.4千米,对空有效射程为5.5千米,对反舰飞弹的有效射程为2.7千米点。76F则可有人直接操作。
66式57毫米双管炮

副炮系统
037-I型猎潜艇的副炮为69式双联30毫米舰炮。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口径30毫米,初速1050米/秒,身管长2144毫米,全炮重1800千克,射速2000发/分,有效射程3334米,有效斜射距离4000米,高低射界-12度~+87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76.5度,配用弹种为杀伤爆破燃烧弹、曳光弹和穿甲爆破弹,弹箱容量500发,迴转半径2060毫米。
69式双联30毫米炮

声纳雷达
037-I型猎潜艇安装有试验性质的SS12型拖曳声纳:法国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SS12是一种全向中频声纳,适合小型舰艇或中型舰艇使用。它包括一安装在固定或伸缩整流罩内的舰体声纳,还/或有一变深声纳,在后期型号中称为mini-ulis系统,ach公司研发生产,甲板质量低于4吨。系统採用连续波调频工作方式和特殊的相干数据处理和显示方法,避免了全向搜寻时平显上的信号畸变,多种工作模式令声纳可发挥较佳性能。数据有效性高,保证了快速可靠地区分目标的能力。
037-I型猎潜艇尾部的拖曳声纳

声纳频率:13KHz波段3重频;工作模式:波形:连续波,方波脉冲,余弦平方脉冲;调製:调频,双曲线调製;发射增益:212db;探测标度:2,4,8,16公里;被动侦听:噪声或声纳信号自动跟蹤两个回声目标,自动转送数据到武器系统的控制部分;机械部分:拖曳体伺服系统,可将拖曳体偏离/震动幅度控制在+-2米内;拖曳速度:16节;最大拖曳速度:30节;收/放时间:6分钟;最大放缆速度:3m/s;缆长:约200米;直径:14毫米;最大质量负荷:7吨。
037型猎潜艇

037型艇上装备的苏联製造的“罐顶”水面搜寻雷达,对海作用距离38千米(部分艇为“皮头”雷达)。
反潜武备
037型的反潜武备与6641型相同。艇首4座RBV-1200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五联装,分上下两层排列,上层3管,下层左右各1管。为了实现火力控制,确保快速準确地跟蹤瞄準目标,採用了电力瞄準传动装置,可消除舰艇的纵摇影响,具有单平面瞄準稳定功能。深弹有效射程为400-1450米,散布椭圆为70×120米,再装填为人工装弹。RGB-12反潜火箭深弹弹径为250毫米,弹长为1230毫米,弹重为71.5千克,战斗部装药重32千克,配有KDV触发定时引信,可在设定深度上起爆或撞击艇壳起爆,对潜作战深度为10~300米,破坏半径为5米。该弹的主动段最大末速为120米/秒,极限下潜深度为6.85米/秒。艇尾前边还设有2座BMB-2型深水炸弹发射装置,分别朝向左右两舷,使用时,将深水炸弹爆炸深度定好,然后一个一个放到发射装置上弹射出去。艇尾中部还有2座深水炸弹投放架,共装18枚深弹,使用时,尾门打开,所有深弹立即投入水中。
RBV-1200火箭弹发射器
RBV-1200五管火箭发射器


037型艇还具有水雷作战能力,艇上设有2条水雷布放轨道,位于艇尾左右两舷侧,艇上共可携带12枚水雷(有资料称带触发水雷“锚雷”10枚,沉底或非触发水雷8枚)。
037型猎潜艇的搜潜设备为1部“塔米尔”小型舰壳声吶,后期被国产声吶取代。
系列改型
037型
037型猎潜艇是在苏联转让的部分6641型艇的图纸基础上,由701所设计。建造数量达到了100余艘。037型首艇由广东黄埔造船厂建造,1962年底下水,1964年11月服役;从1972年起上海求新造船厂与青岛造船厂也开始建造。037艇共有4种不同的设计,以适应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不同气候环境。
邓小平南巡曾乘坐的037型猎潜艇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为驻香港部队选择新型飞弹护卫艇的招标过程中,由037型猎潜艇的研製单位701所提交的方案败在了708所的037-II型飞弹护卫艇手中(037-II,北约称之为“红箭”级。但是,儘管该级艇也被冠以037的编号,但实际上该级艇与037型猎潜艇家族并无任何继承关係,甚至连推进器的轴数都是3根而非037系列一直保持的4根)。但是由于037-II型飞弹护卫艇的价格过高无法普及而飞弹护卫艇的需求又很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海军最终重新採购了新的一型037型导护艇037-IG,也就是北约代号“红星”级。
037型猎潜艇

037家族的改进,则是贯穿在整个037发展史中从未间断。小到为了适应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分别研製的装空调的南方型、装蒸汽暖气系统的北方型以及援外南方型、援外北方型,大到海军医疗救护艇改型和快速救生船,甚至还有并未投产的燃气轮机动力型037G型。其家族成员众多,装备也各有不同。
037-I型
进入到80年代后,随着和西方的军事交流的开始,037的第一代重要改进型037-I型猎潜艇出现。该型艇是在037的基础上适当加长,调整了武器装备。在037-I的身上,出现了双30毫米防空炮、法制拖曳式声纳等令人眼花缭乱的的新式装备。037-I型猎潜艇被北约称为“海鸠”级。
037-I型猎潜艇

037型猎潜艇建成后,考虑到该艇在南海活动的适航性不足,在1974年末就提出了改进的构想。基本思路是借鉴62型高速护卫艇加长2米后增装武器装备,扩大油、水容量,提高续航力而又不致明显降低航速的经验。701所三室驻上海求新造船厂工作组于1974年11月完成了037改型艇的初步方案论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一直未落实。直到1978年,经海军批准,正式向六机部提出了改型艇(代号为037-Ⅰ)的设计试製任务。
037-I型猎潜艇

037-I型艇在加长4米仍保持原航速的情况下,增大排水量约45吨,增加油、水量约30吨,提高续航力和自持力,改善了艇的居住性;设定海上纵向加油装置,以满足海上补给需要;採用380伏交流电代替原来的110伏直流电,既减轻全艇电气设备重量,又顺应了船用电机电器的发展;在增装减摇鳍后,改善了艇的适航性;换装了声吶及30毫米全自动火炮系统,提高了反潜防空的战斗性能;反潜武器换装了新型的火箭深弹,增加了指挥仪,构成反潜武器系统,提高了攻潜的速度和命中率;艇的武器系统作战指挥和控制方面有了改善,提高了艇的战术技术性能。
037-I型猎潜艇

037-I型首艇(舷号688)于1981年开工试製,1982年开始试航,发现一些问题后又进行了改进,于1983年建成,1984年初交付部队。随后投入批产,部分艇参加了南沙巡逻任务,经受了考验。该型艇西方称为“海鸠”级。
037-I型艇长度为62.8米,满载排水量450吨,续航力达到1750海里/18节,但航速略降,为28节,人员编制71人。
037-I型艇原61式双联装25毫米舰炮换用了仿改自苏联AK-230的双联装30毫米全自动小口径舰炮武器系统。该炮当初随021型艇(西方称为“黄蜂”级飞弹艇)一同引进,当年由于双30炮的资料不全,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国产化,1976年国产双30舰炮在021型18号艇上首次装备,而双30舰炮全自动系统一直到80年代初才装艇。配套的火控雷达装在指挥台顶部与021型艇相同的球型雷达罩内。同037型相比,改型艇防空能力得到提高,对海火力也相应有所提高。
69式双联30毫米舰炮

该型艇的上层建筑扩大,採用连续甲板连线前后甲板室,连线部装有较大的三脚桁格主桅。037-I型首艇在后甲板室顶部建有一个小型烟囱,这使它明显区别于其它同型艇,但由于使用中发现不便,后续艇又改回了原设计。1986年,求新船厂在688号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SS12变深声吶,加强了艇的反潜探测能力,为此拆除了后主炮和后甲板上的一些反潜武备,至少还有一艘同型艇(舷号693)进行了相同的改装。1987年,又改装了12VE23OZC-Ⅱ中速大功率柴油机,功率2500多马力,增大了推进总功率,使艇的航速提高了2节。
037-I型693号猎潜艇

037-I型艇自动化程度仍较低,主炮仍为人工操作,露天指挥方式落后且人员工作条件恶劣等,只能是为更新型舰艇入役前的一型“过渡艇”。
037-IS型
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威胁减少和低烈度冲突的威胁增加,海军方面对于037型艇的要求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导致了037系列家族中最后一个产量比较大的成员的诞生,这就是被北约称为“海青”级的037-IS型猎潜艇。该级艇的设计仍旧是建立在以037-I型猎潜艇为基础,但在外观和武备上有了较大的调整。
037-IS型猎潜艇

037-IS型大型反潜护卫艇,由上海求新造船厂製造。排水量478吨,最大航速28节。037-IS型猎潜艇是037系列中最后一个产量比较大的成员,它在外观和武备上与最初的037型艇已有了较大的调整。
037-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被称为037-IS型,该型艇在037-I型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满载排水量增至478吨,採用了经改进的037-I型的艇体、一体化的上层建筑和封闭式的舰桥,一改前两型的三脚格桅而改用类似俄罗斯“毒蜘蛛”级飞弹艇的略带后倾的整体式桅桿。
037-IS型猎潜艇

最大的变化在于武备的全部更新。在前两型艇上作为主炮的66式双57炮,由于使用中发现故障率偏高,换成了中国海军的制式装备76式双联装37毫米全自动舰炮。这种舰炮射速快,自动化程度高,炮位仅需1名炮手操作。早期型的037-IS艇上装备的是敞开式双37炮,后期型改为採用全封闭炮塔的76A式双37炮,稍后更有76F型双37炮装艇使用。上层建筑顶部还装有1座用于舰炮火控的光电指挥仪,使之构成双37炮武器系统,火力精度大为提高。
037-IS型猎潜艇上的76A封闭双37毫米炮

037-IS型艇取消了副炮,在原炮位安装了2座双联装14.5毫米舰载机枪。
艇首位置用2座新型87式六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替换前两型艇的4座五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可以自动装填,配用的火箭深弹射程更远,而原两型艇上装备的深弹发射装置和深弹投放架已被取消。
从表面上看,037-IS的对海火力大为降低,似乎有违中国海军一贯强调对海火力的传统,但其中折射出的信息却颇耐人寻味:以前037型实际上是被中国海军当作主战装备使用的,遂行的任务应该是由护卫舰甚至驱逐舰去完成的,只是由于中国海军装备上的捉襟见肘,缺乏大型的驱护舰,037型艇才不得不被推上主战装备的地位,这也是特殊的时代环境造成的,也算是颇为苦涩而窘迫的“中国特色”吧!随着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新型的驱护舰不断入役,反潜作战的使命已交由性能更先进的驱护舰承担,037型艇的使命已改为以巡逻、护渔和搜救为主,实际上执行的就是当初炮艇的任务,这样看来,037-IS用双37炮去应付所谓的“低烈度冲突”已是够用,且和主战装备的统一又给后勤保障也带来莫大好处。
037-IS型猎潜艇

037-IS型已经从原型偏重“护卫”的反潜快艇重新定位为具有有限反潜功能的巡逻艇,其通用性和实用性更好,现役约26艘。作为一型优秀的廉价巡逻艇,037将能很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海洋权益的重任。
037-IG型
037-IG型("红星”级)大型飞弹护卫艇,现役舷号为:715、716、717、718、719、751~761、764、765、766、767、768、651~655,由上海求新造船厂製造,后续艇还正在建造中。
037-IG型飞弹护卫艇

排水量:478吨
主尺度:
艇长:65米,
型宽:7.2米,
吃水:2.3米
动力:4台柴油机,13000马力
037-IG型猎潜艇

航速:32节
续航力:1300公里
编制:60人
飞弹:两联装YJ-81(C801)舰舰飞弹2座
火炮:37毫米/63双联全自动舰炮2座,14.5毫米双在线上枪2座
据外电报导:中国海军开始使用俄罗斯製造的AK176-M 舰炮改良037-II红箭级飞弹护卫艇。在最新一艘774号艇上发现该级别艇原来装备的76A型37毫米双连装炮已经被AK176-M取代。此举改良显然希望提高037-II级护卫艇对水面艇目标的打击能力。AK176-M舰炮为76.2毫米口径,每分钟射速60~120发。自动装填同一弹种,两个通道总共备弹152发。2人控制,全系统重量16.5吨。最大射程15.5 公里。射高11.5公里。火控雷达名称是MR120-02,并且拥有一个电视跟蹤系统。但是在774 舰上没有发现MR123-2,该舰依然使用原来制导76A的北约称之为Rice Lamp“谷灯”的I波段雷达。
升级后的037-II通用飞弹艇具有防空、反潜、反舰、扫水雷、扫地雷、登入艇、对岸火力支援、补给船、兵力投送等功能。
出口型号
037型猎潜艇因其造价低廉、性能适中,很适合世界上一些开发中国家的近海防卫需求,因此曾经出口到孟加拉、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
037型猎潜艇

037型猎潜艇艇尾的57毫米炮可以改装飞弹发射装置。后期批次的中国海军该级艇安装有三角式前桅和短小的桩式主桅。缅甸海军装备的首批该级艇就是这种改型。
037型猎潜艇出口型艇上装备详情:
雷达:对海搜寻--“套头”或“光头”搜寻雷达;导航--“寻路者”导航雷达(缅甸),德卡导航雷达系统(埃及)
声纳:“雄鹿耳”“塔米尔”11艇壳声纳(孟加拉);
037型猎潜艇

电子战:中国产BM/HZ8610型电子支援系统。
飞弹:4部“鹰击-1”(代号:YJ-1/C-801)反舰飞弹发射装置,可代替后57毫米炮(中国,可选)
火炮:4门中国产57毫米/70型炮(2座双联装);4门前苏联25毫米/60型炮(2座双联装,埃及2座23毫米双联装炮)
鱼雷:6部32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埃及海军装备2部);Mk44型或马可尼“黄貂鱼”鱼雷。
深弹:2部BMB-2深弹发射装置;2部深弹投放导轨。
037型猎潜艇出口037-IG型改装飞弹型

诱饵:2部PK16干扰发射装置(朝鲜)
出口数量如下:孟加拉1艘;埃及8艘;朝鲜6艘;缅甸10艘;斯里兰卡1艘。
据俄罗斯军事平等网2012年2月10日报导,根据1994年的契约,中国在1995~1997年供应了50枚C-801(北约代号:CSS-N-4)反舰飞弹和6艘037-1G型飞弹艇。
性能数据
037型猎潜艇参考数据:
艇长 | 长58.8米 |
型宽 | 7.2米 |
吃水 | 3.2米 |
排水量 | 375吨(标準)/395吨(满载) |
动力装置 | 4台柴油机,4000马力 |
航速 | 30.5节(最大)18节(经济) |
自给力 | 5昼夜 |
抗风力 | 8级 |
最大航程 | 2000公里 |
编制 | 78人 |
艇载武器 | 2座双5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4座5管火箭深弹发射器,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 |
探测装置 | 037原型艇上装有舰壳声纳,037-I艇上加装有拖曳声纳。 |
本级艇
序号 | 型号 | 舷号 | 建造船厂 | 开工 | 下水 | 入役 | 备注 |
---|---|---|---|---|---|---|---|
1 | 037 | 278 | 黄埔 | 1962年8月7日 | 1963年12月17日 | 1964年11月16日 | 首艇大连厂转让建造 |
2 | 037 | 279 | 黄埔 | 1964年3月20日 | 1965年7月28日 | 1965年11月8日 | 第2艘大连厂转让建造 |
3 | 037 | 280 | 黄埔 | 1966年7月27日 | 1968年9月23日 | 1969年7月31日 | 第3艘 |
4 | 037 | 281 | 黄埔 | 1966年10月3日 | 1968年9月30日 | 1971年8月14日 | 第4艘 |
5 | 037 | 282 | 黄埔 | 1967年5月31日 | 1970年10月31日 | 1972年3月30日 | 南方定型艇首批2艘 |
6 | 037 | 283 | 黄埔 | 1967年5月31日 | 1970年12月29日 | 1972年12月19日 | 南方定型艇首批2艘 |
7 | 037 | 664 | 黄埔 | 1969年3月27日 | 1973年3月22日 | 1974年12月26日 | 退役 |
8 | 037 | 665 | 黄埔 | 1969年3月27日 | 1974年9月20日 | 1975年3月4日 | 退役 |
9 | 037 | 666 | 黄埔 | 1975年6月2日 | 1976年11月10日 | 1977年5月30日 | 南方方案定型艇 |
10 | 037 | 667 | 黄埔 | 1975年6月2日 | 1976年11月20日 | 1977年5月30日 | 南方方案定型艇 |
11 | 037 | 668 | 黄埔 | 1976年3月16日 | 1978年7月1日 | 1979年12月28日 | |
12 | 037 | 669 | 黄埔 | 1976年3月16日 | 1979年2月16日 | 1979年12月28日 | |
13 | 037 | 672 | 黄埔 | 1978年3月11日 | 1980年5月13日 | 1980年12月26日 | 从此艇起换SJD-3声吶 |
14 | 037 | 673 | 黄埔 | 1978年3月11日 | 1980年8月9日 | 1980年12月26日 | |
15 | 037 | 674 | 黄埔 | 1978年6月1日 | 1980年10月25日 | 1980年12月28日 | 退役 |
16 | 037 | 675 | 黄埔 | 1978年6月1日 | 1980年10月20日 | 1980年12月28日 | 退役 |
17 | 037 | 679 | 黄埔 | 1979年7月1日 | 1981年5月4日 | 1981年12月29日 | 2005年1月退役 |
18 | 037 | 680 | 黄埔 | 1979年7月1日 | 1981年7月9日 | 1982年6月30日 | |
19 | 037 | 721 | 黄埔 | 1980年9月3日 | 1982年1月16日 | 1982年8月30日 | |
20 | 037 | 722 | 黄埔 | 1980年9月10日 | 1982年8月12日 | 1982年12月28日 | |
21 | 037JZ | 723 | 黄埔 | 1982年10月4日 | 1984年4月18日 | 1984年10月30日 | 从此起加装减摇鳍和深弹指挥仪 |
22 | 037JZ | 724 | 黄埔 | 1982年10月18日 | 1984年4月16日 | 1984年12月18日 | |
23 | 037JZ | 725 | 黄埔 | 1983年3月25日 | 1984年9月17日 | 1984年12月20日 | 从本艇起改1211灭火系统 |
24 | 037JZ | 726 | 黄埔 | 1983年3月25日 | 1984年10月15日 | 1984年12月27日 | |
25 | 037JZ | 727 | 黄埔 | 1983年8月15日 | 1985年4月30日 | 1985年10月15日 | 实施部分项目改装 |
26 | 037JZ | 728 | 黄埔 | 1983年8月15日 | 1985年9月26日 | 1985年12月18日 | 实施部分项目改装 |
27 | 037JZ | 729 | 黄埔 | 1983年11月1日 | 1985年10月15日 | 1985年12月13日 | 实施部分项目改装 |
28 | 037JZ | 730 | 黄埔 | 1983年11月1日 | 1985年10月31日 | 1985年12月19日 | 实施“双改” |
29 | 037 | 267 | 求新 | 1967年1月29日 | 1967年5月26日 | 1969年2月11日 | 北方定型试製艇首艇 |
30 | 037 | 268 | 求新 | 1967年3月26日 | 1967年9月20日 | 1970年9月20日 | |
31 | 037 | 269 | 求新 | 1968年9月5日 | 1968年12月23日 | 1970年9月7日 | |
32 | 037 | 295 | 求新 | 1968年12月25日 | 1969年4月21日 | 1972年3月14日 | 1970换HQ61飞弹试验 |
33 | 037 | 296 | 求新 | 1969年4月30日 | 1969年7月15日 | 1971年9月27日 | |
34 | 037 | 297 | 求新 | 1969年7月18日 | 1970年1月26日 | 1972年1月16日 | |
35 | 037 | 298 | 求新 | 1971年10月20日 | 1972年4月1日 | 1972年12月13日 | |
36 | 037 | 270 | 求新 | 1971年11月30日 | 1972年4月30日 | 1973年7月20日 | |
37 | 037 | 615 | 求新 | 1972年1月7日 | 1972年4月30日 | 1975年1月10日 | 定型艇首艇 |
38 | 037 | 616 | 求新 | 1972年5月3日 | 1972年10月24日 | 1975年1月13日 | |
39 | 037 | 641 | 求新 | 1975年10月31日 | 1976年2月29日 | 1976年8月25日 | 退役 |
40 | 037 | 沪救 | 求新 | 1975年12月15日 | 1976年2月29日 | 1976年9月14日 | 快速救生船 |
41 | 037 | 642 | 求新 | 1976年3月25日 | 1976年5月30日 | 1977年2月28日 | 退役 |
42 | 037 | 643 | 求新 | 1976年4月23日 | 1976年6月30日 | 1977年5月21日 | |
43 | 037 | 644 | 求新 | 1976年5月17日 | 1976年7月14日 | 1977年2月22日 | |
44 | 037 | 645 | 求新 | 1976年7月3日 | 1977年1月22日 | 1977年12月10日 | |
45 | 037 | 646 | 求新 | 1977年1月3日 | 1977年5月6日 | 1977年12月18日 | |
46 | 037 | 647 | 求新 | 1977年3月11日 | 1977年5月20日 | 1978年1月18日 | |
47 | 037 | 648 | 求新 | 1977年4月6日 | 1977年7月4日 | 1978年3月1日 | |
48 | 037 | 620 | 求新 | 1977年5月7日 | 1977年7月31日 | 1978年4月17日 | |
49 | 037 | 621 | 求新 | 1977年6月6日 | 1977年9月13日 | 1978年4月15日 | |
50 | 037 | 622 | 求新 | 1977年7月4日 | 1977年9月28日 | 1978年9月3日 | |
51 | 037 | 623 | 求新 | 1977年8月2日 | 1977年11月9日 | 1978年11月28日 | |
52 | 037 | 624 | 求新 | 1977年9月14日 | 1977年12月19日 | 1978年12月26日 | |
53 | 037 | 670 | 求新 | 1977年9月28日 | 1977年12月26日 | 1978年12月 | |
54 | 037 | 671 | 求新 | 1977年11月11日 | 1978年1月27日 | 1979年3月5日 | 从本艇起换SJD-3声吶 |
55 | 037 | 滨海409 | 求新 | 1977年12月10日 | 1978年2月4日 | 1978年9月13日 | 快速救生船 |
56 | 037 | 625 | 求新 | 1977年12月27日 | 1978年5月6日 | 1979年8月7日 | |
57 | 037 | 626 | 求新 | 1978年11月6日 | 1979年1月27日 | 1979年7月28日 | |
58 | 037 | 627 | 求新 | 1978年12月12日 | 1979年2月5日 | 1979年7月28日 | 2012年10月26日退役 |
59 | 037 | 680 | 求新 | 1978年12月29日 | 1979年3月2日 | 1979年8月26日 | |
60 | 037 | 628 | 求新 | 1979年1月30日 | 1979年4月10日 | 1980年1月14日 | |
61 | 037 | 676 | 求新 | 1979年2月18日 | 1979年4月24日 | 1980年1月23日 | 退役 |
62 | 037 | 677 | 求新 | 1979年9月10日 | 1979年12月2日 | 1981年1月25日 | |
63 | 037 | 678 | 求新 | 1979年12月9日 | 1980年3月2日 | 1981年1月25日 | |
64 | 037 | J505 | 求新 | 1979年3月9日 | 1979年6月10日 | 1979年10月27日 | 海军医疗救护艇 |
65 | 037 | J303 | 求新 | 1979年4月12日 | 1979年6月14日 | 1980年3月25日 | 海军医疗救护艇 |
66 | 037 | J125 | 求新 | 1979年6月19日 | 1979年9月8日 | 1980年11月22日 | 海军医疗救护艇 |
67 | 037 | 681 | 求新 | 1979年4月16日 | 1980年1月18日 | 1981年1月27日 | |
68 | 037 | 682 | 求新 | 1980年2月24日 | 1980年5月16日 | 1981年1月27日 | |
69 | 037 | 683 | 求新 | 1980年5月19日 | 1980年8月12日 | 1981年6月20日 | |
70 | 037 | 684 | 求新 | 1980年7月13日 | 1980年10月6日 | 1981年8月 | 2011年退役 |
71 | 037 | 685 | 求新 | 1980年7月13日 | 1980年10月13日 | 1981年9月13日 | |
72 | 037 | 686 | 求新 | 1980年8月16日 | 1980年11月10日 | 1982年2月11日 | 2011年退役 |
73 | 037 | 687 | 求新 | 1980年10月9日 | 1980年12月26日 | 1981年12月1日 | |
74 | 037 | 630 | 求新 | 1980年10月16日 | 1981年1月19日 | 1982年3月5日 | |
75 | 037 | 629 | 求新 | 1980年11月11日 | 1981年3月6日 | 1982年5月30日 | 实施了现代化改装 |
76 | 037 | 700 | 求新 | 1980年12月28日 | 1981年3月20日 | 1982年6月4日 | |
77 | 037 | 701 | 求新 | 1981年1月21日 | 1981年4月18日 | 1982年8月10日 | |
78 | 037JZ | 702 | 求新 | 1982年3月17日 | 1983年6月11日 | 1984年4月6日 | 从本艇起加装减摇鳍和深弹指挥仪 |
79 | 037JZ | 706 | 求新 | 1983年11月29日 | 1984年3月6日 | 1984年12月1日 | |
80 | 037JZ | 707 | 求新 | 1983年12月4日 | 1984年3月30日 | 1984年12月4日 | |
81 | 037JZ | 692 | 求新 | 1984年3月9日 | 1984年6月2日 | 1985年3月25日 | |
82 | 037JZ | 731 | 求新 | 1984年4月15日 | 1984年6月3日 | 1985年11月19日 | 从本艇起改1211灭火系统 |
83 | 037JZ | 732 | 求新 | 1984年9月17日 | 1984年12月27日 | 1985年11月22日 | |
84 | 037JZ | 695 | 求新 | 1985年1月15日 | 1985年4月2日 | 1986年1月30日 | 从本艇起实施“双改” |
85 | 037JZ | 696 | 求新 | 1985年4月5日 | 1985年7月5日 | 1976年4月28日 | |
86 | 037JZ | 742 | 求新 | 1986年11月25日 | 1987年2月28日 | 1987年12月 | |
87 | 037 | 259 | 青岛 | 1971年10月9日 | 1973年6月30日 | 1973年12月26日 | 北方方案定型试製艇 |
88 | 037 | 617 | 青岛 | 1975年6月2日 | 1976年9月26日 | 1976年12月26日 | 定型艇首艇 |
89 | 037 | 618 | 青岛 | 1975年7月15日 | 1977年8月18日 | 1977年12月26日 | 退役 |
90 | 037 | 619 | 青岛 | 1977年6月12日 | 1978年11月17日 | 1978年12月28日 | 退役 |
91 | 037 | 610 | 青岛 | 1977年6月12日 | 1980年5月31日 | 1980年12月13日 | |
92 | 037 | 703 | 青岛 | 1981年8月30日 | 1982年8月20日 | 1982年12月24日 | 1988年实施现役艇改装 |
93 | 037JZ | 704 | 青岛 | 1982年9月15日 | 1983年9月22日 | 1983年12月16日 | 从本艇起加装减摇鳍和深弹指挥仪 |
94 | 037JZ | 705 | 青岛 | 1982年9月15日 | 1984年1月4日 | 1984年3月25日 | |
95 | 037 | 649 | 重庆 | 1978年1月28日 | 1980年12月18日 | 定型首艇装SJD-3声吶 | |
96 | 037 | 650海安 | 重庆 | 1978年11月20日 | 1981年12月14日 | 2014年7月16日退役 | |
97 | 037 | 689 | 重庆 | 1979年7月16日 | 1981年 | 1982年6月29日 | 2013年6月18日退役 |
98 | 037JZ | 690 | 重庆 | 1982年9月24日 | 1984年8月16日 | 从本艇起加装减摇鳍和深弹指挥仪 | |
99 | 037JZ | 691 | 重庆 | 1982年12月14日 | 1984年11月14日 | ||
100 | 037JZ | 708 | 重庆 | 1983年8月11日 | 1985年9月30日 | 从本艇起改1211灭火系统 | |
101 | 037JZ | 709 | 重庆 | 1983年8月11日 | 1985年11月17日 | ||
102 | 037JZ | 699 | 重庆 | 1983年12月14日 | 1986年9月30日 | 从本艇起实施“双改” | |
103 | 037JZ | 740 | 重庆 | 1984年12月14日 | 1987年12月25日 | 本艇加装组合导航系统 | |
104 | 037JZ | 741 | 重庆 | 1984年12月8日 | 1986年9月30日 | 加装主机微机遥控系统 |
服役动态
试航作战
1959年至1961年,中国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加上中苏关係的恶化,台湾国民党当局认为这是“反攻大陆”的好时机,在企图大规模窜犯东南沿海地区的阴谋被挫败后,又长时期多批次地派遣小股武装特务进行扰乱。1964年7月12日,037型猎潜艇首艇(舷号278)在南海榆林进行适航性试验时,与国民党情报局的两艘特务船(150吨级的“大金”1、2号)遭遇。接南海舰队司令部命令,作为其他两艘6604型猎潜艇的指挥艇,037型278号艇经40分钟激烈的海上战斗,一举将两艘特务船击沉,俘获国民党特务59名。参战告捷,创造了中外舰艇试航期间参战告捷的先例。
美国F-4C战斗机

追美潜艇
1971年5月17日,中国海军海南榆林基地的两艘037型猎潜艇到广州维修,途经七洲洋以东海面时,声纳开机探测到一大型潜艇,于是便紧紧跟蹤。不久,被跟蹤潜艇只好浮出水面,这是一艘美国的弹道飞弹核潜艇。中国两艘猎潜艇一左一右紧跟不捨。
美国维吉尼亚机核潜艇

美核潜艇紧急向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呼救,美军常驻苏比克湾的中途岛号航母派遣F-4战斗机超低空威慑,欲攻击中国两艘猎潜艇。攻击指令请示到太平洋舰队无果后,请示到美国防部又传达至美国总统尼克森。
尼克森表示对越战争正打得一锅粥,不能将中国牵扯进来。加之美国秘密筹划访华事宜,因此美军三次攻击请示,被尼克森三次否决。随后,美军核潜艇被中国猎潜艇武装押送至中国海域之外放行。
西沙海战
1974年1月15至18日,南越海军先后派遣驱逐舰“陈平重”号(舷号:HQ-5)、“李常杰”号(舷号:HQ-16)、“陈庆瑜”号(舷号:HQ-4)以及排水量约800吨的扫雷舰“怒涛”号(舷号:HQ-10,又译“日早”号)侵入中国西沙永乐群岛之甘泉岛海区。17日至27日,037型艇2艘(舷号281、282)与6604型猎潜艇2艘(舷号271、274)、扫雷艇2艘(舷号396、386)一起,对入侵南越海军进行了自卫反击,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第一次同外国海军作战(称“西沙海战”)。中国海军6艇分成3个编队,其中2艘猎潜艇上各装有2座66式双57舰炮。战斗中6604型艇和扫雷艇与4艘敌舰激战1小时,南越海军4艘军舰受伤。037型猎潜艇两艇编队作为增援兵力用4座66式双57炮对负伤的南越“怒涛”号进行了3次齐射,使其当即起火爆炸,2小时以后沉没,南越另3艘驱逐舰受伤逃走,此役毙、伤南越军队100余人。中方389号扫雷艇重伤,不久后在琛航岛附近沖滩,396号扫雷艇和274号猎潜艇轻伤,但成功控制了西沙海域,保障协同登岛部队收复了被南越占领的甘泉、金银、珊瑚三岛并俘敌南越49人。战斗中,037型猎潜艇的双57毫米炮发挥了威力,因其火力兇猛,037型猎潜艇因此得名“黄水战列舰”。
参加西沙海战的281、282艇
037型猎潜艇


总体评价
037型猎潜艇,是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研製的一个轻型水面舰艇家族的代号。在四十多年的岁月中,037型猎潜艇家族衍生出了多种型号的变种,横跨多个舰艇种类(猎潜艇、导护艇、交通艇、医疗艇等等),成为多种型别的系列舰艇。儘管于今而言,037家族并不是一种代表着最新技术发展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但是它们在中国海军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037型猎潜艇系列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海军装备的实战、实用、稳妥、渐进,不断现代化的设计指导思想,浓缩了中国海军前四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新华网、搜狐网评)
037-IS型猎潜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