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书亚·奥本海默
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美国导演、製作人。
1995年,执导个人首部纪录短片《Hugh》。1997年,执导纪录短片《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该片获得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2003年,由其执导的纪录短片《Market Update》上映。2007年,执导纪录短片《Show of Force》。2012年,执导纪录片 《杀戮演绎》,该片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2014年,执导纪录片《沉默之像》,并担任该片的製作人,该片获得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2016年,担任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2017年,担任特柳赖德电影节的客座导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约书亚·奥本海默
- 外文名:Joshua Oppenheimer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
- 出生日期:1974年9月23日
- 职业:导演、製片人
- 代表作品:沉默之像、杀戮演绎
演艺经历
1995年,执导个人首部纪录短片《Hugh》。1996年,执导纪录短片《These Places We've Learned to Call Home》。1997年,执导纪录短片《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该片获得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同年,担任纪录短片《The Challenge of Manufacturing》的导演。
2003年,执导纪录短片《Market Update》;同年,担任纪录短片《A Brief History of Paradise as Told by the Cockroaches》的导演。2004年,由其执导的纪录短片《Postcard from Sun City, Arizona》上映;同年,执导纪录短片《Muzak: a tool of management》。2007年,执导纪录短片《Show of Force》。
2012年,执导纪录片《杀戮演绎》,该片重演了印尼军政府对反对人员的血腥屠杀,影片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2014年,执导纪录片《沉默之像》,并担任该片的製作人,该片从施暴者角度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印尼大清洗运动中针对所谓“左翼人士”的残忍屠杀,影片入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获得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2016年,担任第7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2017年,担任特柳赖德电影节的客座导演。
个人生活
约书亚·奥本海默是公开的同性恋,与丹麦哥本哈根的伴侣舒一起生活。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类型 |
---|---|---|
2014年 | 《沉默之像》 | 纪录片 |
2012年 | 《杀戮演绎》 | 纪录片 |
2007年 | 《Show of Force》 | 纪录短片 |
2004年 | 《Muzak: a tool of management》 | 纪录短片 |
2004年 | 《Postcard from Sun City, Arizona》 | 纪录短片 |
2003年 | 《Market Update》 | 纪录短片 |
2003年 | 《A Brief History of Paradise as Told by the Cockroaches》 | 纪录短片 |
1997年 |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 | 纪录短片 |
1997年 | 《The Challenge of Manufacturing》 | 纪录短片 |
1996年 | 《These Places We've Learned to Call Home》 | 纪录短片 |
1995年 | 《Hugh》 | 纪录短片 |
製作作品
时间 | 名名称 | 类型 |
---|---|---|
2012年 | 《杀戮演绎》 | 纪录片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6 | 第88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 沉默之像 | 提名 |
2014 | 第86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 杀戮演绎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4 | 第71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 沉默之像 | 获奖 |
2014 | 第71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 沉默之像 | 获奖 |
2014 | 第71届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 沉默之像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3 | 第63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大观单元观众奖-纪录片 | 杀戮演绎 | 获奖 |
2013 | 第63届 | 柏林国际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大观单元 | 杀戮演绎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3 | 第26届 | 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 | 杀戮演绎 | 获奖 |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4 | 第67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纪录片奖 | 杀戮演绎 | 获奖 |
2014 | 第67届 | 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奖 | 杀戮演绎 | 提名 |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4 | 麦克阿瑟天才奖 | ---- | 获奖 |
1997 | 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金雨果奖 |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 | 获奖 |
1997 | 马歇尔学者奖 | ---- | 获奖 |
人物评价
在纪录片《沉默之像》中,他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一个複杂题材的两个视角。作为导演,他的才能令人惊讶。他对于艺术和电影的理解十分深刻,他的电影远远不止于政治的表达(《当代电影》评)。他一以贯之地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对普通劳工和渴望自由的灵魂的关注,对人类原罪和人性的关注。他敢于向统治阶级发问,坚持用独特的、风格化的影像表达,用影像透过事件表象,透过包装过的语言,透过人物的眼睛、皮肤和其他一切修饰,直指内心。或许是因为费虚构影片本身特殊的话语方式,或许是因为奥本海默获得了被拍摄对象的深度认可和信任,使他可以在作品中完整展现那些或者细小的、碎片化的,或者愤怒的、饶有意味的画面。更加可贵的是,在奥本海默的故事里,没有模糊地带,他在所有思考的过程中显得异常坚定,抛却了既定的表达模式,使故事变得似乎更加粗粝,或许这才是他认识的和想要展现的人性最原本的模样(东北师範大学王超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