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顊
顊亦作“ 贯顊 ”。穿通面颊。《韩非子·喻老》:“ 白公胜 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顊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部首:页
- 部外笔画:8
- 总笔画:17
基本信息
基本资料
顊
拼音:yí 注音:ㄧˊ
顊

部首:页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7
五笔86:WNNM
五笔98:TNFM
仓颉:HJMBC
郑码:MYEG
“颐”字

四角号码:21486
基本字义
● 顊
yí ㄧˊ
◎ 古同“颐”:“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字彙补》余其切,音颐。《韩非子·喩老篇》白公胜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词语
贯颐(贯颐)guàn yí ㄍㄨㄢˋ ㄧˊ
亦作“ 贯顊 ”。穿通面颊。《韩非子·喻老》:“ 白公胜 虑乱,罢朝倒杖而策,锐贯顊,血流至于地而不知。” 王先慎 集解引 顾广圻 曰:“《淮南子·道应训》、《列子·说符篇》作‘罢朝而立,倒杖策,錣上贯颐’。按,顊即颐字之别体也。”《战国策·韩策一》:“ 秦 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 鲍彪 注:“贯人之颐。”一说,为捧住面颊。《史记·张仪列传》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谓两手捧颐而直入敌,言其勇也。”
字型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