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影滑鼠
光学引擎滑鼠利用的是发光二极体发射出的红色可见光源,利用光的漫反射原理,记录下单位时间内LED光源照射在物体表面的漫反射阴影的变化来判断滑鼠移动轨迹。雷射引擎滑鼠则採用的是雷射二极体发射的短波的非可见雷射,利用短波光易被反射的原理,让滑鼠能够记录下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光学感测器的光点的清晰成像。严格来说,传统的光学引擎与雷射引擎都该称作是光学引擎,不过两种不同桌面捕捉原理决定了光学滑鼠必须藉助滑鼠垫,而雷射滑鼠则能够在更多的表面上自如使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蓝影滑鼠
- 发光:发光二极体发射出的红色可见光源
- 时间:2004年
- 原理:Blue Track蓝影技术
简介
2004年,首款雷射引擎滑鼠问世至今,已经有长达十四年的时间。历经长达四年的发展,虽然已经是所谓雷射引擎的极盛时期,可是微软全新推出的Blue Track蓝影技术闪亮问世,力图超越雷射滑鼠。
工作原理
採用Blue Track蓝影技术的滑鼠产品使用的是可见的蓝色光源,因此它看上去更像是使用传统的光学引擎。可它并非利用光学引擎的漫反射阴影成像原理,而是利用雷射引擎的镜面反射点成像原理。LED光源发射出的蓝色光线通过Collimating Lens(校準镜片)大量汇集,照射在物体表面上,通过物体表面反射到Imageing Lens(成像镜片),经过成像镜片对光线的二次汇集在CMOS Detector(光学感测器)上成像,而光学感测器则相当于是一台高速连拍照相机,能够在每秒钟拍摄数千张照片,并将它们传送至图像处理晶片,经过晶片对每张照片的对比,最终得出滑鼠移动的轨迹。
套用领域
将传统光学引擎与雷射引擎相结合的蓝影技术,让微软滑鼠产品具备了超强的表面适应能力以及精确无比的定位能力,使採用LED可见光源的滑鼠产品具备了超越雷射引擎产品的整体实力。而在成本方面,由于LED光源相对于雷射二极体具有更加低廉的成本,所以採用蓝影技术的滑鼠产品的实际成本反而会比雷射引擎的产品更低。
更大的光量+广角镜头
蓝影技术并不是光学引擎和雷射引擎的简单综合,而是提高滑鼠便面适应能力的高效的解决方案。首先,蓝色光属于短波光线,虽然无法同雷射引擎发射出的非可见光相比,但是蓝色光的短波优势让它同样具备了优秀的反射效果,通过反射让物体细节得到了更细緻的反映。
蓝影技术通过蓝色光源加上透镜汇聚效果使最终进入成像镜头的光束量达到雷射引擎的4倍,能够让光学感测器获得更大的光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拍照时,照片都需要足够的曝光,可以通过加大光圈(增加进光量)或者是延长曝光时间(降低快门/单位时间内拍摄速度)来实现。为了精确定位光学感测器是绝不可能降低拍摄速度的,所以增大进光量不仅可以让光学感测器拍出的每张照片都能够有足够的曝光,同时还可以提供足够的进光量使光学感测器在单位时间内儘可能多地拍摄出滑鼠移动轨迹图片,达到更加精确的定位效果。
蓝影技术的成像端使用的是视角更宽的广角镜头,能够抓取更大範围的物体表面的细节图像,因此对滑鼠移动轨迹的分析也会变得更加细緻。上述特性给予蓝影技术更强的表面适应能力,无论是表面光滑的大理石檯面上,还是在粗糙的客厅地毯上都能够精确定位。
套用产品
套用蓝影技术的产品有:
1、微软Arc Touch摺叠滑鼠(389元);

2、微软蓝影越野滑鼠(550元);

3、微软蓝影迷你越野滑鼠(330元);

4、微软无线蓝影便携6000滑鼠(360元);

5、微软蓝影滑鼠5000(275元);

6、微软微软蓝影无线迷你鲨4000滑鼠(260元);

7、微软舒适蓝影滑鼠4500(149元);

8、微软无线移动3500滑鼠(119元);

9、微软战雷鲨SideWinder X8滑鼠(490元);

10、微软无线桌面蓝影键鼠套装3000 (299元);

11、微软无线桌面蓝影键鼠套装5000 (599元);

12、微软无线蓝影滑鼠2000 (249元);

13、微软Touch Mouse无线多点触控滑鼠;

14、微软6000舒适蓝影滑鼠(199元)

15、微软Sculpt触控滑鼠 (399元)

16、微软Sculpt人体工学滑鼠 (499元)

17、微软Designer 蓝牙® 滑鼠 (299元)

18、微软Sculpt无线舒适滑鼠(399元)

19、微软Arc Touch 蓝牙滑鼠 (699元)

20、微软Sculpt无线便携滑鼠 (24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