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硷性
人体的体液正常酸硷度pH值应为7.35~7.44,如果偏离这个值,身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速度会发生显着变化。酸硷平衡是体内环境调节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体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酸性或硷性物质排出,达到弱硷性。当身体有问题或摄入的酸性过多,身体无法处理时,便会导致酸硷度失衡。
中消协已明确指出:“弱硷性水利于健康”没有科学依据。新华网等权威媒体页对此予以了刊文报导。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弱硷性
- pH值:7.35~7.44
- 体液特徵:机体免疫力强、生病机率少等
- 重要性: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
体液特徵
身体的酸硷度对健康和美丽是很核心的一个问题.人的身体究竟应该是酸性还是硷性?应该是硷性,特别注意要是弱硷性。
了解自己身体的酸硷状态,并不需要检查体液的PH酸硷值,而是可以通过身体或精神的状态自检。酸性体质,人容易疲劳、嗜睡、便秘、口臭、易胖、身体畏寒、关节易疼痛、免疫力下降、还容易出现肺及肾脏功能等问题,酸性体质也是常说的亚健康体质,是不健康的体质状态。
弱硷性体质,机体免疫力强、生病机率少,精力充沛,富有活力,头脑敏锐,身心也清爽和愉悦得多,是好的健康体质状况。不过人体的酸硷度是会不断变化的,或许前一个小时是酸性,一个小时后就变成了硷性,这就需要经常注意调节.儘可能多的保持在弱硷性状态.
对于美丽而言,平衡酸硷度是很重要的调理方式。皮肤是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人体酸硷状况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观察皮肤状况判断当前身体的酸硷度。酸性体质的皮肤表现为:皮肤晦暗无光泽、易出湿疹、色素沉着、香港脚、毛孔增大、反覆长青春痘、伤口不易癒合等。
区分方式
调整体内的酸硷平衡度是一件每日持续的事情,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
首先要做的是调节饮食。当有身体有酸性特徵时,应注意吃硷性食物;当出现强硷性状况时,要食用酸性食物。比如,一段时间食用了过多的酸性物质如肉类,蛋类、油脂类、糖类、鱼类后,应食用海带、魔芋、黄豆、豆腐等硷性食物中和。一般酸硷性食物的比例是1∶4,即一份荤菜+四份素菜。硷性食物也不宜长期过量食用,体内呈强硷性也会引起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疾病,也会出现皮肤乾燥、头屑重、头髮脱落、生面疮等问题,有时也可以单纯吃硷性食物,那是为了纠正体内偏酸的环境。
有些人误以为酸硷食物是以口味的酸硷来区分,认为有酸味的食品是酸性食品,这是错误的。酸硷食物是以在体内代谢后,代谢产物的酸硷性来划分的,并不是从味觉上区别。新鲜的水果即使味道是酸的,大多都是硷性生成物,皮蛋的口感硷性很重,却是酸性食物。
肉类食品酸性为多,蔬菜瓜果,豆类,不含糖的全穀类和乳製品硷性为多.
在生活方式上,应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消耗人体胺基酸和脂肪,增加代谢产物中的酸性物质。当身体来不及或不能调节时,体液的酸硷平衡度就会遭到破坏,使体内环境容易呈酸性,如过多地用脑、用眼、熬夜和酗酒等。
伪科学
新华网北京2015年10月2日电(记者高敬)一些饮用水广告以弱硷性水作为卖点,宣称这种水更有利于健康。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的一项消费提示称,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人体酸硷平衡是喝水难以改变的。
中消协发布的科普手册中解释,水的酸硷性是由水中的离子决定的,如果氢离子含量较大,水就呈酸性,若矿物质离子含量较大,水就呈硷性。但离子状态并不稳定,所以水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呈中性。
科普手册中指出,人体的pH值不需要特别摄入酸性或硷性的食物或水分来维持,因为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会把pH值稳定在正常範围内,这种酸硷平衡不轻易受食物或饮用水影响。
健康人的pH值不会轻易改变,如果这一数值上升或下降,说明人体出现了硷中毒或酸中毒,需要及时治疗。当一个人体内的pH值可以通过喝水改变的时候,表示身体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弱硷性水有益身体健康的说法是某些商家炒作起来的认识误区。
同时,一些商家炒作的“离子水”“小分子水”“太空水”等名目繁多的功能水充斥市场,有些还宣称具有保健功能。中消协的科普手册也指出,这些功能水没有任何治病或保健的功能,纯属忽悠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