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子乡(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
旧乡名。详见街子镇。原街子乡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以西6公里,其辖区内的清真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为撒拉族的祖寺。它的南面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奥土斯山,北面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四周田园阡陌,炊烟袅袅,杏红柳绿,果梨花香。这里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真是人寿年丰的好地方。
街子,撒拉语称“阿勒提欧里”,意为“祖莹之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街子乡
- 行政区类别:乡
- 所属地区: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 下辖地区: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
- 政府驻地:三兰巴海
- 地理位置:循化县城以西6公里
- 面积:62.1平方千米
- 人口:1.5万人
建制沿革
1949年为第一区辖地,1950年设街子乡,1958年与文都乡合併成立永丰公社,1966年改为街子公社,
1984年改街子乡。
2007年6月撤乡设街子镇。
行政区划
镇政府驻三兰巴海,辖1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三兰巴海、托隆都、团结、三立房、羊苦浪、洋巴扎、上房、沈家、马家、孟达山、波拉海、果哈拉、果什滩、波立吉、古及来、塘坊、苏哇什、吾土贝那亥、牙木曲乎1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62.1平方千米,镇政府驻三兰巴海,距县政府6千米。地处黄河和街子河谷平原。S306平(安)黄(南)公路穿境。
人口民族
人口1.5万人,撒拉族占总人口的99.7%;
历史文化
相传,在700年前,中亚撤马尔罕地方,居住着一个创建过英雄业绩的部落,他们是乌古斯撒鲁尔的一支。内有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因他们在部落中威望很高,便引起撒马尔罕国王的忌恨,千方百计设法陷害他们,决心要置他们于死地。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启示,率领18个族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一罐清净的故乡水,装上一袋故乡土,还带了一本《古兰经》,毅然离开了撒马尔罕,向东进发,去寻找新的乐土。
他们沿天山北路,经嘉峪关、凉州(武威)、宁夏,到秦州(天水),折而西返,然后辗转到达甘肃夏河的甘河滩。尕勒莽兄弟二人离开故乡时,又有45位同情者随后跟来,这些人经天山南路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向东南行进,终于在甘河滩与尕勒莽汇合。经过暂短休整后,他们牵着骆驼继续前进,通过循化的夕昌沟,上了奥土斯山。这时天色己晚,苍茫中突然走失了骆驼,他们赶快点起火把在山上寻找,直到天明(后人就把这个山坡叫“奥特贝纳赫”,意为“火坡”)。
黎明时,他们眺望山下,啊!好一块地方:地势平坦,清流纵横,黄河奔腾,川道秀丽。大自然的美景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了。下坡后,发现失走的骆驼,静静地盘卧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之中,走近一看,骆驼已经化为白石。众人试量了这里的水、土,与他们所带的质色完全一样,认定这里是真主指点的归宿。当地至今尚存在的名胜古蹟“骆驼泉”、“骆驼石”,盖源于这个传说故事。于是众人就在泉边搭起帐房,正式定居下来。尕勒莽、阿合莽去世后,撒拉族民众,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就在骆驼泉边各建了一座四面留窗不盖顶的拱北,成为“祖莹之地。”
风景名胜
景点有传说为撒拉族人民发祥地的骆驼泉,以及卡约文化棺材沟墓地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街子乡(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