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堂
陇西堂是一个旅游景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城北关、渭河之滨的李家龙宫公园(李氏文化博览馆对面)内。景点由分置堂号牌楼、太白酒楼及迎宾区、朝祖区、祭祖区等建筑群组成。
其中中院主祭堂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樑画栋,檐悬匾额。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陇西堂
- 地理位置: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
-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开放时间:全天
- 门票价格:免费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 景点类型:历史遗址
景点简介
唐贞观十二年,唐太宗诏令天下,陇西为李姓的郡望。
自此,海内外李姓的郡望、堂号均以陇西命名。
陇西堂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城北关、渭河之滨的李家龙宫公园(李氏文化博览馆对面)内。
分置堂号牌楼、太白酒楼及迎宾区、朝祖区、祭祖区等建筑群。
中院主祭堂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樑画栋,檐悬匾额。
主要景点
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叶在这里建有上、中、下三组雄伟的建筑,称为李家龙宫,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规模宏大,且规格较庙为高,自古李姓后裔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 殿门上高悬陇西堂巨匾;堂内供有李姓始祖利贞公(理利贞)、李氏先祖泊阳公(李耳)、李氏先祖伯佑公(李崇)三尊牌位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成为天下李氏主要的祭祖场所。陇西堂 陇西堂前部有戏台和五座楼,后部有龙宫建筑群和五座假山,谓曰前五楼后五山,均为兵灾所毁,现五楼和三座假山夷为平地,只存有龙宫建筑群十一座,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假山两座。今仅存牌楼,称头天门。李氏族人还绘製保存有李家龙宫图一幅,古建筑有待重建。1958年改建陇西四中时古建筑全部简易改修。1993年9月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北天第一门做了恢复原貌的维修,现存于古建筑物上的雕龙栩栩如生、活龙活现,绕樑盘脊,雄姿昂然,同龙形树一样,刻上了岁月流逝,记述着中华陇西李氏文化发祥地的变迁。
仁寿山
仁寿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佳传。昔日,这里亭、台、楼、阁林立,花草树木繁茂,一派郁郁葱葱的兴旺景象。其山上曾有建于唐中叶的“陇西堂”,雕樑画栋,丹青彩绘,飞檐翼然,气势雄伟,终日香菸缭绕,自古李姓儿女在此祭祀祖先,缅怀先祖先贤的丰功伟绩。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南迁,“陇西堂”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的重视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对仁寿山旅游风景区进行了大规模建设,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同时在仁寿山设立了“陇西堂”主祭堂。应海内外李氏来陇西寻根敬祖的热切要求,1994年我们提出了重新修复“陇西堂”的构想,并组织力量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制订了陇西堂建设规划,2000年又组织专家重新对规划进行了修订,撰写了《仁寿山省级森林公园“陇西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县委、县政府通过地区计画处逐级上报,争取西部大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该项目利用现有自然、人文景观,通过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迎宾区(太白酒楼、购物中心)、朝祖区(设“六馆—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藏书馆和功德堂,并依地势配建亭、台、楼、阁)、祭祀区(由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戏楼观台等组成)和基础设施,形成独具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朝祖、祭祀等观光旅游活动景点及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该项目建设总投资3044.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937.23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为丝绸古道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将为更多的海内外李氏和各界游客来陇西寻根敬祖,旅游观光,提供条件。
简述
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荣幸的是经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亲堂号为陇西堂。广大的李姓人士热切要求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重新修复陇西堂。 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
为一个连线海内外李姓同胞的纽带,使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的李姓宗亲组织,有关知名人士及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在内)的李姓人士取得了联繫。澳门、台湾及国内五百多人先后捐款资助修复陇西堂。
修复后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三清宫以东地带。初步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计画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等,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桿的仿古拱桥,连线316国道。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朝祖区设有六馆一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同时,根据地势,修建楼台亭阁,竖向拾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祭祀区为该建筑群的主建筑,拟建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观戏台等。初步预算一期工程为3199万元。
天下李姓
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在今天全中国可考的9000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达一亿之多,成为全中华民族最大的姓氏,也是全世界第一大姓。李氏望族源远流长,史载其上古始祖为皋陶,实则出自轩辕黄帝。 相传黄帝五世孙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尧时担任国之刑狱的大理职务,因断案有方而子孙世袭大理职务,以官名命族为理氏。商末时理氏后裔理徵,因执法刚正不阿,被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带幼子利贞避难于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逃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因母子俩钱粮不济,饑渴交困,幸逢当地李树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饥,遂得以活命,后利贞唯恐株连后代,又不忘活命之恩,于是改理氏为李姓,理利贞遂为李姓之一世始祖。
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陇西,即以陇西郡李姓为显贵世族,为世人所仰望,举国上下以李氏至为尊贵,李氏后裔共奉陇西堂。始自,陇西遂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李氏人丁兴旺,遍及海内外,李镐九世孙李白诗讚道: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李氏渡江南迁,以至李家龙宫数度遭毁。明万曆五年(公元1577年)知县李汝相倡导筹资再建,基本恢复了龙宫原貌。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部分建筑物被毁于米喇印兵火。康熙元年重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龙宫毁于兵灾。清末及民初李氏族人陆续增建一新。
陇西文化
陇西李氏文化是陇西宝贵的文化遗产。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和中共陇西县委、陇西县人民政府一直把陇西李氏文化作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视窗”,在陇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后,我们将继续以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为纽带,加强同海内外的交往联谊,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凝聚海内外李氏、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力量,积极投身陇西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陇西经济发展献计出力,重振巩昌雄镇,再创陇西辉煌!
李氏之源
陇西,指的是陇山以西之地,陇山即今日六盘山。据《辞源》注释,陇西郡包括兰州、陇西及天水等地区,那就是说,秦、汉时的陇西郡,包括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其郡治在秦、西汉、东汉时期,均在狄道(今日临洮),三国、魏、晋、隋时期,均在陇西,即今日之陇西县。
木有本,水有源,中国最古老的姓氏,其木本水源,就是所谓的郡望。郡望是指每一郡中最为显贵之氏族,且为全郡庶民所仰望的姓氏。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汉袭秦制,这就为郡望一词打下了基础。汉高祖统一中国,採用了“休养生息”的英明政策,很快恢复和发展了生产,“文景之治”,全国空前的繁荣了起来,汉武帝开疆拓土,使汉朝成为空前强大的封建帝国。在创建这些伟业的过程中,各郡都会涌现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姓氏便成了大姓,也就是所谓的“郡姓”。李氏的郡姓,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郡姓
汉朝四百多年,中国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各郡的“郡姓”,自然得到了大发展,这就为其后的各姓氏郡望称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辞海.郡望》:“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此时李姓早已是陇西最显贵的世族,李世民登基以后,下诏天下的李姓的郡望,均为陇西,则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南宋郑樵辑《通志》时,便在李氏源流的结语中说:“故言李氏称陇西”。翻开甘肃史料,足可予以佐证。
既然是陇西郡的显贵氏族,必然要做出不辱门第的功业,今天看来,陇西等地的李姓族裔,确实为国家民族卓有贡献。1988年中国中央组织全国各省市编辑了一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概况丛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甘肃卷叫《陇原物华》,在其“历史名人”栏,列出了48位历史名人。其中李姓人氏有9位,他们是李暠、李渊、李世民、李广、李陵、李沖、李晟、李愬、李彦仙,占历史名人总数的18.7%;在“着名学者”和“着名文学艺术家”条下,列出的27位名人中,李姓占了7位,他们是李翱、李白、李益、李约、李公佐、李复言、李梦阳,占名人总数的25%。这幺大的两个比例数字,说明两千多年来,李姓确实是陇原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为陇西,也为我们陇原人民增光添彩。
堂号
姓氏的另一个表记叫堂号。由于生产的发展、政治领域的变迁、天灾人祸的转移、人口不停地流动、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最亲近的血缘关係,便以“堂号”来维繫。所以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如同是太原郡的王姓,在山西等地的堂号叫“龙溪书院”,在甘肃等地的堂号叫“三槐堂”;陈姓是闽、台等地的大姓,他们的郡望同为颍川郡,但在台湾的各支陈姓中,便有了“德星堂”和“聚星堂”之分;只有李姓,郡望是陇西,堂号是“陇西堂”,走遍天下都一样。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实属罕见,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这个独特现象,有它深远的历史渊源。
隋乱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留守太原。他所统率的十万军队,号称关陇军。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军旅也贯以“陇”字为荣。凭藉十万关陇军,南下洛阳,蕩平天下以后,便封其爱子李世民为“陇西郡公”,可见他和陇西故土的亲缘之深了。也算巧合,时隔三百多年以后,南唐后主李煜也被赵匡胤封为“陇西郡公”,这绝不是随便的敕封,大概赵匡胤知道唐室族裔对陇西有着很深的亲情,使李煜安心就範罢了。
后记
一代明君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振兴百业,姓氏传统,也为他所关注,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在全国範围内收集氏族家谱,依据史书及文献记载,鉴别世系,刊正姓氏。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书成,颁布天下,这就是着名的《大唐氏族志》。从史料看,此书将天下氏族分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既为国姓,当然非上上莫属了。举国上下李氏至为尊荣,天下李姓是一家,还分什幺派和系,同为陇西籍,共奉“陇西堂”,以陇西为荣,尊陇西最亲.。
祭祖文
吾祖吾宗,黄帝之胄。血祖皋陶,司法鼻祖。
木子为李,利贞始祖。圣哲老祖,天下独有。
鹿邑为根。陇西望出。太宗盛唐,万国仰慕。
繁及八方,英杰辈出。人口众多,文化独秀。
中华同根,万姓一族。赫赫吾祖,天高地厚。
鲜花美酒,檀香蜡烛。伏惟尚飨,祖宗佑吾。
宗祠用联
丞相将军府, 陇西望族,
忠臣孝子门。 北海名流。
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绛斯旨。
更加推详,曰诸子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
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勿怠勿荒,孝友睦姻。
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吾,汝福绵长,倘背祖训。
暴弃疏狂,轻为礼法。乖舛伦常,宜羞祖宗,得罪上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輚,不念同忾。
偏伦异乡,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
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