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侠:侠影之谜
《蝙蝠侠:侠影之谜》(Batman Begins)改编自DC漫画公司的经典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于2005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是蝙蝠侠系列电影的重启,开启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系列,讲述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经过,将一个超级英雄的崛起之路娓娓道来,摆脱了之前一味渲染蝙蝠侠超凡身手的窠臼,注重对其倾注心理上的认同。
影片于2005年6月15日在美国上映,于2005年6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基本介绍
-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 编剧:克里斯托弗·诺兰,大卫·S·高耶
-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利亚姆·尼森,麦可·凯恩,凯蒂·霍尔姆斯,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
- 製片人:查尔斯·罗文
- 出品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DC漫画,传奇影业
- 中文名:蝙蝠侠:侠影之谜
- 外文名:Batman Begins
- 其它译名:蝙蝠侠:开战时刻
- 出品时间:2005年6月10日
- 发行公司: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135,000,000
- 类型:剧情,动作,科幻,惊悚,犯罪
- 片长:140分钟
- 上映时间:2005年6月29日(中国大陆)
- 分级:PG-13
- 对白语言:英语,汉语国语,乌尔都语
- 色彩:彩色
- imdb编码:tt0372784
- 主要奖项: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
第32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优酷等(均开通会员)
- IMDb评分:8.3
剧情简介
一个人该如何改变世界?
这是年幼的布鲁斯·韦恩在亲眼目睹父母在高谭市街头被歹徒开枪打死后一直萦绕在脑海的问题,这起不幸的悲剧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想要继承他的父母为社会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又他受到罪恶感及满腔怒火的痛苦煎熬,一心想要为父母报仇。
电影剧照

这位年轻的亿万富翁对社会正义感到彻底失望,于是决定离开高谭市,隐姓埋名、环游世界,寻找打击犯罪最犀利的方法,让世上穷凶极恶的坏蛋闻之丧胆。他在世界各地到处游蕩,为了了解罪犯的心理,布鲁斯也亲自犯罪,因此被逮捕入狱。他在狱中遇到一个名为杜卡的神秘人物,杜卡成为布鲁斯的师父,传授他一身高强的武艺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拥有打击犯罪消灭邪恶力量的能力。
布鲁斯重返高谭市后,发现这座曾经兴盛的大都市已被横行霸道的罪犯以及贪污腐败的官僚控制,而他原本充满为社会奉献及服务的精神的家族事业韦恩企业(Wayne Enterprises),却被现任的执行长厄尔掌控,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大财团。
布鲁斯的儿时好友瑞秋·道斯成为了高谭市地检署的助理检察官,由于黑帮老大卡曼费康尼收买了高谭市的高官政要,她一直无法起诉最兇狠的罪犯。而该市的精神科医师克莱恩医师也为黑帮老大费康尼的打手以精神有异为由脱罪。
布鲁斯·韦恩在忠心耿耿的老管家阿尔弗雷德、正义警官吉姆·戈登以及他在韦恩企业的盟友卢修·福克斯的协助之下,化身为令罪犯闻风丧胆的蝙蝠侠:一个戴着面具的正义使者,使用惊人的身手、高超的智慧和高科技武器,对抗一切威胁要摧毁高谭市的邪恶力量。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备注 |
---|---|---|---|
布鲁斯·韦恩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翟巍 | 蝙蝠侠 |
阿尔弗雷德 | 麦可·凯恩 | 乔榛 | 韦恩家族的老管家 |
吉姆·戈登 | 加里·奥德曼 | 海帆 | 正义警官 |
卢修斯·福克斯 | 摩根·弗里曼 | 胡平智 | 韦恩企业的工程师 |
瑞秋·道斯 | 凯蒂·霍尔姆斯 | 詹佳 | 布鲁斯的儿时好友 |
亨利·杜卡 | 连姆·尼森 | 刘风 | 忍者大师,韦恩的格斗老师 |
乔纳森·克莱恩 | 希里安·墨菲 | 吴磊 | 稻草人,精神科医生 |
卡曼·费康尼 | 汤姆·威尔金森 | 王肖兵 | 黑帮老大 |
托马斯·韦恩 | 莱纳斯·罗彻 | 海帆 | 布鲁斯的父亲 |
Ra's Al Ghul | 渡边谦 | 陈兆雄 | ---- |
Bruce Wayne - age8 | 加斯·刘易斯 | 曾丹 | 少年布鲁斯 |
Earle | 鲁特格尔·哈尔 | 桂楠 | ---- |
Joe Chill | 理察·布雷克 | ---- | ---- |
Homeless Man(as Rade Sherbedgia) | 拉德·舍博德兹加 | ---- | ---- |
Rachel Dawes - age8 | 艾玛·洛克哈特 | ---- | ---- |
Gotham Society Dame | 亚历山德拉·巴斯蒂杜 | ---- | ---- |
Uniformed Policeman#2 | 安德鲁·普利文 | ---- | ---- |
Flass | Mark Boone Junior | ---- | ---- |
Finch | Larry Holden | ---- | ---- |
Judge Faden | Gerard Murphy | ---- | ---- |
娄布局长 | Colin McFarlane | 余冠廷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剪辑 | 选角导演 | 配音导演 | 艺术指导 | 美术设计 | 服装设计 | 视觉特效 | 布景师 |
---|---|---|---|---|---|---|---|---|---|---|---|---|
拉瑞·弗兰科 Benjamin Melniker 查尔斯·罗文 艾玛·托马斯 Cheryl A. Tkach Michael E. Uslan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Phil Booth Rob Burgess Simon Downes Alex Kaye-Besley Hilbert Hakim Martin Krauka Chris Burgess | 克里斯托弗·诺兰 鲍勃·凯恩 大卫·S·高耶 | 瓦雷·菲斯特 | Lee Smith | John Papsidera Lucinda Syson | 胡平智 | 内森·克劳利 | Peter Francis Simon Lamont Alan Tomkins Eggert Ketilsson Paul Kirby Dominic Masters David Lee Su Whitaker | 林迪·海明 | Tim Baier Sean Farrow Dan Glass Andrew Morley Janek Sirrs Rudi Holzapfel Paul J. Franklin Stephane Ceretti | Paki Smith Simon Wakefield |
注:演职员表的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布鲁斯·韦恩/蝙蝠侠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配音:翟巍大部分时间,韦恩老爷都是哥潭市的花花公子和家族企业CEO,但当这座城市面临危机的时候,当欺诈、暴力、犯罪企图玷污这座城市的时候,他就是正义之神蝙蝠侠。年幼时他目睹了自己的父母死在罪犯手下,从此抛弃了优渥的生活,走南闯北,接受“影武者”联盟的特训,并为自己配备了高科技武器,在夜晚独自维护哥潭市的安宁。
- 瑞秋·道斯演员:凯蒂·霍尔姆斯配音:詹佳瑞秋是蝙蝠侠一生的挚爱,也是他童年的好友。身为助理检察官的她衣着自然知性,是典型的都市白领女性。
- 吉姆·戈登演员:加里·奥德曼配音:海帆戈登是哥潭市警察局的局长,在哥潭市政界、警界沆瀣一气的腐败体制中,戈登局长洁身自好却无能为力。蝙蝠侠横空出世之后,他与蝙蝠侠携手担当起维护哥潭治安的大任。
- 阿尔弗雷德演员:麦可·凯恩配音:乔榛阿尔弗雷德是韦恩家族最忠诚可靠的朋友,他曾经“参加了好几代韦恩的葬礼”。他看护着布鲁斯·韦恩长大,又在布鲁斯离家期间照看韦恩产业,即使布鲁斯决定做行侠仗义的蝙蝠侠,他也都在身后默默地支持,对布鲁斯·韦恩来说,他担当着长辈、朋友、随从和管家的角色。
- 卢修斯·福克斯演员:摩根·弗里曼配音:胡平智他是韦恩企业的一位员工,学富五车却在布鲁斯·韦恩离家期间遭受公司的不公待遇。他为蝙蝠侠提供了天才绝伦的高科技支持,蝙蝠侠的全副武装包括大名鼎鼎的蝙蝠战车都是这位科学家的手笔。
- 亨利·杜卡演员:连姆·尼森配音:刘风“影武者联盟”的领袖忍者大师,是韦恩的“灵魂导师”。他将落魄的韦恩从监狱里救出来,并且教会他如何将罪恶感转化为愤怒。
注:角色演员介绍的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 作者:汉斯·季默; 发行时间:2005年6月14日
《蝙蝠侠:侠影之谜》原声曲目 | |
---|---|
Vespertillio | Marcrotus |
Eptesicus | Antrozous |
Myotis | Nycteris |
Barbastella | Molossus |
Artibeus | Corynorhinus |
Tadarida | Lasiurus |
幕后花絮
- 片名由最初的“Batman 5”、“Batman: The Frightening”和“Intimidation Game”变为最终的“Batman Begins”。
- 克里斯蒂安·贝尔表示自己当初一度对出演蝙蝠侠略有些疑虑,毕竟这名字已经是个文化符号。“在电影开机那天,一个杂货店旁,一个小男孩看见了我,他过来抱住了我并抬脸望着我,对我说‘你是我的英雄’。”当时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 本片的服装师是曾担纲《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古墓丽影》的Lindy Hemming,由她设计的蝙蝠衣不仅是根据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身形取模打造,而且具有防水、保温等多种功能,而蝙蝠衣的製作更是在24小时保全的车间里进行。
- 片中的蝙蝠车造价高达150万英镑,1加侖汽油只够跑1英里。
- 片中蝙蝠车的实际速度经常达到105英里/小时,连直升机有时都追不上。
- 在芝加哥街道拍摄期间,一名醉汉曾撞见了蝙蝠车,说他看到了外星飞船。
- 在影片开拍前,导演组织全体剧组人员观看了1982年的《银翼杀手》,以此当作样板。
- 在片中的一场追车场景中,剧组动用了30多位特技车手。
- 蝙蝠侠的很多装备都出自于军事技术。
- 韦恩庄园从窗外照进的日光出自10万瓦的泛光灯。
- 片中猛烈的风暴并非CG生成的,而是真正的时速达到75英里的大风,有的剧组人员甚至被吹倒。
- 片中的打斗场景并非用悬吊的钢丝产生,因为导演认为这种打戏过于优美而缺乏真正的威胁和紧张。《最后的武士》的动作指导大卫·福尔曼在本片中使用了KFM(Keysi Fighting Method)打斗模式,KFM出现于20年前,要求强大的腿部和躯干力量,并强调精神与意志的集中。
- 克里斯蒂安·贝尔同连姆·尼森在冰面上打斗时曾传来冰层断裂的声音,第二天,冰面彻底解体。
-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本片中坚持了美国口音。
- 克里斯蒂安·贝尔曾参加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的试镜,是扮演罗宾的人选。
- 艾什顿·库彻、大卫·伯伦纳兹和休·丹西都曾是扮演蝙蝠侠的人选。
- 安东尼·霍普金斯曾被邀请扮演阿尔弗雷德,但他谢绝了。
- 扮演蝙蝠侠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影片开拍前接受了为期半年的训练,不但恢复了为出演《机械师》减掉的体重,还增肌20磅。
- 劳伦斯·菲什伯恩曾是扮演福克斯的人选。
- 克里斯·库珀、库尔特·拉塞尔和丹尼斯·奎德都曾是扮演戈登的人选。
- 凯蒂·霍尔姆斯扮演的雷切尔并非是原着中的人物。
- 为拍摄高速行进中的蝙蝠车,剧组使用了AMG改装的宾士ML新型摄影车,利用先进的遥控机械手臂拍摄追车场景,而且无需减慢蝙蝠车的速度。
- 本片是第一部使用2.35:1的银幕比例拍摄的蝙蝠侠电影。
- 影片上映期间,《福布斯杂誌》曾详细估算成为蝙蝠侠的费用,结果为大约350万美元。
- 本片打破了IMAX影院的首周票房纪录。
获奖记录
年份 | 奖项 | 类别 | 接收方 | 结果 |
---|---|---|---|---|
2006 | 奥斯卡奖 | 最佳摄影 | 瓦利·菲斯特 | 提名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音效 | Stefan Henrix,David Evans,Peter Lindsay | ||
最佳特效成就奖 | Janek Sirrs,Dan Glass,Paul J. Franklin,Chris Corbould | |||
最佳艺术指导 | 内森·克劳利 | |||
MTV电影奖 | 最佳英雄角色 | 影片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
最佳编剧 | 克里斯托弗·诺兰, 大卫·S·高耶 | |||
最佳男配角 | 连姆·尼森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凯蒂·霍尔姆斯 | |||
最佳导演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
最佳服装 | 林迪·海明 | |||
最佳特效 | Janek Sirrs,Dan Glass,Chris Corbould,Paul J. Franklin | |||
最佳配乐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汉斯·季默 | |||
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电影混球 | 希里安·墨菲 | ||
2005 | 青少年选择奖 | 最佳夏日电影 | 影片 |
幕后製作
道具设定
影片的美术设计师内森·克罗利在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车库里建起一座车间,用于完成片中主要元素的设计和製作。诺兰和编剧大卫·高耶一边在房间内创作剧本,一边要同克罗利一起研究蝙蝠车的构想。
蝙蝠车

在以往蝙蝠侠影片中,蝙蝠车都与时代同步,并在张扬中发挥到极致。本片中的蝙蝠车是兰伯基尼与悍马的混血儿,将运动车的精巧灵敏同战车的壮硕相结合。
在故事中,蝙蝠车实际是一种名为“The Tumbler”的军用车原型,它由韦恩公司研製,用于装载人员和装备跨越壕沟和便于在开阔地带通行,但因价格昂贵,韦恩公司没能大规模投产,却被蝙蝠侠发现,从而发展成维护正义的工具。
克罗利和诺兰将完整的立体塑胶模型车带给了特效车间主管安德鲁·史密斯,在6个月的时间里,史密斯和他的团队根据不同的雏形完成了5部蝙蝠车。蝙蝠车配备了5.7升340马力引擎,能输出400磅扭力,车身宽9英尺4英寸,长15英尺,重达两吨半,在5秒之内能从静止加速到60英里/小时,可完成长距离的跳跃。蝙蝠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没有前轴,而是通过车体侧面支撑车轮。技师们将后轮尺寸加大,并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布置在附近。蝙蝠车甚至拥有一副昆虫式的腰身,当加大马力时车身会出现扭曲。另外,蝙蝠车还装有6只卡车轮胎,为了达到设计的侧滑效果,不同场景使用磨损不同程度的轮胎,胎压也要进行相应调校。片中共使用了八辆蝙蝠车,其中五辆装备齐全,一辆电子版配备有活动顶以方便进出,两辆没有发动机并被减重,用于在特殊动作场景中被弹射。
蝙蝠车

拍摄过程
影片从2004年3月开拍,9月完成,在129个工作日里,剧组到过冰岛、芝加哥和伦敦进行实景拍摄,也在英国着名的谢伯顿电影製片厂摄影棚以及由飞机库改建的、庞大的卡丁顿摄影棚内进行拍摄。
电影剧照

通常情况下,在导演专注于拍摄主要内容时,另一个摄製组将负责拍摄动作镜头和辅助镜头。但本片导演诺兰不愿“一心二用”,而是按部就班、细緻入微的进行拍摄,从而保证了他对影片的构思能够贯彻始终。为了使影片的方方面面都突显出现实主义风格,诺兰带领剧组利用实地拍摄、摄影棚布景、实景模型和极少量电脑动画相结合的手段创造出蝙蝠侠的神奇世界。
冰岛东南部瓦特纳尤库尔冰川是剧组选取的第一个外景地,瓦特纳尤库尔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冰川,占冰岛全国领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起伏不平、山石嶙峋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表现影片中以喜玛拉雅山的恶劣环境作为故事背景的场景。由于冰岛只有一条双车道公路贯穿全国,剧组只好自行修路,以通往冰湖、村庄和修道院。
哥谭是影片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点,芝加哥不仅被用作哥谭市的蓝本,还被用来拍摄许多表现这个虚构城市的外景,包括一段壮观的追车场景,蝙蝠车沿着精心设计的线路像火箭一样在公路上飞驰,并撞飞追捕的警车。这个追车镜头主要在芝加哥河南面的Lower Wacker大道上拍摄,并且得到芝加哥市前所未有的支持,为了拍摄疯狂的追车场景,城市的数个街区都曾被暂时封闭。追车镜头中的一些特别棘手部分使用了布景拍摄,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搭建了房顶模型,当房瓦被汽车碾压碎落时,效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哥谭市外貌的大型模型是在卡丁顿摄影棚搭建的,卡丁顿曾是飞机库,座落于伦敦北部。卡丁顿庞大的2号飞机库长812英尺,高180英尺,棚内面积相当于16个奥运会规格的游泳池,可以容纳8338辆伦敦双层巴士,这是一般摄影棚所无法企及的。
韦恩庄园的内景和外景大部分是在英国的Mentmore塔拍摄,这处地产由罗斯彻尔德家族于19世纪50年代修建,座落于伦敦北部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地方。正是在这座庄园之下,年轻的布鲁斯·韦恩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洞穴,里面有无数的蝙蝠和非常壮观的瀑布。
蝙蝠洞布景是在谢伯顿摄影棚内建造完成,大约长250英尺,宽120英尺,高40英尺,它使用了24台水泵,每分钟有12000加侖的水在布景中流过,从而形成瀑布,溪流和滴水的潮湿洞壁。
影片中可以看到蝙蝠侠用他的高科技斗篷“飞”过哥谭市的天空,这个镜头并非出自视觉特效,而是在摄影棚里完成的,没有使用任何绿屏技术。飞翔动作是凭藉钢丝和真正的摄影机完成,剧组将摄影机吊在钢丝上,让蝙蝠侠在摄影棚里滑翔了800英尺的距离。
製作发行
主创单位
製作单位 |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2、Syncopy(美国) 3、DC Comics(美国) 4、传奇影业(美国) 5、PatalexⅢ Productions Limited(美国) |
---|---|
发行单位 | 1、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美国) 2、Fox-Warner(瑞士) 3、IMAX公司(加拿大) 4、Village Films(希腊) 5、华纳兄弟公司(阿根廷) 6、华纳兄弟公司(捷克共和国) 7、Warner Bros. GmbH(德国)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日本 | 2005年5月31日(东京) (首映) |
美国 | 2005年6月6日(洛杉矶,加州)(首映) |
俄罗斯 | 2005年6月10日(限量放映) |
英国 | 2005年6月12日(伦敦)(首映) |
法国 | 2005年6月14日(巴黎)(首映) |
澳大利亚 | 2005年6月15日(悉尼)(首映) |
德国 | 2005年6月15日(柏林)(首映) |
瑞士 | 2005年6月15日(法语区) |
希腊 | 2005年6月15日(限量放映) |
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冰岛、菲律宾、中国台湾、美国 | 2005年6月15日 |
义大利 | 2005年6月16日(罗马)(首映) |
瑞士 | 2005年6月16日(德语区) |
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哥伦比亚、德国、埃及、英国、中国香港、爱尔兰、哈萨克斯坦、荷兰、纽西兰、俄罗斯、新加坡、斯洛维尼亚、泰国、乌拉圭 | 2005年6月16日 |
秘鲁 | 2005年6月16日(利马首映) |
瑞士 | 2005年6月17日(义大利语区) |
奥地利、保加利亚、巴西、爱沙尼亚、西班牙、希腊、印度、义大利、立陶宛、墨西哥、巴拿马、土耳其 | 2005年6月17日 |
日本 | 2005年6月18日 |
科威特 | 2005年6月21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乔治亚 | 2005年6月22日 |
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葡萄牙 | 2005年6月23日 |
韩国、南非 | 2005年6月24日 |
中国大陆 | 2005年6月29日 |
美国 | 2005年7月1日(美国大陆军事基地) |
芬兰 | 2005年7月8日(赫尔辛基)(首映) |
罗马尼亚 | 2005年7月8日 |
捷克共和国、匈牙利、黎巴嫩、斯洛伐克 | 2005年7月14日 |
芬兰、挪威 | 2005年7月15日 |
丹麦 | 2005年7月22日 |
瑞典 | 2005年7月27日 |
波兰 | 2005年7月29日 |
乌克兰 | 2005年8月4日 |
(参考资料)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BBC:一部大胆而杰出的超级英雄电影,是蝙蝠侠电影中最出色的。
《达拉斯新闻早报》:充分忠于原着,这是在同类题材作品中不常见的。
《信息时报》:导演颇有想像力地填补与诠释了亿万家产的继承人布鲁斯·韦恩如何成为黑暗拯救者蝙蝠侠的侠道之路。而且,本片也一改上一集过分夸张、弱智的漫画化风格,採用了较为严谨的现实主义手法,诸如对蝙蝠侠初出江湖、新手上路时的技巧不娴熟以及最初战车、战衣的老土、原始、野性等等细节都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此外,该爆炸的就爆炸、该飈车的就飈车,这些都有着较强的娱乐可观性。
《时光网》:诺兰完全忠实弗兰克·米勒于1986年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那种粗粝大胆、黑暗写实的风格,同时用IMAX的胶片拍摄模式来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剧式气魄。影片将超级英雄电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浓郁的暗黑写实风格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超级英雄电影。
负面评价
《东方网》:美式英雄影片显露疲态。虽然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等改编自“美国英雄”漫画系列的电影,先天拥有无数本土拥护者,能轻鬆成为票房印钞机,但是这些好莱坞的“终身最爱”也在悄然改变。
电影剧照

《信息时报》:影片前半段叙述布鲁斯内心转变的戏实在太长太闷了,现实与回忆交错进行,又是倒叙又是插叙,跳来剪去的,像《记忆碎片》那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影片所叙述的只不过是几乎所有美国漫画大侠都经历过的,即如何克服小时候的内心伤痛(弗洛伊德式的梦魇与恐惧),并将破坏性的情绪化作积极的力量。影片可以说是详实严肃有余,但娱乐观赏性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