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马拉雅麝
喜马拉雅麝(学名:Moschus chrysogaster,英文名:Musk Deer )为偶蹄目鹿科麝属动物,体形较大,体长78~92厘米,体重11~15千克。毛色比马麝和林麝深,背部及体侧棕褐色,臀部为鲜艳的黄白色,与其他麝类不同。头部宽短,吻部比马麝宽阔,耳尖较圆。上下唇和耳的内侧均为白色,眼圈为棕黄色,没有颈纹。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喜马拉雅麝
- 拉丁学名:Moschus chrysogaster
- 二名法:Himalayan Musk Deer (Ⅰ)
- 界:动物界
- 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真兽亚纲(Eutheria)、有胎盘类
- 亚纲:真兽亚纲
- 目:偶蹄目
- 亚目:反刍亚目
- 科:鹿科
- 亚科:麝亚科
- 属:麝属
- 种:喜马拉雅麝
- 分布区域: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等和中国西藏南部
- 模式产地:尼泊尔
- 保护等级:濒危(EN),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栖息环境
喜马拉雅麝栖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间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带。
生活习性
活动规律与马麝类似,主要以松萝、苔草、杜鹃等植物为食,有时也吃苔藓。
繁殖方式
繁殖情况也与马麝差不多,雌兽于5~6月生产,每胎产1~2仔。
喜马拉雅麝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