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组
江东组是藏南对高喜马拉雅变质岩的研究(主要针对前寒武系聂拉木岩群)中的一个命名。江东组由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混合岩、大理岩及混合片麻岩组成。上与肉切村群断层接触,下与曲乡组整合接触。出露厚2097-5500米。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东组
- 时代:Ch-Qb
- 命名人:茅燕石、卫管一等
- 命名时间:1985年
定义
分布于西藏南部喜马拉雅造山带聂拉木县—珠穆朗玛峰一带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最重要的变质岩带,聂拉木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板块结合带南侧,大地构造上为印度板块北缘,属冈瓦纳大陆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从南到北可划分为高喜马拉雅变质基底杂岩带、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岩带、拉轨岗日构造带,其间分别以主中央逆沖断裂带(MCT)、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和定日-岗巴断裂(DGFZ)为界(图1)。3个次级构造单元总体上都呈北西西向带状展布。由前寒武系聂拉木岩群和肉切村岩群组成的高喜马拉雅变质基底杂岩带就位于主中央逆沖断裂带(MCT)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之间,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内最重要的变质岩带,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1~11]。《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将该套变质岩称为聂拉木群,并以康山桥断层为界,划分出下部曲乡组和上部江东组[3]。
背景
肉切村群由穆恩之等(1973)创名[11],分上、下两个岩组,“上岩组”为黄灰色结晶灰岩(黄带层),“下岩组”为灰黑色条带状透辉石石英片岩夹细粒二云母片岩及大理岩等。西藏区调队(1983)将原肉切村群上部结晶灰岩(黄带层)划归奥陶系甲村群底部,将肉切村群限于“下岩组”。《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沿用此划分意见。《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对肉切村群的定义为“为一套深灰色浅变质的云母质、钙质石英片岩、板岩及千枚岩,夹灰岩、结晶灰岩、变质砂岩。与下覆地层江东组断层接触,与上覆地层甲村群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