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联(文革用语)
串联又称大串联,革命串联。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的学生到北京或各地互相之间交流革命经验的活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串联
- 含义:特指文革时期学生间交流革命经验
从1966年9月5日起,全国大、中学校在全国範围内“大串联”,到全国各地点燃“革命火种”。这种数以千万人计的乘车、吃饭、住宿都不要钱的“大串联”,给铁路运输和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造成秩序严重混乱。而且,这种串联活动使各地的文革和派系斗争更为激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混乱。
在近年国内的历史类正式出版物中,还曾看到“串联”与“访问”、“开座谈会”等词条并列出现,作为一种调查方法,用以描述1955年民盟(新中国成立后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对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状况的一次调查。这说明,“串联”作为一种活动和称谓,很可能远早于文革就已出现,儘管到了文革后,它的词义、内涵发生了变化。
1966年大串联红卫兵到达井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