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寿全(音乐人)
李寿全,1955年4月29日出生于台湾,毕业于逢甲大学经济系,音乐人。
1974年到1976年,在台中的“天才摇滚音乐屋”做DJ,之后,在台湾民歌时代中后进入台湾乐坛。1980年,李寿全担纲製作的第一张专辑是李建复的《龙的传人》,同年又製作了王海玲的专辑《偈》和包美圣专辑《樵歌》,这三张专辑均由新格唱片出版发行,其中王海玲的专辑《偈》入选了1993年评选出的“台湾百佳唱片”,排在第59位;他还曾为苏芮、潘越云、刘文正等人製作过多张专辑,《搭错车》、《天天天蓝》等多张专辑入选了台湾百大唱片榜;1986年,他担任歌坛巨星张学友的第一张国语专辑《情无四归》的製作人;他还曾和蔡琴、苏来、李建复等人组建天水乐集首开台湾音乐工作室先河;自己亦发行过专辑《八又二分之一》,入选百大唱片榜第24位。1987年,李寿全挖掘了新人歌手王杰,并製作了《一场游戏一场梦》这一经典专辑,位居台湾百佳唱片第66位;后发掘了王力宏、张悬并担任製作人。2017年1月加盟太合音乐,担任A&R音乐顾问,开发太合音乐旗下歌手的潜力并拓展音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寿全
- 外文名:Lee Shou-Chuan
- 别名:男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星座:金牛座
- 出生地:台湾
- 出生日期:1955年4月29日
- 职业:音乐人
- 毕业院校:逢甲大学
- 经纪公司:太合音乐
- 代表作品:8又二分之一、张三的歌、占领西门町
- 主要成就:音乐创作、製作人
- 发掘歌手:王杰 王力宏 张悬
- 家庭成员:小西(太太) 李律(女儿)
演艺经历
1981-1986年
1981年,台湾民歌经历了七年的发展后,在日趋成熟的同时,也不难发觉它所面临的困境。单一的音乐路线,无疑在此时为民歌敲响了警钟。对于新一代的民歌继承者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尝试来扭转这一现状。在这一行列中最为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由李寿全、苏来、靳铁章、许乃胜、蔡琴、李建复所组建的“天水乐集”工作室。“天水乐集”是在李寿全製作完杨耀东的专辑《季节雨》,并由新格唱片出版发行后成立的工作室,并担任製作人。“天水乐集”在台湾乐坛上首开了音乐工作室的先河。儘管事实上“天水乐集”仅推出了李建复的《柴拉可汗》专辑和李建复与蔡琴的《一千个春天》合辑这两张作品并由四海唱片出版发行后即宣布解散,但这两张作品却可堪称是民歌时代末期力挽狂澜的经典之作,都入选了“台湾百佳唱片”,李建复的《柴拉可汗》专辑排在第40位,李建复与蔡琴的《一千个春天》排在第39位。
李寿全製作的专辑

1982年,李寿全在“天水乐集”宣布解散后,相继製作了刘文正的专辑《太阳一样》,由金声唱片出版发行;製作了贾斯乐的专辑《阳光为什幺不来》,由滚石唱片出版发行;製作了潘越云的专辑《天天天蓝》,由滚石唱片出版发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潘越云的《天天天蓝》专辑。在台湾歌者虽然众多,但一听就能辨认出的声音并不多,潘越云就是其中之一。1982年,潘越云凭藉创造了十几万张的惊人销量的《天天天蓝》专辑,迅速成为乐坛上备受瞩目的一员,凭藉专辑中作品的古典韵味,加之她清亮、宽广的嗓音,充分表现出当时那种琼瑶、三毛式的浪漫情怀,《天天天蓝》一举获得了当年金马奖最佳製作人(李寿全)最佳演唱(潘越云)和最佳编曲(陈志远)三顶大奖,被誉为民歌时代后期的隽永之作,併入选了“台湾百佳唱片”,排在第4位。
李寿全

1983年,李寿全相继製作了潘越云专辑《胭脂北投》和《无言的歌》,均由滚石唱片出版发行,《胭脂北投》也入选了 “台湾百佳唱片”,排在第52位。此外还製作了苏芮的专辑《“搭错车”电影原声》,由飞碟唱片出版发行。这张由李寿全製作的《“搭错车”电影原声》专辑在音乐上被视为是继1982年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之后,对当时台湾歌坛创作的又一次革命。而以一身黑衣及充满真情实感的激越唱腔出现的苏芮则打破了歌坛多年来女歌手柔弱无力的形象,而且难有人继承发扬。《“搭错车”电影原声》也入选了“台湾百佳唱片”,高居第2位。
1984年,李寿全分别製作了李建复的专辑《夸父追日》,由滚石唱片出版发行,製作了田希仁的专辑《点燃太阳》、洪荣宏的专辑《旧情绵绵》和演奏专辑《金马奖电影名曲》,均由光美唱片出版发行。
演出现场

1985年,李寿全监製了红蚂蚁合唱团的专辑《从现在开始》,由喜玛拉雅唱片出版发行;製作了邰肇玫的专辑《邰肇玫6》,由光美唱片出版发行;製作了吴大卫的专辑《冷冷的夜》和梁弘志的专辑《感觉之约》,均由喜玛拉雅唱片出版发行。
1985年对于李寿全来说,有两件事情非常有意义,其一是李寿全和罗大佑、张艾嘉一起组织“明天会更好”活动。1985年10月25日,李寿全、罗大佑、张艾嘉自发组织、汇集了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区的包括齐豫、李宗盛、苏芮、黄莺莺、童安格、周华健、费玉清、潘越云、蔡琴、文章、巫启贤、甄妮、娃娃、郑怡、杨林、齐秦、张清芳、王芷蕾、李碧华、林慧萍、江蕙、陈淑桦、王梦麟、百合二重唱、李建复、吴大卫、林淑蓉、洪荣宏、施孝荣、唐晓诗、徐乃麟、蓝心湄等六十余位流行歌手,共同演唱了一首公益性歌曲《明天会更好》,以祈愿世界和平、呼唤民众援助贫困人群,并迎接1986年世界和平年。
《明天会更好》由罗大佑、张大春、许乃胜、李寿全、邱复生、张艾嘉、詹宏志作词,罗大佑作曲,李寿全製作,作品推出后在华人世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就在作品所宣扬的和平与关爱在社会大众中渐入人心时,这次义举却最终变成了被政客们所利用的宣传手段。
李寿全与苏芮

年终,在台湾“大选”中,某党派公然地利用歌曲,打出了“要一个更好的明天”的旗号,不知情的人们,自然为歌曲贴上了政治歌曲的标籤,虽然“明天会更好”是一次集体自发组织的义举,但最终所有“被政治利诱”的指责均落在了远在美国的曲作者罗大佑的头上。就这样,一场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感人的一幕,不得不在欺骗与被欺骗的种种困惑中草草收场。
其二是李寿全出版了个人首张EP专辑《未来的未来》,由滚石出版发行。《未来的未来》,是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的。整张专辑仅有两首歌和两首音乐,此举无论对李寿全还是当时的台湾国语乐坛均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李寿全将这部由万仁执导的影片《超级市民》所引出的概念,在音乐中充分加以发挥,真实地传达出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并呈现出的就是与市场形态不甚富相同的风格及概念。
1986年,李寿全通过《未来的未来》专辑的尝试后,推出了他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专辑作品《8又二分之一》。
在这张专辑中,《我的志愿》、《上班族一日》、《残缺的角落》、《占领西门町》等作品,均发挥出了流行音乐最为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
《8又二分之一》推出后,李寿全再也没有个人专辑推出,但仅这张在八十年代过了二分之一之际推出的专辑,就给台湾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无法比及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无法抹去的回忆。《8又二分之一》也入选了“台湾百佳唱片”,排在第24位。
这是唱给流浪人群的一张专辑,在专辑文案上,有这样的话:“总是念着什幺时候才停止流浪,事实上,人生就是流浪。被过去赶着逃,被未来牵着跑。”这是一名台湾八十年代音乐人的生命感言,但是二十年后,它依然没有过时。同时,这也是一张灰色至极的专辑,是一篇书写青春残酷逝去的音乐日记。当大多数流行音乐唱片都在进行歌颂式主旋律的唯美营造时,李寿全选择了单枪匹马式的揭露与验伤。专辑的名字《8又二分之一》大约源于义大利费里尼的同名电影《8又二分之一》吧,也许李寿全是想借用这部令人目眩神迷却又难以言喻的电影来表达一种迷惘和困惑。整张专辑内敛大气,旋律上简约流畅,词作朴实真切,感性的知觉和理性的思忖兼具。李寿全成熟低沉的男性嗓音将这张专辑演绎的算不上完美却极富生命力。
张学友首张国语专辑《情无四归》(製作人:李寿全)

专辑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专辑的标题曲《8又二分之一》,由吴念真作词,李寿全作曲。这首歌连同这张唱片,都像一部经典的电影——费里尼曾经导演的一部影片,也叫做《8又二分之一》。同样写实性的述说着台湾市民的生活,同样的茫然着找不到方向。“8又二分之一”究竟代表着什幺?李寿全在音乐里唱到了八种生活状态,异乡的流浪、冬夜的凄凉、黄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拥挤的人群、电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恋人的回忆,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后,一个黯然神伤的季节。李寿全在歌里唱着每一种生活,也就在唱着都市里每种人的生活。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专辑的第二首歌曲是《张三的歌》,应该算是专辑里最有名气歌曲了,当年蔡琴曾经作过经典的翻唱,后来的南方二重唱也有一个翻唱的版本。《张三的歌》词曲作者都是张子石。在这首歌曲的歌词旁边写着这样一段话“听来的辛酸故事好像特别熟悉,电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里的恋情都像是缠绵的过去,然而,别人的悲剧总是别人的悲剧。”《张三的歌》是电影《父子关係》的主题歌,电影中的小人物有时就好比自己,所以我们在看到那些和自己状态相似的人物时往往容易被他们的命运打动。李寿全在歌里唱着希望,他说:“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幺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光亮。”这只是失望背后才隐藏的希望。那种阿Q似的自己给自己的希望。李寿全就在音乐中再次唱着小市民的悲哀。
李寿全与陈乐融

专辑的第三首歌曲是《加州的彩虹》,由张大春、李寿全作词,张子石作曲。专辑的第四首歌曲是《看不见自己的时候》,由陈馑华作词,李寿全作曲。专辑的第五首歌曲是曾经收录在李寿全的EP《未来的未来》里的同名歌曲《未来的未来》,由张大春作词,李寿全作曲。《未来的未来》是一个三十岁人对过往的回望,怀旧而感伤,对现实有着无尽的拷问,李寿全还在期许明天的美好,还在等待生命的辉煌。然而在雨水和车声拥挤的视窗思考,在都市的边缘停留时,他终究还是只能在宿命性的思考中空白的等待。“这未来的未来,我等待!等待中的苍白。”
专辑的第六首歌曲是整张专辑里节奏上最为轻快的也是在内地被翻唱最多的《我的志愿》,作词作曲都是李寿全。李寿全唱着从童年到成年的理想志愿,唱着多年每个志愿的落空,或许这种落空只是年少单纯梦想在这个污浊社会的消逝。

专辑的第七首歌曲是《上班族的一日》,由吕学海、詹宏志 、李寿全作词,李学粹作曲。在这首歌里,刘李寿全这样描写上班族的生活:在日复一日拥挤的电梯、臃肿的公车里我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角的皱纹爬了上来,嘴角的微笑世故了起来,青春就这样在老闆诺言的等待中一点点逝了去。终于那些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消磨殆尽,终于我们面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老去而失神。这是这样的一种悲凉?李寿全的音乐就唱着这种无奈和悲伤,叫人无法不被打动不在心里沉思。
专辑的第九首是一首演奏曲《模糊的未来》。专辑的第八首歌曲和第十首歌曲分别是《残缺的角落(I)》和《残缺的角落(II)》,都是由张大春、李寿全作词,
李寿全作曲。组歌《残缺的角落》和纯乐曲《模糊的角落》是一组纪念西门町街头艺术家尊严的音乐,两首歌曲和一支音乐唱着李寿全对人性尊严的讚美和对社会无情的披露。《残缺的角落》又一次将听者拉到了社会深处遗留问题的关注里,叫人无尽感慨。
李寿全

专辑的第十一首歌曲是《占领西门町》,由詹宏志作词,李寿全作曲。《占领西门町》是这张专辑中最深沉厚重合最有社会意义的一首歌,表明李寿全在对个体的思考的同时,同样对整个社会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剖析。罗大佑曾经唱过《鹿港小镇》和《未来的主人翁》,李寿全的《占领西门町》也是一首同样内涵的音乐。
如果熟悉侯孝贤电影的人就会知道那个年代台湾底层少年的生活。拿着砍刀每天无所事事,闲着时泡泡小姐,意气比亲情还要重要……这就是那时台湾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情和意流露在侯孝贤的电影里,也流露在这首《占领西门町》的音乐里。这种现象是台湾独有的景色,也是台湾的无奈。李寿全就在在急弛的鼓点里,在起伏跌宕的旋律中,在看似漫不经心的从容里有着对社会底层下一代少年成长的最深沉的关注和忧思,他说“他们是台湾的少年朋克,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占领了西门町”,他说“他们终究会长大,我们终究会变老,他们的梦想会成为事实,我们的想法会过去。在未来的社会里,如果不想被遗弃,当你来到西门町,要和他们一起呼吸!”
与歌迷合影

内地的音像出版社从来没有引进过《8又二分之一》专辑,但《8又二分之一》确实给当时内地的流行音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988年夏天,广州歌手陈汝佳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冠军后,在他的第一张专辑《风靡88——陈汝佳的歌》中翻唱了《8又二分之一》这首歌。这是有据可查的内地歌手第一次翻唱李寿全的作品,此后,无数的内地歌手在他们大量词曲作者署名“佚名”(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缴纳港台歌曲创作者的着作权费了)的翻唱专辑中向李寿全致敬,在马不停蹄的全国走穴演出中向大众宣布《我的志愿》,我最早听到《我的志愿》这首歌曲就是在张行的《太阳雨》专辑中。
又过了十九年,2005年5月,内地一个名叫孙苹的女歌手在她的专辑《苹民本色 倔强》中,再度翻唱了《未来的未来》。
《8又二分之一 (30周年纪念版)》

2002-
2005年担任邓丽君遗作新歌+精选专辑《绝唱重生》的製作人。
2013年1月推出单曲《回家的路》。
2016年9月22日,推出《8又二分之一 (30周年纪念版)》,收录了16首歌曲,由华纳唱片发行。
音乐作品
- 音乐专辑共4张
- 8又二分之一(30周年纪念版)国语轻音乐 歌曲0首发布于 2016-09-22「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 / 这世界并非那幺凄凉......」1980年代「音乐圈」、「艺文圈」与「电影圈」跨界激荡代表作,詹宏志、吴念真、张大春、陈克华、吕学海等文坛健笔协同作词,台湾流行乐「人文摇滚」难以超越的高标。◎ 百余位乐坛人士共同评为 「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24名。◎ 收录「张三的歌」、「我的志愿」、「看不见自己的时候」等经典原唱。《8又二分之一》全专辑以24轨原始模拟母带礼聘美国录音大师Ross Pallone重新混音,业界最高标準「发烧级」音质,震撼更甚当年原版。◎ 全新收录2016年重新编曲演唱「张三的歌」,并首度收录李寿全「回家的路」、「你是我的天使」、「握紧我的手」等新作。◎ 全新收录万余言精采文字:阮义忠、万仁、吴念真、詹宏志、张大春、吴正忠、武雄、李寿全亲撰珍贵忆述,并附乐评人马世芳深度採访李寿全之专文导聆。五度提名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mirrwork工作室负责新版装帧设计,摄影大师阮义忠慷慨提供十数帧原始照片重新製版,并收录李寿全与白金录音室创办人叶垂青重返录音室珍贵影像。
- 超级大国民 电影原声带轻音乐 歌曲0首发布于 1996-01-01雾散了,景物终于清晰,但是为什麽都含着眼泪。许毅生「林扬」在台湾解严前参加读书会( 当时参加者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但被政府视为思想有问题者 ),目睹同志陈政一「柯一正」为挽救其他同志性命而甘愿担罪遭到枪杀,临刑前,陈政一用手指比着戒严法第二条第一款「唯一死刑」。许毅生抚今追昔,当时陈政一被枪杀的地点在马场町( 今青年公园 ),回顾陈政一的死, ' '生者已老,心已死,死者之魂今安在,只存容颜入梦来 '' ,许毅生被判无期徒刑,原本一家和乐,妻子弹的一手好琴,父女随歌起舞,煞羡多少人,但他后来被抓,其女许秀琴「苏明明」刻骨铭心,难以忘怀那一幕抓人的景象。许毅生坐牢 16 年特赦出狱后,30 多年来,到处寻找安葬陈政一墓地的下落,因此不顾女儿之请求同住,而坚持要住在养老院,说要补偿朋友,许毅生每当想起往事,遭遇挫折的神情落寞忧伤,为了理想竟落此田地,其女不愿再见夫婿投入选战,,解严后虽政府民主,但夫婿蔡添才因参与选举行贿被搜家,许毅生从南部回女儿家,看到家遭变一片零乱,就想起昔日参加读书会被抓的景象,今昔对比,令人晞嘘!《 超级大国民 》电影原声带由本土音乐大师「李寿全」,与配乐鬼才「范宗沛」联合製作,获得 1996 年第 32 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不管你有没有看过电影,保证你在读过唱片的文桉、听着片中「林扬」的旁白与音乐时,必定会为这一块土地所承受过的苦难而流泪不止。电影上片时间不到一周,是因为商业物质与声光刺激使台湾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过去与未来,或是因为这个岛上的子民根本已经肤浅与短视地忘却文化及历史的重要性。原声带中第 6 轨由「傅聪 」演奏的 " 萧邦降E大调夜曲 " ,民族的情感、知识份子的道德良知再再召唤的听者,聆听本片给现代台湾人一个难得的自省机会。「范宗沛」1999 年开始担任公共电视精緻文学剧《 曾经 》、《 汪洋中的一条船 》、《 将军碑 》配乐,2000 年《 夕阳山外山 》中改编「李叔同」的作品、2001 年《 活得像个人样 》、2002 年《 寒夜 》、《 那年夏天的浪声 》、2003 年备受瞩目大戏《 孽子 》..等,剧中感人肺腑的配乐都出于其手,2004 年再度担任《 风中绯樱 》电视剧配乐。
- 8又二分之一国语 歌曲0首发布于 1986-08-01台湾百张最佳专辑之李寿全《8又二分之一》初初认识李寿全是在一大堆的台湾当红歌星专辑的製作人中。李寿全作为台湾民谣时代的推动人在80年代中后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他创作了苏芮专辑《一样的月光》、《请跟我来》,潘越云《天天天蓝》、《守着阳光守着你》等歌曲,并为蔡琴、李健复、王新格等歌手製作过音乐专辑。确切的说,李寿全应该算是一个幕后的製作人。86年的台湾歌坛是民谣运动自由创作的觉醒时期,大量音乐製作人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李寿全也推出了自己唯一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8又二分之一》。这张专辑作品发行之前李寿全曾经出版过一张《未来的未来》电影原声碟(以电影《超级市民》原声带的名义推出),有了这张专辑的尝试,《8又二分之一》中的音乐就显得更加成熟和耐听了。这张专辑给台湾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无法比及的社会效应,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无法抹去的回忆。李寿全是早于罗大佑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中却不难发现其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是完全不低于罗大佑的。李寿全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很少听的到情绪的大起大浮,他的歌词也是完全口白话的,这就更让李寿全和他的音乐让人接受和打动。总是念着什幺时候才停止流浪,事实上,人生就是流浪。被过去赶着逃,被未来牵着跑。——《8又二分之一》听来的辛酸故事好象特别熟悉,电影上的小人物又好像是自己,唱片里的恋情都像是缠绵的过去,然而,别人的悲剧总是别人的悲剧。——《张三的歌》这两段话分别写在第一首和第二首歌歌词旁边。作为序,它完全的表达了李寿全音乐的含义。孤独、惆怅、凄凉的音乐就是歌中所描写的那些城市中小市民的生活状态。有着许多的梦想却不得不在这个城市放弃掉多年的追逐,然后变得平淡茫然。李寿全的歌是唱给特定的台湾青年的,那些少年不得志青春消逝的人。主题歌《8又二分之一》让我想起了侯孝贤曾经导演的一部影片,也叫作《8又二分之一》。同样写实性的述说着台湾市民的生活,同样的茫然着找不到方向。8又二分之一究竟代表着什幺?李寿全在音乐里唱到了八种生活状态,异乡的流浪、冬夜的凄凉、黄昏的城市、搬家的前夕、拥挤的人群、电影角落的哭泣、卡拉ok消沉的男人和往日恋人的回忆,这一切是在九月的午后,一个黯然神伤的季节。李寿全在歌里唱着每一种生活,也就在唱着都市里每种人的生活。《张三的歌》是电影《父子关係》的主题歌,电影中的小人物有时就好比自己,所以我们在看到那些和自己状态相似的人物时往往容易被他们的命运打动。李寿全在歌里唱着希望,他说: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这世界并非那幺凄凉,我们要飞到那遥远的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光亮。这只是失望背后才隐藏的希望。那种阿Q似的自己给自己的希望。李寿全就在音乐中再次唱着小市民的悲哀。在李寿全的歌中听到的终究还是迷茫。李寿全写的是小人物的歌,于是听得懂歌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小人物,在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中悲哀。志愿的落空、流浪的凄凉、理想无法实现、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音乐中仿佛找的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个社会被遗弃的角落里我们哭泣我们爬起,在颓废中坚强的成长歌唱。李寿全在音乐中揭露着这个社会的痼疾,这种来自社会底层批判的声音在现代化都市里歌唱了十多年,还将继续的传唱下去。《未来的未来》、《我的志愿》、《上班族的一日》三首歌唱着人们不甘平淡的心态,也唱着理想的流逝。在《未来的未来》里,李寿全还在期许明天的美好,还在等待生命的辉煌。然而在雨水和车声拥挤的视窗思考,在都市的边缘停留时,他终究还是只能期待。他唱着:这未来的未来,我等待!等待中的苍白。《我的志愿》是这张专辑中仅有的一首节奏稍快的歌,李寿全唱着从童年到成年的理想志愿,唱着多年每个志愿的落空,或许这种落空只是年少单纯梦想在这个污浊社会的消逝。少年不得志后,李寿全开始描写上班族的生活,在日复一日拥挤的电梯、臃肿的公车里我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角的皱纹爬了上来,嘴角的微笑世故了起来,青春就这样在老闆诺言的等待中一点点逝了去。终于那些曾经的梦想被现实消磨殆尽,终于我们面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老了去。这是这样的一种悲凉?李寿全的音乐就唱着这种无奈和悲伤,叫人无法不被打动不在心里沉思。《占领西门町》是这张专辑中最有意义的一首歌。罗大佑曾经唱过《鹿港小镇》,李寿全的《占领西门町》也是一首同样内涵的音乐。如果熟悉侯孝贤电影的人就会知道那个年代台湾底层少年的生活。拿着砍刀每天无所事事,闲着时泡泡miss,意气比亲情还要重要……这就是那时台湾少年的生活。少年的情和意流露在侯孝贤的电影里,也流露在这首《占领西门町》的音乐里。这种少年“朋克”的现象是台湾独有的景色,也是台湾的无奈。李寿全就在音乐里描写着这种现象和这群孩子的世界,他说“他们是台湾的少年朋克,国家未来的主人翁,他们占领了西门町”,他说“他们终究会长大,我们终究会变老,他们的梦想会成为事实,我们的想法会过去。在未来的社会里,如果不想被遗弃,当你来到西门町,要和他们一起呼吸!”《残缺的角落》是一组纪念西门町街头艺术家的音乐,两首歌曲和一支音乐唱着李寿全对人性尊严的讚美和对社会无情的披露。《残缺的角落》又一次将听者拉到了社会深处遗留问题的关注里,叫人无尽感慨。李寿全的音乐听来是伤感和惆怅的,这样的音乐在86年那个民谣盛行的年代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位幕后歌手在唱着自己心声时,所呈现出来的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及其概念在那个年代给社会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音乐虽然不能改变什幺,但是音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叫人开始关注另外一种生活状态的人群。我想,这也是李寿全音乐最具有意义的地方,也是过了十五年后再次拿出这张专辑评点的理由!音乐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共通的,如果你也被这样的音乐所打动。尤其是李寿全的音乐,我想,能够被他的音乐所打动的人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拿出这张专辑写与《残缺的角落》组曲的后记给每一个听过李寿全和没有听过他音乐的人分享!
- 未来的未来(超级市民主题配乐辑)国语轻音乐 歌曲0首发布于 1985-01-01八十年代台湾吹起新浪潮电影风气,李寿全受邀为万仁导演的电影《超级市民》配乐,这部电影以华人鲜少听到的城市爵士乐为背景,非常的美国都市迷情。李寿全后来附加了一首歌,便推出了这张只有两首歌和两首曲,类似EP的《未来的未来》电影原声带。李寿全将由这部影片所引出的概念,在音乐中充分加以发挥,真是地传达出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困惑,并呈现出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
- 单曲共1首
- 回家的路2013-01-05单曲
- 为他人创作共3首
- 明天会更好1985-10-25六十余位流行歌手 《明天会更好》
- 一样的月光1983-06-18苏芮 《搭错车 电影原声大碟》
- 少年的心1988-07-10王杰 《忘了你忘了我》
主要作品
1980年:
李建复——《龙的传人》
王海玲——《偈》
包美圣——《樵歌》
1982年:
李建复——《柴拉可汗》
李建复、蔡琴——《一千个春天》
刘文正的专辑《太阳一样》,
潘越云的专辑《天天天蓝》,
1983年:
潘越云——《胭脂北投》、《无言的歌》
苏芮——《“搭错车”电影原声》
担任製作人的唱片

1984年:
李建复——《夸父追日》,
1986年:
张学友——《情无四归》
李寿全——《8又二分之一》
1987年:
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
1988年:
王杰——《忘了你 忘了我》
1989年:
王杰——《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
王杰——《故事的角色》(与郭小霖共同监製)
1995年:
王力宏——《情敌贝多芬》
2013年:
李寿全——《回家的路》单曲
2016年:
李寿全——《8又二分之一30周年纪念版》
家庭成员
李寿全与太太小西育有3个孩子:老大男的,再来两个女儿。
李寿全与女儿

小西(太太,已逝)
李律(女儿,演员)
人物评价
最早见到李寿全这个名字,还是在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专辑中,在这张专辑製作人一栏中,写着李寿全,后来在王杰的《忘了你忘了我》和《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专辑中看到製作人依然是李寿全,以后又在一大堆的台湾当红歌星专辑的製作人中不断的看到这个名字,便开始关注起这个人来。
李寿全的音乐听来是伤感和惆怅的,这样的音乐在1986年那个民谣盛行的年代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位幕后音乐人在唱着自己心声的同时,所呈现出来的与市场形态不甚相同的风格及其概念在那个年代给社会带来了难能可贵的社会效应。音乐虽然不能改变什幺,但是音乐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叫人开始关注另外一种生活状态的人群。我想,这也是李寿全音乐最具有意义的地方,也是我整理完成以上这些文字的理由!
李寿全是持续站在最前线、形塑未来的行动者。他示範了“唱片製作”这门手艺的技术高度,也为中文流行音乐注入了现实意识与文学的厚度。李寿全让我们明白:“音乐人”也可以是“文化人”,一张专辑也可以是一扇启蒙的窗户,一首歌也可以引领社会风潮,甚至能启发、改变一代人的思考方式。打从校园民歌时代入行製作,到1980与1990年代滚石、飞碟等新兴厂牌领衔冲刺,天王、偶像席捲歌坛的颠峰时期,乃至于独立音乐引领风骚的21世纪,从台语歌到港星,从电影音乐到宗教跨界,李寿全总能以準确的眼光、广纳百川的胸襟,在每个时代的转折,成就一则又一则的经典。(腾讯娱乐)
李寿全属于不事张扬的那一类人,这样的性格也凸显在他的歌曲里。沉稳、内敛,在他的歌中还能听到比较多的迷茫、伤感和惆怅,这样的音乐在那个民谣盛行的年代,显得十分特别。(新民晚报)
李寿全,是流行歌坛如雷贯耳的名字。他唯一的个人专辑《8又二分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佳作,一代代年轻人通过这张专辑选择与音乐为伍,倍道而进;他所製作的《柴拉可汗》、《一千个春天》、《天天天蓝》、《胭脂北投》、《“搭错车”电影原声》等等均在“台湾百佳唱片”占有一席之地;在80年代、90年代和新千年,李寿全先后发掘了王杰、王力宏和张悬三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歌手,在不同的时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音乐笔触。(网易娱乐)
当年我最佩服的製作人就是李寿全,他让製作唱片成为一门真正的学问。(李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