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五普刘

五普刘

五普刘

河南省邓州市“五普刘”刘氏家谱——邓州市坡刘营刘氏宗族

五 普 刘 的 来 历

我始祖先兄弟五人,明朝洪武二年奉旨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索布刘村(苏堡刘),离开元祖,迁到河南省南阳府。

行一普捷:定居镇平县沙河刘;

行二普明:定居邓州市坡刘营;

行三普智:定居邓州市故事桥;

行四普忠:定居邓州市闸刘村(由唐河刘老家迁入);

行五普义: 定居唐河县刘老家。

————故称五普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五普刘

邓州市夏集乡坡刘营村始祖碑碑文

常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根深枝茂、源远流长所由来也。我始祖讳普明字先知,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索布刘人也,自明洪武二年奉旨迁移,兄弟五人,长普捷居镇邑沙河刘,三普智迁故事桥,四普忠、五普义迁居唐县刘老家地方。始祖行二,播迁于兹,踚越险阻缔造,艰难洵河可谓辛苦备尝矣。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入泮者,有人廪膳者,有人登科筮仕者,有人虽曰功名之阶梯,要非我祖积德,累仁不致此第,丘燹屡经,家谱沦落,而命名之起号罔知避讳,裔孙(生武)传珠(生武)澍(员吏)元玺(生武)风仪目击心恻不忍袖手,因搜寻遗志,访问故老,考世系,叙家谱,厘始末,刻石立派,使后世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云。
【始祖碑上原文:常思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根深枝茂源远流长所由来也我始祖讳普明字先知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索布刘人也自明洪武二年奉旨迁移兄弟五人长普捷居镇邑沙河刘三普智迁故事桥四普忠五普义迁居唐县刘老家地方始祖行二播迁于兹踚越险阻缔造艰难洵河可谓辛苦备尝矣螽斯衍庆麟趾呈祥入泮者有人廪膳者有人登科筮仕者有人虽曰功名之阶梯要非我祖积德累仁不致此第丘燹屡经家谱沦落而命名之起号罔知避讳裔孙(生武)传珠(生武)澍(员吏)元玺(生武)风仪目击心恻不忍袖手因搜寻遗志访问故老考世系叙家谱厘始末刻石立派使后世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云】
邓州市夏集乡坡刘营村始祖碑碑文邓州市夏集乡坡刘营村始祖碑碑文

邓州市夏集乡坡刘营“五普刘”刘氏宗派用字

始祖碑上宗派35代:

先辈字派:普盈世思宗,国应加云(辅)从
后继宗派:廷芳传元凤
新叙宗派:修齐怀祖泽,仁孝延家声
建功裕德厚,立业存心诚
始祖碑上字派35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云(辅)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怀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新续宗派30派:

启晋平洪基(说明普明家族来源于山西平阳府洪洪洞县)
隆兴镇邓唐(兄弟五人子孙在镇平、邓州、唐河三县市发展壮大)
正道永太和(后裔在社会发展中坚持公平正义构筑和谐)
居安福临祥(煌)(在和平安定环境中生活,分享福泽祥和辉煌成果。)
明阁培俊贤(普明后裔重视家教注意培养后代成为有用人才)
崇尚科文昌(普明后裔立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崇尚科学文化繁荣昌盛)
新续宗派30派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祥(煌)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通过标代处理,便于族人任何形式取名,只要记住自己是普明后裔几代,互相间称呼不犯愁,也给历史考证,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普刘后裔支系分布图

五普刘后裔支系分布图

五普刘后裔支系分布图五普刘后裔支系分布图
【坡刘营普明后裔支系分布图】
五普刘

河南省邓州市夏集乡坡刘营村位置

河南省邓州市夏集乡坡刘村

铁脚刘传奇

——河南省南阳市“五普刘”刘氏宗族
撰稿人:刘立然刘泽万二〇〇六年丙戌年五月初六日
本文由刘海宇根据2011年2月版《普明家庭志——邓州市坡刘营刘氏宗族》录入
传说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苏堡刘村,有一户农家,夫妻二人养育了七个儿子,其中五个长者已经相继成家,婆媳妯娌和睦共处,一人家人在一起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家庭气氛乐融融的。
大明洪武二年,河南南阳府一带,遭遇特大水灾,繁华的南阳大地,人口逃亡过半,人烟稀少,大片良田荒芜。洪武大帝降旨,户部决定由山西移民,补充河南南阳府户籍,开发南阳农业,繁荣南阳经济。
山西巡抚接旨后,将移民任务分配到下属府县。后具体分解落到这户刘姓人家,七个儿子五个在应召之中。作为移民,迁徙南阳府落户。户主刘老先生接到徵召命令,一家人哭成一团,实在是捨不得分离,心里难割难捨,俗语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可是王命难违,朝廷圣旨谁敢违抗。五个兄长只好从命,偕妻子儿女背井离乡,远去南阳安家落户,六弟七弟年纪尚幼,便随父母一起留在山西老家。
洪武二年九月,秋高气爽,金桂飘香。户主刘老先生托老妻在家照护两个小儿子。老人领着五个儿子,乘坐一辆双套铁轮巨型马车,向河南南阳府进发,大马车一路上独领风骚,惹人注目。到达南阳后,府户吏对五兄弟的落户之处,作了具体安排。普忠、普义二人到唐县东门外三里地方落户定居,普智到邓州东北故事桥严河岸居住,普明到邓州北二十里处荒坡野地扎宅寄居,普捷到镇邑官寺北沙河边定居落户。
刘老领五兄弟先到唐县,后依次到邓州、镇邑对兄弟五人的定居落户一一作了安置。待安排就绪后,老人又把兄弟五个召集到唐县。晚饭后,老人在油灯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牢记刘家的家规家训:治家要靠勤俭,教子要有义方,处邻以和为贵,处事诚信为本。特别是你们兄弟五人远离家乡,又分居四处独立支撑门庭,我实在放心不下。你们兄弟五人,要抱成一团,凡遇大事,要多商议,要互相支援。到啥时候都要牢记,兄弟的手足之情、骨肉之情重于泰山。俗话说,打虎靠的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一席话说得五兄弟眼含热泪,点头称是。老人接住说:“我没有什幺家产留给你们,打算把这辆马车全部留下,归你们使用。具体怎样使用?你们弟兄可商议个好办法。”兄弟五人相互推让,三个兄长一致同意,马车永远归四弟五弟管用。四弟五弟说啥也不接受三个兄长的意见。并说,马车一定要算兄长普捷的财产。老人看五兄弟互尊互让,争持不下。老人最后说:“马车留在唐县老家归老四、老五使用,作为财产归忠、义二人所有。但是有一个事一定要做到:等马车破旧了以后,一定把马车左‘脚’护送到沙河刘,由普捷后裔珍藏;车的右‘脚’,放在唐县老家,由普义后裔珍藏,留作纪念。”所以唐县称刘老家地方,有兄弟五人先到唐县之意。
据考证:两个铁“脚”现分别在镇平、唐河珍藏。因此,五普刘后裔,不忘自己的老家是山西洪洞县,不忘先祖是乘坐铁脚大马车从山西来到河南的移民。
附属档案:后来定居唐县普忠移民邓州市轩店东北约三里地的地方,乾渠闸旁扎宅定居,村子名曰“闸刘”。至于搬迁时间、原因,待考证闸刘祖牌,访问故老后下结论。
据百度吧友“pluiepoco”讯息,家谱中传说的铁脚——2个铁轮都在沙河刘!
pluiepoco:回复 xiaxf413 :谢谢,已收到。另外,告诉你个好讯息,家谱中传说的铁脚,我问了同村人,确实有,2个铁轮都在沙河刘!

刘氏族谱及现收藏地列表

1.闽杭白沙白莲塘刘氏族谱11卷首1卷
(清)刘青藜纂
清宣统二年(1910)木活字本(现存9册)
现藏浙江衢州市文馆会(存卷首1-7.9-11)
2.(天津静海)刘氏家谱2卷
(民国)刘杰臣编
民主十六年(1927)序石印本(现存2册)
现藏日本、美国
3.(天津)敦复堂刘氏家谱1卷
(民国)刘厚生编
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
现藏天津市档案馆
4.(天津)刘氏家乘序1卷
(民国)刘斆勤编
民国三十三年(1944)铅印本
现藏天津市档案馆
5.(河北)丰润刘氏家谱5卷
(民国)刘焕然、刘璧荣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现藏河北唐山市档案馆
6.(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刘庆凯、刘孟扬等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天津文化馆义印书局铅印本一册
现藏山东济南市博物馆、美国
7.(河北沧州)刘氏家谱3卷首1卷
(清)刘涛、刘玉策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辽宁图书馆
8.(河北)临山刘氏(七修)家谱不分卷
(民国)刘传恕等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现存4册)
现藏美国
9.(河北南皮)刘氏族谱
10.(民国)刘廷樾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天津铅印本(现存3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11.(河北)上元刘氏家谱6卷
(民国)刘文耀纂
民国间朱丝栏稿本(现存8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
12.(山西)洪洞刘氏宗谱8卷首1卷末1卷
(清)刘镇、刘志纂辑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本(现存4册)
现藏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
13.(山西)洪洞刘氏族谱5卷
(清朝刘周颂、刘业长等重修
清雍正一年(1729)刻本(现存4册)
现藏日本、美国
14.(山西)洪洞刘氏宗谱6卷
清乾隆五年(1740)木刻本(现存6册)
现藏河北大学图书馆
15.(山西)洪洞刘氏族谱
(清)刘日寀修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现存8册)
现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16.(山西)洪洞刘氏(三修)宗谱6卷首1卷
(清)刘大悊纂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现存6册)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17.(山西)洪洞刘氏族谱5卷附刘氏族谱考1册
(清)刘振基重修
清道光元年(1812)刻本
现藏辽宁图书馆
18.(山西)洪洞刘氏(七修)族谱15卷首1卷
(清)刘、刘元鹤重修
清同治四年(1865)重刻本(现存16册)
现藏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
19.(山西)洪洞刘氏(五修)宗谱20卷首2卷末1卷
(清)刘胜莲编辑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现存16册)
现藏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山西洪洞县档案馆
20.(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
清手抄本
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五普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