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稼穑艰难
《稼穑艰难》讲述的是古人想要懂得务农艰辛,这大概是看重穀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道理。吃饭是百姓最大的事,百姓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幺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僕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穫,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稼穑艰难
- 发 音: jià sè jiān nán
- 稼穑:播种和收穫
- 出 处:《书·无逸》
成语
发 音 jià sè jiān nán
释 义 稼穑:播种和收穫。泛指农业劳动。形容农耕的劳苦。
出 处 《书·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例 句 明·冯梦龙《醒世恆言》卷七:“多有富贵子弟,担了个读书的虚名,不去务本营生,戴顶角巾,穿领长衣,自以为上等之人,习成一身轻薄,全然不知稼穑艰难。”
原文
古人慾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僕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辨,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
字词解释
安:怎幺。
盖: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贵:重视。
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刈:割,多用于草类或穀类。
涉:经历。
拂:古人用连枷击打穀子以脱粒。
簸(bǒ):用簸箕盛食物等上下颠动,扬去尘土等物。
斯:指示代词,这。
稼穑:播种和收穫,泛指农业劳动
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相互问候了。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幺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僕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穫,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
启示
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重视农业,做好其他事务.
文言知识
释“斯”
它多作“这”解释。上文“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中的“斯”,即相当于“这”,句意为这大概是看重穀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道理。又,“斯人乃吾父之友”,意为这人是我父亲的朋友。又,《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还能同谁在一起呢?
话说“本”与“末”
“本”原指树木的根部,“末”指树梢,所以“本末倒置”是不正常的现象。上文说的“务本”与“贵末”中的“本”“末”,是指农业生产、商业和手工业。在封建社会里,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农业生产,而抑制商业和手工业,因为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社会便安定,国防也有保障。这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确当的一面。因压制“末业”,市场经济就不发达,社会发展就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