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APP广告

APP广告

APP广告

移动设备第三方应用程式(App,全称Application)中的内置广告简称。随着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大众注意力向移动终端迁移,该类广告因为其移动、互动、趣味三大展现优势和分众识别、个众锁定、定向推广三大执行优势而受到行销界的重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App广告
  • 外文名:Application Advertising
  • 别名:In-App广告
  • 标籤:手机内置广告 移动广告 手机广告
  • 对象:广告客群、广告载体、广告主
  • 计费方式:CPM/CPC/CPA/CPS/CPT/CPP

定义

App广告,或称In-App广告,是指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电脑这类移动设备中第三方应用程式内置广告,属于移动广告的子类别。
App广告兴起得益于其载体—App的风行。平板电脑和大屏触摸手机等硬体的普遍使用,WiFi、3G、4G对流量限制的解放,以及APPLE苹果公司App Store生态系统带来的全新互动体验促使App客群和App开发者大幅度增加。对于App开发者,需要一种方式将流量变现,而对于品牌企业, 广告投放需要随消费者注意力迁移,因此,App内置广告应运而生。

趋势

背景

一种广告形式的发展前景需要研究三个方面:广告客群、广告载体、广告主。

广告客群分析

中国网际网路协会2014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网际网路网民规模达6.52亿,移动网际网路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随着4G牌照发放,这些数字在2014年还将被刷新,预计2014年我国智慧型手机出货量超4.5亿部。
研究发现,中国移动网际网路用户平均每天的有效媒体接触时间为5.8小时,其中利用手机和平板上网时间总计达到146分钟,已经接近PC网际网路与电视媒体的总和。
手机凭藉104分钟的使用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媒体(因用户电话和收发简讯的时间不属于媒体时间範畴,所以这部分并未被纳入统计)。
55%的用户表示相对电视和传统网路广告,他们更欢迎移动广告。其中22%的用户认为移动广告的内容对他们是非常有用的,仅有不到15%的用户表示会经常误点移动广告。表明用户对移动广告已经有较好的接受度,并且认同了广告内容具有一定价值。
45%的移动网际网路用户会注意到App内的移动广告,位居榜首。移动媒体上展现的搜寻引擎和视频网站类广告注意力排在其后,分别为40%和34%。
随着智慧型广告、原生广告、插屏广告等广告形式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广告定向技术的进一步最佳化和发展,移动广告的接受程度和受欢迎度相信还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广告载体分析

App吸引用户的魅力在于被提升的统一内容封装体验和充分挖掘智慧型设备的硬体潜力的功能。
因此,随着App用户的增长和移动设备的崛起, App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8年7月10日,苹果公司发布了一个iPhone应用程式的下载站点--App Store,而到了2013年10月,苹果宣布App Store套用数量已突破100万大关。
短短不到两个月,威锋网2013年12月8日讯息,App Store美国区同样完成了这个成就。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未来三年,也就是到2017年之前,移动套用的下载量将超过2680亿次,所产生的营收将超过770亿美元。该机构还称,移动用户每天向超过100款套用和服务提供个性化数据流,这将增加更多的创收机会。

广告主分析

根据移动广告平台帷千动媒WQMobile联合品牌媒体传播调研公司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发布的《移动广告行销效果研究报告》显示,从提示品牌认知、广告认知、信息关联、品牌美誉和品牌预购5个维度,截止至2014年手机广告沟通效果都明显优于PC端广告。
同时2013年中国CMO调研发现,CMO普遍认知APP行销,也较为重视。

形式

按广告表现分类:

文字广告、图片广告、动画广告、视频广告、音频广告。截至2014年市面上的App广告都可支持Html技术和富媒体形式。

按栏位形式分类:

1、Banner广告:
广告栏位形式广告栏位形式
又叫横幅广告、通栏广告、广告条。是目前最普遍的广告展现形式,通常出现在顶部和底部,绝大多数广告平台都支持,比如帷千、趣米、多盟等。此种形式的广告身量小,收益也比较平稳,大多数开发者也会选择此种类型的广告。Banner优点在于展示量大、媒体覆盖面广,缺点是点击率转化率相对其他广告形式较差。
2、启动屏广告:
又叫开屏广告。打开App时全萤幕/半屏展现,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用户不会频繁启动单一App,因此与其他广告形式相比,同等数量的广告展示下该类广告能覆盖相对更多的独立用户。
3、插屏广告
又叫插播广告,使用App时动作触发全萤幕/半屏弹出或嵌入。手游适合採用这种广告形式,点击率、转换率、用户活跃度表现都有不错的表现。
4、推荐墙:
也叫推荐列表,开发者可以在程式的任意位置设定入口按钮,在按钮回响事件中调用“荐”计画接口,即可获得以弹出视窗形式展现的套用列表,而用户看到感兴趣的套用点击后,开发者即可得到相应的广告收益。这种形式由于只在App中显示一个“荐”字,不影响用户体验,而且banner和推荐列表可以同时使用,开发者获得双重收益。使用此种形式的广告平台有酷果、帷千动媒、有米、趣米广告等。
5、积分墙:
在一个套用内展示各种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套用、注册、填表等),然后用户在嵌入有积分墙的游戏内完成任务以获得虚拟货币奖励。使用此种广告形式的广告平台有有米,趣米,万普等,同样是套用商店、论坛、分类信息的形式。
6、视频广告:
之所以在按栏位形式分类中把视频广告提出来,是因为这种广告在栏位与互动方面可以有三种方式,点击Icon进入视频及活动页面、点击Banner进入视频及活动页面、嵌入自动播放点击进入活动页面。根据华通明略《移动广告行销效果研究报告》显示,在强制浏览品牌页后,由于品牌页信息丰富消费者易获取更多品牌信息,而视频前贴片广告消费者看了非广告内容区域。因此,In-App移动视频广告配合品牌页可以汲取两者的长处,形成最优组合。
视频广告视频广告

按互动形式分类:

由于硬体的进步,广告主还可以在App广告策划时选择重力感应这些互动方式,主流广告平台都支持。

计费方式

CPM:

每千人成本,是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的缩写。这是源自传统媒体的计费方式,结算单位是每千人印象。千人价格=(广告费用/到达人数)×1000。

CPT:

Cost PerTime,按时段收费,也是源自传统媒体的计费方式。

CPC:

每点击成本,Cost Per Click的缩写。这是网路广告界一种常见的定价形式,同样也延续到了移动网际网路,结算单位是每次点击,适用于效果付费广告形式。Banner广告、推荐墙多用这种方式。

CPA:

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的缩写,顾名思义,结算单位是每次激活、下载等动作。

CPS:

每销售成本,Cost Per Sales的缩写,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结算单位是每次订单/每次交易。

CPP:

CPP(Cost Per Person), 是App频控视频广告的计费方式,以有效到达客群为结算单位。这里的有效客群是指主动点击+浏览视频内容+浏览活动信息。由于该计费方式对移动广告平台跨App频次控制、独立客群智慧型投放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由帷千动媒于2013年提出。

优劣势

每一种广告方式都有一段完善的历程,全球App广告发展才短短四年,从banner到In-App视频,每一种形式的更迭都是在用户体验和ROI上进行了最佳化。相对于其他广告方式,App广告在互动性、精準性方面更具优势,而未来,将会呈现多屏融合的态势,各种广告方式都会在竞争、学习中得到长足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APP广告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