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硷性食物

硷性食物

硷性食物

硷性食物是指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成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其溶于水后生成硷性溶液,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奶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酸硷性的改变。目前很多“食物酸硷性”的说法其实是将“食物燃烧后的灰分”与“食物体内代谢后的产物”混为一谈了。

讲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荤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则。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司职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只有和谐共处,才能最终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而一味追求所谓“硷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长此以往,最终损害的还是身体健康。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硷性食物
  • 外文名:base-forming food
  • 常见硷性食物:苹果,绿叶蔬菜类,等
  • 分类标準:钾、钠、钙、镁含量较多

分类标準

对于酸硷性食物的区分,大家可能都存在错误观念,以为靠舌头品尝,以味觉来判定是酸味或涩味;或取石蕊试纸,按理化特性,看其颜色的改变,变蓝为硷性,变红为酸性;或以平日饮食之经验来区分,以为柠檬、醋、橘子、苹果等食物口味偏酸,因此属于酸性食物。总之众说纷纭。
食物基本都含有5大类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人人皆知蛋白质、维生素非常重要,矿物质虽然只是微量,但却也是维繫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必要的矿物质中,与食物的酸硷性有密切关係者有8种:钾、钠、钙、镁、铁、磷、氯、硫。前5种元素溶于水后生成硷性溶液。大多数菜蔬水果、海带、豆类、乳製品等含钙、钾、钠、镁元素较多。
从营养的角度来讲,酸性食物和硷性食物实际上是指该食物经燃烧后所得的灰分,溶于水后水溶液的酸硷性决定的,酸性食物和硷性食物是一个非生理性概念,决定食物酸硷性的食物灰分,是指食物燃烧后剩下的一些元素的氧化物,这与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后的代谢产物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食物被摄入人体后,要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複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硷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而这些产物的酸硷性其实已经与摄入食物的灰分没有直接关係了。人体体液的酸硷度(即主要是血液的酸硷度)正是上述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的几种矿物质灰分就可以决定。想要确定某种食物到底是酸性还是硷性,必须经过科学检测才行。

酸性体质

人体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硷度。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硷失衡不容易发生,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健康人的血液是弱硷性PH7.4左右。如果身体酸性或硷性短暂增强,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反应,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酸性),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正常值。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也会通过强大的平衡调节PH值,所有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 (PH<7.0),不存在“酸性体质致病”这种说法。
还有些人认为“酸性体质”不是指PH<7,而是指中医里类似“阴阳不调”的身体状态。需说明的是,这类理论并没有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也没有客观标準来检测。
对于癌症而言,并不是所谓“酸性体质”诱发了肿瘤,而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氧和养料不足。因此,肿瘤细胞缺氧又缺养料,新陈代谢也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较低。

食物调节

人体的酸硷度和食物的酸硷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体的酸硷度是靠肺、肾、血液来调整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来改变人体的酸硷度。长期、大量、单一地摄入某种食物,只会加重身体负荷,最终影响酸硷代谢平衡。
“硷性食物能抗癌”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硷性,结果都是一样的,先变成“酸性”,再变成“硷性”。多吃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硷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这并不能撼动人体正常的pH範围。
“均衡饮食,加强锻鍊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建议,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画,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机率”。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儘可能多样化,煎炸、腌製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避免食用加工的肉製品。避免喝酒精、含糖饮料、营养品和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硷性食物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