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源(汉语辞彙)
本源是一个汉语辞彙,读音是běn yuán,英文是origin,一般指源头,借指事物的根源,起源。也指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本源
- 外文名:origin;source
- 定义:事物的根源,起源,黑
- 同义词:本原,黑
- 五笔输入:本sgd 源 idri
- 笔画:十八画
- 注音:ㄅㄣˇ ㄧㄨㄢˊ
拼音
běn yuán
引证详解
1、源头。
①汉·王充 《论衡·效力》:“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②宋·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卤,异端亦鹹鹾。”
①汉·王充 《论衡·效力》:“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②宋·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卤,异端亦鹹鹾。”
2.借指事物的根源,起源。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②宋·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夫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③清·陈梦雷 《绝交书》:“或者年兄戒迷复之凶,敦报德之义,遡泉荫之本源,悔下石之机智,补牍详陈,无所隐讳。”
④孙中山 《人格救国》:“近来科学中的进化论家说,人类是由极简单的动物,慢慢变成複杂的动物……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动物。”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②宋·司马光 《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夫治乱、安危、存亡之本源,皆在人君之心。”
③清·陈梦雷 《绝交书》:“或者年兄戒迷复之凶,敦报德之义,遡泉荫之本源,悔下石之机智,补牍详陈,无所隐讳。”
④孙中山 《人格救国》:“近来科学中的进化论家说,人类是由极简单的动物,慢慢变成複杂的动物……所以人的本源便是动物。”
3.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
①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②唐·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秉心识本源,于事少凝滞。”
③宋叶适《科举》:“四患不除,而朝廷于人才之本源,戕贼斲丧,不复长育,则宜其不足于用也。”
④宋·陆游 《读<老子>》诗:“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
⑤清·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⑥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必须先从本源着手,把政治上的障碍物扫清,这是我们应努力的第一着。”
①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②唐·杜甫 《信行远修水筒》诗:“秉心识本源,于事少凝滞。”
③宋叶适《科举》:“四患不除,而朝廷于人才之本源,戕贼斲丧,不复长育,则宜其不足于用也。”
④宋·陆游 《读<老子>》诗:“正尔分章句,谁欤达本源?”
⑤清·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⑥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必须先从本源着手,把政治上的障碍物扫清,这是我们应努力的第一着。”
哲学“本源”
本源,“本原”、“本元”:指世界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希腊文原义是开始,又译为始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存在物都由本源构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为它。古希腊米利都学派首先提出和探讨了世界本原这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开创了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后来希腊哲学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如水、火、气,以及原子,另一部分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抽象的原则,如毕达哥拉学派认为是数,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等。 本源一词为以后西方哲学家所沿用,和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繫。主张世界只有一种本原的称为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即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即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本原的称为二元论。恩培多克勒他首次把二分法引入了本原理论,即运动的本原不是一个,而是彼此相对的两个。留基波和德谟克里认为,充实和空虚,即存在和非存在才是事物的本原。差别也是事物的本原,即形状,次序和位置。所以正确的判断形状,次序和位置也是正确对待事物的本源。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单一决定论形成,归根到底是源于对整个世界认识的物质一元论或物质本源论。
世界本身的来源、世界的一般内容和组成部分,存在于世界之中的各种事物是世界的本源。
万物本源
别名
《终极真相----万物本源的别名》
【元吾氏】(2011-07-14 22:00)
万物本源最常见的几个别名。
A、别名:
1、《天符经》曰:一。
2、老子李耳曰:道。
3、释迦牟尼曰:如来。(Tathāgata )
4、耶稣基督曰:上帝、神。(God, Spirit)
5、穆罕默德曰:真主、安拉(神明、自有者)。(Allāh)
6、亚伯拉罕曰:全能神、创造主。(Lord, Creator)
7、古希腊曰:理性、纯理性。(Logos)
8、新时代曰:全一、全意识、精神、智慧型无限。(Oness, Consciousness, Spirit, Intelligent Infinity)
9、科学家曰:万物本源。
1、《天符经》曰:一。
2、老子李耳曰:道。
3、释迦牟尼曰:如来。(Tathāgata )
4、耶稣基督曰:上帝、神。(God, Spirit)
5、穆罕默德曰:真主、安拉(神明、自有者)。(Allāh)
6、亚伯拉罕曰:全能神、创造主。(Lord, Creator)
7、古希腊曰:理性、纯理性。(Logos)
8、新时代曰:全一、全意识、精神、智慧型无限。(Oness, Consciousness, Spirit, Intelligent Infinity)
9、科学家曰:万物本源。
B、出处:
1、《天符经》:一始无始。终无终一。
2、《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3、《金刚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圣经》: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5、《古兰经》:万物皆朽灭,唯安拉的本体永存不灭。他是最高的实在,唯一的真宰,万物的创造主;他自有自在,无始永存。
1、《天符经》:一始无始。终无终一。
2、《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3、《金刚经》: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圣经》: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5、《古兰经》:万物皆朽灭,唯安拉的本体永存不灭。他是最高的实在,唯一的真宰,万物的创造主;他自有自在,无始永存。
C、注意:
1、老子李耳、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哈默德、亚伯拉罕这些人是“开悟者”=得道者=认知本源的人,这些人本身并不是万物本源。有人把“传道者”等同于“道”----即把“认知本源者”等同于“本源”,是个迷信化的混淆(除非出于特殊目的故意而为)。
2、无论什幺名头,只是个代号,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古今中外,在代号上的争议,是没什幺实际意义的,重要的是要实际认知万物本源的本质(参考另篇博文“终极真相----万物本源的描述”)。实际认证之后会发现:这些代号在本质上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1、老子李耳、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哈默德、亚伯拉罕这些人是“开悟者”=得道者=认知本源的人,这些人本身并不是万物本源。有人把“传道者”等同于“道”----即把“认知本源者”等同于“本源”,是个迷信化的混淆(除非出于特殊目的故意而为)。
2、无论什幺名头,只是个代号,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古今中外,在代号上的争议,是没什幺实际意义的,重要的是要实际认知万物本源的本质(参考另篇博文“终极真相----万物本源的描述”)。实际认证之后会发现:这些代号在本质上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以上别名不全,只是列举最常见的几个。)
描述
《终极真相----万物本源的描述》
【元吾氏】(2011-06-24 19:19)
本人在2008-01-27第一次进入与本源合一的状态(大约三个小时),震惊的四个月说不出话来。亲身感受到:万物本源,实在是太神奇太神奇了!!!远远超越人类的任何想像力!!!它非常难以用物质现象界的语言来描述,也许是个永远的难题(还是我的无能?)。以下是与本源合一时,直觉本身所能感知到的"不可描述的描述"。
A、本源不能被定义
- 本源是无限的----无限不能被定义,能被定义是有限的。
- 非要强行定义的话,只能定义为:本源=无限。
B、本源只能被描述----最基本的描述
- 本源是一个无限。
- 本源是无形无相的。
- 本源是无始无终的。
- 问:本源是什幺?答:人类的辞彙里没有。或者说:本源什幺都是,又什幺都不是(它是一个"无限")。
C、本源的无限性和无限特性
- 本源是一个无限,同时包含无数个无限。
- 本源虽然无限,同时创造和包含了一切有限。
- 本源虽然无形无相,同时创造和包含了一切形相。
- 本源虽然无始无终,同时创造和包含了一切始终。
- 本源的创造是完全自发的(spontaneous)。(不自发则回归无形无相一切似无状态。)
- 本源的创造有两种自发性:自动+主动。(自动:在物质现象界或被误认为"惯性"。主动:在物质现象界或被误认为"变异"。)
- 本源的创造是无限的。(创造是永无停息的。)
- 本源的无限性是不能被逻辑推理、不可被理喻的!(超越任何有限生命形式的有限想像力!)
D、本源不可被理喻----不可描述的描述
- 本源即是唯一的,又是无限的。对于本源,1等于1,1+1等于1,1+1+1+1+1...还等于1。
----此处的不可逻辑:壹=无限。 - 本源无形无相、似乎不存在,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存在和一切形相。(不存在的存在)
----此处的不可逻辑:不存在=存在,无形创造有形(无中生有,有含于无)。或者:零=壹,零=无限。 - 本源无始无终,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始终。
----此处的不可逻辑:其存在没有开始和结束(没有来源,自存自在)。 - 本源没有空间,同时创造和包含所有空间。或者说:空间等于零,或者说:空间等于无限。而且:空间可被无限放大缩小。
----此处的不可逻辑:零=无限。 - 本源没有时间,同时创造和包含所有时间。或者说:时间等于零。或者说:时间等于无限。而且:时间可被无限放大缩小。
----此处的不可逻辑:零=无限(过去=现在=将来) - 本源无声无光,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声光。
----此处的不可逻辑:无声光创造有声光(有生于无,有含于无)。 - 本源不在任何地方,同时创造和包含所有地方。
----此处的不可逻辑:零坐标点=任意坐标点。(任意两点之间的"绝对距离"=零;"相对距离"=相对参照系。) - 本源无限小,同时也无限大。
----此处的不可逻辑:无限小=无限大。(任意两个体积之间的"绝对差异"=零;"相对差异"=相对参照系。) - 本源没有极性(无极),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极性(有极:即二元对立极性、正反方向的同源成对出现)。本源的每一个创造物是本源的一个"极性"、一个"表现"。
----此处的不可逻辑:万物一体,个体是整体的表现形式,是表现与本质的关係,而不是局部与整体的关係。 - 本源无限抽象,同时创造和包含无限的具体。
----此处的不可逻辑:抽象包含具体。 - 本源自知和无限知,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无知和有限知。
----此处的不可逻辑:自知包含无知。 - 本源的变化或表现是无限的自发性,不依赖任何动力而自为动力。
----此处的不可逻辑:自源自发+自源永动。(无中生有,无源而源) - 本源的变化或表现是无限的任意性,同时创造和包含一切有限的规则和逻辑。
----此处的不可逻辑:任意包含规则,任意包含逻辑。 - 本源(及其运作方式)远远超越人类所能想像的任何逻辑或理论!!!
----现代地球人,一根死筋的呆板逻辑和作茧自缚的框套理论,只是本源创造出来的一个儿童游戏。用现代地球人的有限逻辑很难理解本源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性和正反一体性。(但是可以通过特殊的实践方式"感知"到!)
E、本源的本质与特性的近似描述
再问:本源到底是什幺?再答:人类的辞彙里没有。非要强行回答的话,只能给几个近似描述:
- 精神/Spirit----从本性的角度描述。(这是最近似的描述,虽然并不準确。)
- 意识/Consciousness----从特性的角度描述。(也是不準确的近似描述。)
- 自由意识/Freewill----从功能的描述角度。(也是不準确的近似描述。)
- 空无/Voidness----从视觉的角度描述。(本源在静止不运动不创造时,则处于"不表现"的状态。或者说:表现为"一无所有"。)
- 无限/Infinity----从定义的角度描述。(最近似的定义。)
F、本源及其运作方式的通俗描述
本人第一次与本源合一时,除了以上的直接感知以外,当时能感知到的用现代语言对万物本源及其创造方式的最简单、最直接、最通俗的描述(也是本人部落格简介的第一句话和自2008-05-29网上答疑以来多次给出的所有问题的答案):
- "一个无限/不生不灭的自由意识(Freewill/神Spirit)有着无穷无尽的自发幻想,其景象就是无限多样的宇宙和万物及各自的规则和不规则。"
- "一个无限、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自由意识(Freewil)/精神(Spirit),有着无穷无尽的自发幻想(Spontaneous Imaginations/思想Thoughts),其景象(Imaginations/表现Expressions)就是无限多样的宇宙和万物及各自的规则和不规则。"
人类的语言实在有限,很难描述无限的东西。(语言基于定义,定义的东西也许永远不能準确描述不可定义的东西,只能无限接近。)以后要是能感知到有更好的描述方式,我再更新。
(本人所述,皆为几十年亲身实践、亲身验证、亲身观察的客观记录。无理论假设、无逻辑推理、无照搬经典。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