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耕雨读
《晴耕雨读》是2014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冠生。晴耕雨读,这个词的灵感取自南阳诸葛“乐躬耕于陇中,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以待天时”。一抹陶渊明“採菊东篱”的淡雅与悠然,便淡淡地融入到这四字之中。
基本介绍
- 书名:晴耕雨读
- 作者:张冠生
- ISBN:9787513313797
- 页数:307
- 定价:38元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2
- 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作者选取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将古今中外汇于一炉。文字质朴古雅,议论有识有趣。历史碎片信手撷英,人文风景处处可见。 本书史料丰富,读来多有趣味,时笑时叹,笔调质朴谦逊,向书后的鲜活生命投去诚意与敬意。作者是学者,也是读者,寻书读书的心情与你我并无二致。穿过烟雨,与书相遇,是爱书人之大愉悦。 作者这组颇具民国味的读书随笔,其识见、态度、趣味、语言的高水準均衡,示範了一条“花开满目”的阅读之路。篇篇读来,皆饶有趣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讲究,看似不经意,却有经年累月读写打磨出来的工夫。沈昌文先生说:“我的朋友里,冠生兄人有古风,文字功夫也好。他的文章纵贯古今,真可谓无话不谈,无所顾忌。”
作者简介
张冠生,生于1954年,祖籍江苏,现居北京。学者,供职于民盟中央委员会。曾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助手十多年,深受费老先生田野调查的薰染。曾在《中国社会科学》、《读书》、《东方》、《随笔》、《天涯》等刊物发表文章,出版有《乡土先知》、《世纪老人的话:费孝通卷》、《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远古的纸草》、《纸年轮》等书。
作品目录
甲辑 诗书丧,犹有舌
顾颉刚聚书散书 / 003
钱穆着作作基石 / 007
梁啓超痛责学界 / 011
陈寅恪清音独远 / 016
胡适的“不苟且” / 020
闻一多的书桌 / 024
李方桂的语言天才 / 028
葛传槼:为原版牛津英语词典挑错 / 032
张恨水:何止“鸳鸯蝴蝶派” / 036
储安平:慢慢实现理想 / 040
雷震狱中劝子读书 / 044
陈之藩:把我的心地澄清 / 048
顾準:“谁也弄不清我到底想些什幺” / 052
宋云彬的爽直 / 056
叶君健改造“红宝书” / 060
瞿同祖:只想再写一本好书 / 064
洪业:“季世儒者” / 071
曾琦:“退而着书立说” / 075
李璜:翻开书,好好用功罢! / 081
吴晗:学术渐远,政治日近 / 089
左舜生:在学论学,在政言政 / 094
张君劢:民国宪法之父 / 100
张荫麟:才如江海命如丝 / 106
潘光旦轶事 / 132
诗书丧,犹有舌 / 143
乙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费正清的民国视角 / 151
美国的明恩溥和英国的苏慧廉 / 155
戴高乐:“重要的是两代以后人们的想法” / 159
高尔基的异端言行 / 163
法捷耶夫的绝命书 / 167
爱伦堡迴避了什幺 / 171
苏联“黑皮书”事件始末 / 175
阳光般的阿伦特 / 179
本雅明的黑色笔记本 / 184
维根斯坦的老套 / 188
伍尔夫为艾略特当排字工 / 192
克里斯蒂的秘密笔记 / 196
普利兹:“专咬特权的猎犬” / 200
卢斯:要幺辉煌,要幺灭亡 / 204
海伦·凯勒:人类世界里的神迹 / 208
博尔赫斯:“我总觉得二十世纪不那幺美妙” / 212
感谢所有的记忆 / 216
纳粹焚书之夜 / 220
萨尔茨曼:流亡书籍的庇护人 / 224
丙辑 古风入骨
出于史,入于史 / 231
说“温故” / 235
“和顺”书香 / 239
古风入骨 / 243
从“地球档案”到“平民历史” / 247
一部译稿的命运 / 256
费孝通:“自将磨洗认前朝” / 264
虽然晚了些,还是知道了 / 274
“东方剑桥”在湄潭 / 278
温故可知新,也可只为温故 / 283
文化的残片 / 288
周有光放谈中国和世界 / 293
后 记 / 305
顾颉刚聚书散书 / 003
钱穆着作作基石 / 007
梁啓超痛责学界 / 011
陈寅恪清音独远 / 016
胡适的“不苟且” / 020
闻一多的书桌 / 024
李方桂的语言天才 / 028
葛传槼:为原版牛津英语词典挑错 / 032
张恨水:何止“鸳鸯蝴蝶派” / 036
储安平:慢慢实现理想 / 040
雷震狱中劝子读书 / 044
陈之藩:把我的心地澄清 / 048
顾準:“谁也弄不清我到底想些什幺” / 052
宋云彬的爽直 / 056
叶君健改造“红宝书” / 060
瞿同祖:只想再写一本好书 / 064
洪业:“季世儒者” / 071
曾琦:“退而着书立说” / 075
李璜:翻开书,好好用功罢! / 081
吴晗:学术渐远,政治日近 / 089
左舜生:在学论学,在政言政 / 094
张君劢:民国宪法之父 / 100
张荫麟:才如江海命如丝 / 106
潘光旦轶事 / 132
诗书丧,犹有舌 / 143
乙辑 感谢所有的记忆
费正清的民国视角 / 151
美国的明恩溥和英国的苏慧廉 / 155
戴高乐:“重要的是两代以后人们的想法” / 159
高尔基的异端言行 / 163
法捷耶夫的绝命书 / 167
爱伦堡迴避了什幺 / 171
苏联“黑皮书”事件始末 / 175
阳光般的阿伦特 / 179
本雅明的黑色笔记本 / 184
维根斯坦的老套 / 188
伍尔夫为艾略特当排字工 / 192
克里斯蒂的秘密笔记 / 196
普利兹:“专咬特权的猎犬” / 200
卢斯:要幺辉煌,要幺灭亡 / 204
海伦·凯勒:人类世界里的神迹 / 208
博尔赫斯:“我总觉得二十世纪不那幺美妙” / 212
感谢所有的记忆 / 216
纳粹焚书之夜 / 220
萨尔茨曼:流亡书籍的庇护人 / 224
丙辑 古风入骨
出于史,入于史 / 231
说“温故” / 235
“和顺”书香 / 239
古风入骨 / 243
从“地球档案”到“平民历史” / 247
一部译稿的命运 / 256
费孝通:“自将磨洗认前朝” / 264
虽然晚了些,还是知道了 / 274
“东方剑桥”在湄潭 / 278
温故可知新,也可只为温故 / 283
文化的残片 / 288
周有光放谈中国和世界 / 293
后 记 / 305
内容介绍
作者选取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将古今中外汇于一炉。文字质朴古雅,议论有识有趣。历史碎片信手撷英,人文风景处处可见。 本书史料丰富,读来多有趣味,时笑时叹,笔调质朴谦逊,向书后的鲜活生命投去诚意与敬意。作者是学者,也是读者,寻书读书的心情与你我并无二致。穿过烟雨,与书相遇,是爱书人之大愉悦。 作者这组颇具民国味的读书随笔,其识见、态度、趣味、语言的高水準均衡,示範了一条“花开满目”的阅读之路。篇篇读来,皆饶有趣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讲究,看似不经意,却有经年累月读写打磨出来的工夫。沈昌文先生说:“我的朋友里,冠生兄人有古风,文字功夫也好。他的文章纵贯古今,真可谓无话不谈,无所顾忌。”篇篇读来,皆饶有趣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极为讲究,看似不经意,却有经年累月读写打磨出来的工夫。沈昌文先生说:“我的朋友里,冠生兄人有古风,文字功夫也好。他的文章纵贯古今,真可谓无话不谈,无所顾忌。”
主要角色
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
作品赏析
我经过的街边有一个招牌叫“晴耕雨读”,我不知道它经营什幺,估计是茶馆,而我只是对几个字感兴趣。
晴耕雨读,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晴天耕耘雨天读书。晴雨是天气的变化,是客观条件,耕耘和读书是主观能动。你不能决定天气,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行事方式。简单的语言却概括了主客观的关係。晴天耕耘,雨天读书,多幺和谐的生活方式啊。
天有晴雨,人的命运一样,有顺利的日子也有背运的日子,这是命运。但是,当你了解命运,你在顺利的日子可以积极进取,在你背运的日子可以反思、学习。依天理而行,就和命运达成和谐。所以,你了解命运的规律,就可以把命运把握在手中。
耕是实践,读是学习。学习和实践是命运发展的真正动因。你的命运是你自己造成的,但是受到客观规律的约束。你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客观规律,和客观规律和谐相处,获得客观条件助力,积极学习和实践,才是领悟人生的道路。
晴耕雨读,学习和实践,晴和雨,多好的辨证表述啊。学习也是实践,实践也是学习,无论天晴和下雨,都能主动把握人生,积极修行,是大智慧的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