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江村保护区
吉隆江村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侧的吉隆山谷地段的江村沿河两岸。198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有效保护这里的珍稀动物和植物,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管理下,当地民众改变了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近年来火灾明显减少,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己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现在也活动频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吉隆江村保护区
- 行政区类别:区
- 地理位置:喜马拉雅山中段南侧
- 面积:总面积约340多平方公里
介绍
江村自然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侧的吉隆山谷地段的江村沿河两岸,在吉隆县境内,总面积约340多平方公里。这里珍稀动物众多,动作灵巧的长尾叶猴、敏捷异常的麝、体壮毛厚的黑熊和猕猴、藏雪鸡、棕尾虹雉等,给宁静的大森林增添了生机。这里的长叶云杉和喜马拉雅红豆杉是中国仅存的珍稀树种。

保护区内地理条件独特,峡谷两侧山峰林立,山顶终年被皑皑白雪覆盖,山腰森林植被似绿色彩带,山麓潺潺流水不断。保护区内有20多户居民,保护区的中心有边民们进行物质交换、往来时通往尼泊尔的人行道。建立保护区前,本地区对森林资源(包括珍贵树木)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而且刀耕火种、放火驱兽致使森林火灾不断发生,许多珍稀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同时,外来猎人较多,对长尾叶猴等珍稀动物的猎捕十分严重,许多珍稀动物濒于绝迹。198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有效保护这里的珍稀动物和植物,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的管理下,当地民众改变了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近年来火灾明显减少,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一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己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现在也活动频繁。
地理情况
1985年建,总面积34060公顷(包括在珠峰保护区内)。保护区内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沿河两岸海拔2800米以下地段为核心区,面积5345公顷,其余为缓冲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区内气候温暖潮湿,年均温约10℃,1月均温3℃,7月均温18℃,无霜期200天以上,年降水量700~17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大于60%。
保护区动植物
保护区共有植物38科、66属、89种,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等。西藏长叶松、长叶云杉和喜马拉雅红豆杉三种喜马拉雅山区特有针叶树种,在中国仅见于西藏吉隆地区,而以保护区一带最为集中,它们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除珍稀树木外,保护区内还有灵芝菌、人参果、红景天等。保护区的常见野生动物有长尾叶猴、麝、黑熊、猕猴、藏雪鸡、棕尾虹雉等。
①西藏长叶松。分布于海拔1800~2600米地段,占地面积约4.1平方千米,100年生林木平均高30余米,平均直径52厘米,每公顷植株140棵,蓄积量近400立方米,林下植物有大树杜鹃、南烛、红麸杨、牛奶子、箭竹等。
②长叶云杉。西藏高原林区海拔最低的云杉树种。分布于海拔2 000~3 000米地段。多数与乔松、栎类组成混交林,部分为纯林。森林面积11.6平方千米,林下其他木本植物发达,常见的有忍冬、锡金小檗、绣线菊和箭竹等。
③喜马拉雅红豆杉。属濒危灭绝树种。分布于海拔2600~3400米沟谷地段的针阔叶混生林中。
④铁杉。属中国珍贵树种。通常分布在海拔2000米地段,与云杉、乔松形成小片纯林。铁杉为西藏暗针叶林的重要树种,总面积约7700平方千米,总蓄积量约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