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18日成立,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準、培训等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日常监测工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传导提供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人民币参考汇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等;提供业务相关的信息、查询、谘询、培训服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2018年11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彭博公司合作项目準备工作基本就绪,双方通过交易平台连线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项目将正式启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 外文名: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 & National Interbank Funding Center
  • 中文简称:交易中心
  • 机构属性: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
  • 成立时间:1994年
  • 总部地点:中国上海

中心介绍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18日成立,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为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及衍生产品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準、培训等服务;承担市场交易的日常监测工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传导提供服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基础利率(LPR)、人民币参考汇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等;提供业务相关的信息、查询、谘询、培训服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主要职责

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18日成立,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全国银行间外汇、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以及汇率和利率衍生品交易系统并组织交易;提供银行间市场清算、信息和监管等服务;开展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它业务。
中心介绍- 主要职责:
1.负责拟订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建设的发展规划。
2.承担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建设、并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3.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规章,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工作。
4.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技术标準。
5.负责与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的业务技术联繫协调工作,採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
6.负责汇总和分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中的数据信息,及时提出分析报告。
7.依法向商业银行及有关方面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服务,及其增值套用和市场推广。
8.依法受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运行中的异议。
9.负责组织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资料库和动产融资登记系统业务知识及产品的培训。
10.负责组织推进金融业统一徵信平台建设。
1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或交办的其他事项。

组织架构

交易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备份中心建在北京,在广州、深圳、天津、济南、大连、南京、厦门、青岛、武汉、重庆、成都、珠海、汕头、福州、宁波、西安、瀋阳、海口18箇中心城市设有分中心。

机构设定

交易中心设党委书记(现任:裴传智)、总裁(现任:张漪)、纪委书记(现任:应兆祥)各一名,副总裁若干名(现有两名副总裁:许再越、孙杰、汪洪波、张翠微)。交易中心总部设在上海张江,在上海外滩和北京建有数据备份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上海内设部门包括综合部(党委办公室)、市场一部、市场二部、清算部、工程运行部、技术开发部、研究部、信息统计部、国际部、风险管理部、人事部(党委组织宣传部、纪检监察办公室)、财务部、行政保卫部以及北京综合部、北京市场部、北京工程部等16个部门。
另,下辖中汇信息技术服务(上海)中心、《中国货币市场》杂誌社,并控股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中汇亿达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结构层次

从结构上看,该市场亦可分为三个层次:
(1)零售市场,即指客户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市场。1996年7月1日前,为了保持对外商投资企业政策的连续性,保留了过去的外汇调剂中心的做法,专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外汇调剂服务。外商投资企业买卖外汇的价格按当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加收0.15%的手续费,不实行价差的办法。可以说外汇调剂市场也是统一外汇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1996年7月1日实行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售汇以后,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既可到银行办理,也可到外汇调剂市场办理外汇买卖。到1998年12月1日,外汇调剂业务停办,外商投资企业,例如摩根史坦利、嘉盛、德国银行、福汇环球金汇等结售汇均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
(2)批发市场,即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结售汇业务的过程中,会出现买超或卖超的现象,这时,外汇指定银行就可以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其外汇头寸。
(3)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的市场,主要是央行可以适时以普通会员身份入市,进行市场干预,调节外汇供求,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凡在中国境内营业的金融机构,其之间的外汇交易,均应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

发展概况

成立于1994年4月的交易中心是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产物,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展市场的战略部署下,交易贯彻“多种技术手段.2000年6月开通外汇网站.2005年8月推出人民币/外币远期交易。以电子交易和声讯经纪等多种方式.在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服务金融机构和监管市场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业务与服务

交易服务

组织原则:国家外汇管理局为外汇市场的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为外汇市场调控部门,交易中心负责外汇市场组织运行。
会员构成: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经营结售汇业务的外汇指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可成为外汇市场会员。
交易方式:外汇市场採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会员可选择DDN、F.R或拨接等方式实现远程联网。
交易时间:每周一至五(节假日除外)上午9:30-16:30。
交易品种:人民币兑美元、港币、日元和欧元的即期交易。
汇价形成:外汇市场每场交易产生开盘价、收盘价和加权平均价,人民币兑美元的加权平均价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作为第二日人民币兑美元的基準汇价,银行据此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挂牌价。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是银行同业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实行会员管理,参与者包括外汇指定银行、具有交易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交易中心受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委託,为银行间外汇市场提供统一、高效的电子交易系统,该系统提供集中竞价与双边询价两种交易模式,支持人民币对九个外币(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的即期,人民币对七个外币(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的远期、掉期,人民币对五个外币(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的货币掉期和期权交易,以及九组外币对(欧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镑/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元、美元/瑞士法郎、美元/港元、欧元/日元、美元/新加坡元)的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同时还包括交易分析、数据直通处理和即时通讯工具等辅助功能。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交易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外汇币种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为: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港币、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汇率中间价由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英镑、港币、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对美元汇率套算确定。人民币对日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为: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相应币种的做市商询价,将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汇率中间价。
三、银行间本币市场
银行间本币市场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组成。通过信用拆借、质押式回购、买断式回购、现券买卖、债券借贷、债券远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定等交易,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银行间市场管理资金头寸、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进行投资理财。在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的证券种类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次级债、企业债、国际开发机构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本币市场成员涵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託公司、基金、企业年金等各类金融机构。
交易中心负责为银行间本币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电子交易平台。由交易中心研发的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具有高效、安全、开放、易用等特点,适用多种本币交易产品和交易工具,适合多层次机构投资者,包含成员端前台系统、成员端中后台系统、数据接口系统、清算系统和场务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同时,交易中心还通过网际网路站为金融机构提供拆借票据报价服务。
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2007年初以来,交易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计算、发布中国货币市场基準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Shibor是根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的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每个交易日,交易中心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台北时间上午11:30对外发布。

清算服务

清算原则:外汇市场实行"集中、双向、差额、一级"的清算原则,由交易中心在清算日集中为会员办理人民币、外汇资金收付净额的清算交割。
清算速度:外汇市场本、外币资金清算速度为T+1,交易日后的第一个营业日办理资金交割。
清算方式:人民币资金清算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办理,外汇资金清算通过境外清算系统办理。
清算备份:在北京备份中心建立实时清算备份系统。
交易中心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币、外币/外币即期竞价交易提供直接清算服务。为人民币外汇即期询价交易提供净额清算业务。该业务以多边净额清算为基础,并通过清算限额和保证金等风险管理措施,严格防範风险,保证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交易中心为本币市场成员提供间接清算服务。本币交易系统具有清算跟蹤提示功能,系统自动提示会员在清算交割日收、付资金和债券情况。交易中心还通过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的保证金管理账户,为债券远期交易、买断式回购、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定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保证金集中管理服务。

技术服务

交易中心坚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建设安全、高效、可控的电子服务平台。经过多年努力,交易中心採用自主开发与项目外包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建设完成外汇交易系统、本币交易系统、Shibor系统、统计系统、清算系统、风控系统、中国货币网等30余个电子系统。除交易终端和信息终端外,交易中心还提供报价、交易、实时行情发布、交易事后数据核对等接口,方便银行内部前中后台的直通处理。
交易中心在上海、北京双中心异地备份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为“两地三中心”的容灾系统,以上海张江为总中心,在北京建立异地灾备中心、在上海外滩建立同城灾备中心。为支持业务发展,保障信息系统满足市场需要,交易中心于2002年建立了数字认证中心,全面实施了网路系统的扩容改造,在重庆、大连、广州、青岛、汕头、深圳、天津和厦门八地设立网路中继站,所有成员会员除了可以通过上海总中心和北京备份中心接入交易中心网路外,还可以通过以上八地接入。经过网路扩容和本外币交易、信息、风险管理、监控等系统改造升级,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明显提高,为加速实现全国统一联网和交易主体增加、交易量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信息监管服务

交易中心为市场成员、监管部门、信息服务商等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中国货币网是了解银行间市场的重要视窗,主要为市场提供公告通知、行情信息、市场统计与信息披露,是市场成员熟悉政策法规、获取市场信息、交流业务经验的重要渠道。同时,中国货币网也为未联网的金融机构提供报价和备案服务,为监管机构提供监管所需的信息服务。交易中心依託强大的统一数据平台,为不同层次的信息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与统计服务。同时,为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交易中心还提供以市场指数、收益率曲线、基準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基準信息,为交易清算、定价估值、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提供必要的市场基準。

发展历程

中心建立

交易中心是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产物,成立于1994年4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展市场的战略部署,交易中心贯彻“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要”的业务工作方针,于1994年4月推出外汇交易系统,1996年1月启用人民币信用拆借系统,1997年6月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1999年9月推出交易信息系统,2000年6月开通“中国货币”网站,2001年7月试办本币声讯中介业务,2001年10月创办《中国货币市场》杂誌,2002年6月开办外币拆借中介业务,2003年6月开通“中国票据”网,推出中国票据报价系统,2005年5月上线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2005年6月开通银行间债券远期交易,2005年8月推出人民币/外币远期交易…以电子交易和声讯经纪等多种方式,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提供交易、清算、信息和监管等服务,在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服务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

交易中心在成立的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基础,交易中心正积极加快金融产品、工具创新,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定等产品,推动外币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加强各业务领域的系统平台建设,倾力打造全新外汇交易系统,自主开发新一代本币交易风控系统,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快速反应的“一站式”服务体系等,努力提升交易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

官方刊物

《中国货币市场》杂誌创刊于2001年10月,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的中英文财经月刊。杂誌依循立足中国货币,放眼全球金融的办刊宗旨,以理论与实务并重,兼顾政策研究和学术探讨,迅捷提供银行间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数据和市场活动的原生性信息,着力客观及时反映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货币市场》杂誌栏目设有:政策分析、巨观经济、外汇市场、货币与债券市场、专题研究、市场创新、市场建设、海外专稿、探索与争鸣、金融形势、金融工程等。
《中国货币市场》致力为银行间市场和金融专业提供一个常设的学术论坛和信息平台,为广大金融从业同仁的专业研究和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