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辛庄村(山西省隰县陡坡乡下辖村)

辛庄村(山西省隰县陡坡乡下辖村)

辛庄村位于陡坡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共有7个自然村,分别为:刘家庄,王家庄,聂家渠,庞派,西岑,新农村,辛庄。本村有157户,总计540口人,其中劳动力有180人。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占全乡总面积的33%,其中耕地面积6000多亩。主导产业是玉米和土豆,产出的土豆块大,皮细,食味优良。副业是小杂粮类,如黄豆等,再有就是草资源丰富。2011年辛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790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辛庄村
  • 行政区类别:山西省隰县
  • 政府驻地:山西省
  • 电话区号:0357
  • 地理位置:辛庄村位于陡坡乡东北面
  • 人口:540
  • 车牌代码:晋L
  • 类别:村庄

基本情况

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从2010年开始,陆续投资27万元,建成了广场,篮球场,党员活动室,以及各村的巷道硬化。辛庄村无卫生所,水、电、路全部开通,广播电视达到了户户通。全面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根据辛庄村的基本情况,村两委班子决定大力发展梨果产业。回响县政府号召,栽植玉露香2500亩,优质马铃薯3000亩,玉米3000亩。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

红色历史

1935年12月25日,根据全国抗战形势,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决定,1936年应準备直接对日作战。为此红军把行动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了东边的山西和北方的绥远等省,红军东征是日本帝国主义吞併了东北四省后,又在吞併整个华北,而且準备把整箇中国从帝国主义者的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创举,起到了宣传红军政策,打击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集团)的作用。1936年红军东征,4月3日,毛泽东率一分队路居隰县庞派村,彭德怀率领的四分队在隰县陡坡乡王家山村居信一个晚上。据当时王家山村民候万生讲,他小时候记得有部队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村里十几户人家,全都住了部队人员,由于他当时年龄小,也不知道住的是彭德司令员。
庞派村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毛主席率领的红军总部曾路居该村。据庞派村知情人介绍,1936年4月,毛主席率红军总部一分队路居庞派村,将红军总部扎在村民王运人家,院子为三孔土窑洞,围墙大门完好。红军住进村子后,就忙着给老百姓劈柴、担水、扫院子,一下就把军民之间的距离拉近,村民都说红军是好人。第二天队伍出发时,由村民阎好德和姚明义(两人均已去世)带路,一直把红军领到黄土镇大坪附近的碾沟。临别前,总部后勤人员给了他俩几包饼乾。当时,他们不知道总部首长就是毛主席,只是觉得这位首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后来听其他人说,这就是毛主席本人。

产业发展

陡坡乡辛庄村共有七个自然村,分别是辛庄村、新农村、西岭发、王家山、刘家庄、聂家渠、庞派村。其中辛庄村有人口80人,耕地面积700亩,其中玉米500亩,土豆200亩。新农村共有人口30人,耕地300余额亩,其中玉米200亩,土豆100亩。西岭共有人口60人,耕地1000余亩,其中玉米800余亩,土豆200余亩。刘家庄共有人口105人,耕地1000余亩,玉米600亩,土豆150米,果业300余亩。王家山共有21户,人口74人,耕地1000余亩,玉米800余亩,土豆200余亩,乾果300余亩。聂家渠共有人口64,耕地900余亩,玉米700余亩,土豆200余亩,乾果200余亩,庞派村共有16户,73口人,耕地2300余亩,其中玉米1900余亩,土豆100余亩,优质核桃树500余亩。玉米亩产可达到每亩1300斤,土豆亩产可达每亩3000斤。

存在问题

1、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村办企业,村集体运转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办公条件简陋。
2、产业结构为种植玉米为主,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力量薄弱。
3、人畜饮水方面未安装自来水。
4、村民饮食较为单一,尤其是春冬两季,大部分艰白菜土豆为主。出行以摩托为主,生产运输以农用三轮为主。没有国小,孩子们全在县城上学。
5、文化娱乐广场设施简单,功能单一。村民们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缺少娱乐载体,娱乐设施,基本以扑克、麻将为主。
6、未勘探出可利用的矿产资源。
7、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庞派村到村委所在地没有一条公路,只有一条仅能机车行驶的小路,村民和外界的联繫非常困难,生产出的农产品很难卖出。

地图信息

地址:临汾市隰县

地图信息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

反馈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辛庄村(山西省隰县陡坡乡下辖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