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安县蜀南竹海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缘长江上游河谷、江安县万里镇境内,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44公里,其中江安万里镇占24.4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安县蜀南竹海
- 位于:四川省南缘长江上游河谷
- 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
- 中心景区:44公里
江安县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南部万里镇蜀南竹海东景区,地处北纬20°01'~28°04',东经105°28~105°31'之间,距江安县城南38公里,距宜宾市81公里,距离泸州市75公里,距离自贡市110公里,距离成都328公里,距离重庆市230公里,幅员面积23.77平方公里,镇辖3个村1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800多户,总人口3000多人。

万里镇是以林业为主的乡镇,地属低山区,地形西南部、东北低,山脉纵横,沟从交错,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峰海拔是天皇寺为1000.2米,气温较坝区低3-5℃,空气潮湿,盛产楠竹,除此之外,还产龟甲竹,因竹象人脸形,又俗称人面竹,此竹属世界珍稀奇竹。凹竹,为人工造型毛竹,竹笋出土后用竹片加竹箍,使嫩竹随人意而长成,凹凸形态,杂竹品种繁多,有水竹、苦竹、班竹、黄竹、箭竹、慈竹、黑竹、罗汉竹58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的国家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旅游四十佳,又因江安地处万里长江上游河谷,四川盆地南部,故名“蜀南竹海”。
江安竹海旅游线路图
蜀南竹海在1988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1996年5月,时任国家总理李鹏亲笔题写“蜀南竹海天下翠”。1999年,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初,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5年10月23日,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2007年底,荣获“最受民众欢迎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008年8月8日江安蜀南竹海荣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绝美的自然山水画面呈现了世人面前。2009年,蜀南竹海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竹林景区。
“蜀南竹海天下翠”已倾倒众多中外游客,已成为中国西部冉冉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旅游名星。
蜀南竹海规划景点118个,江安万里镇辖区内有景点有87个,占73.2%,其中主要景点53个,江安景区内有34个,占64.2%。竹海素以雄、险、幽、峻、秀着名,其中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古战场、观云亭、翡翠长廊、茶花山(岛)、花溪十三桥等景观被称为“竹海十佳”。其中江安蜀南竹海东景区内独占“竹海十佳”中的“8.8佳”,即:天皇寺,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古战场、4/5翡翠长廊、茶花山(岛)、花溪十三桥等景观。
江安竹海 【翠门关景区】原为北宋时期修建的寨门,又称为东大门,古名龙庆崖寨门。因该景区紧连寨门左面的山岭,形状宛若长龙而得名。
翠门关是蜀南竹海东大门进入竹海的唯一通道和唯一的关楼。门关内建有停车场、竹长廊、竹工艺品商店,以供游客休闲和选购旅游商品。仿古关楼高10米左右,凌空建有一亭,名“忘言亭”,取陶渊明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意。寨门右方岩上,有一方形巨石,上大下小,上大约4米见方,像一颗官家大印用后翻放在那里,古称“朝天印”。
关楼位于竹海与青山交界之处,登楼可远望百里之外的云贵高原。登翠门楼,放目东眺,青山绵亘,浮云飘渺,岩下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西睹茫茫竹海,神奇深邃,丹岩之下,江流宛转的丘陵田野。
【青龙湖景区】是竹海中最大的一个湖泊,水域面积为3.06平方公里。湖中小岛与青山辉映,如青龙献珠。岛上毛竹葱笼,花草芬芳,湖水碧绿,湖中水鸟结队,游鱼成群,在这里泛舟、赏景,别有情趣。
在青龙湖旁约0.5公里,有一明代佛寺,名古佛寺,又名古佛洞,建于明代。以佛教神祇为主,兼祀儒家、道家神祇,充分反映了“三教并祀”的特点。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三生像(去生、今生、来生)系明代塑造,今完好无损。另有玉帝殿。寺周名胜有:莲花石、古镜石、箱子石、七节石、撑腰岩等。
【七彩飞瀑景区】原名水流汇瀑区,是竹海内最大的一个瀑布。大门内八卦广场建设已竣工,是中国最大的八卦图。
清嘉庆《江安县誌》载:“万岭箐,南北飞瀑,殆拟庐山”。是竹海边沿的一个大斜谷,奇峰异石,山水相依,谷长100余米,岩层四叠,落差200米,谷口面对百里平川,开朗明亮,日照强烈,四条溪河汇集于此,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四叠瀑布。第一叠瀑布宽15米,高40米,落入岩穴,迴蕩溢出,声如钟鼓回鸣;相距50米,形成第二叠瀑布,宽5米,高15米,飞入深潭,波旋迴转;第三叠瀑布,宽10米,高53米,高峻雄奇,水雾数丈,每当太阳透过水雾,分解成七色,绚丽多姿,故名七彩飞瀑;第四叠瀑布,宽5米,高81米,穿峡出谷,一路欢歌。
瀑布之右有大射圃(即大教场),距大射圃约2公里,有大营盘山,中营盘山,小营盘山。七彩飞瀑右,有落魂台,为一圆形大石,屹立岩边,下临万仞深谷,人至此胆颤心惊,故名。
距落魂台约1.5公里,有“五马驮银”,有五巨石,貌似俯卧的五匹的骏马。
苍鹰石,亦名神鹰石,距五马驮银处约0.3公里,屹立于一峰岩沿,形如苍鹰,俯瞰岩下。
茶花山,距神鹰石约0.5公里,山形椭圆,面积约30余亩,山上约有茶树3000余株,一般树桿围大约70公分,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竹海无处不生竹,唯有此山无一竹。
回龙寺,在七彩飞瀑上面左边,原名回龙庙,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毁。1996年重建。
落魂台——七彩飞瀑景区系蜀南竹海四大一级景区之一,以自然景观为主,该景区有大小景点16个。景点主要体现为山翠崖雄、清泉碧潭、飞瀑彩虹。瀑布宽10米,高81米,高峻雄奇,水雾数丈,每当阳光透过水雾数丈分解成七色,绚丽多姿,“七彩飞瀑”由此而得名。飞瀑一侧维妙维肖的神龟伏踞旁边,曰“神龟守瀑”。
【花溪十三桥景区】原名潦水河,长约5公里,距万里场镇1公里,以山居风光为特色的步行旅游线。花溪两岸翠竹林箐,农户错落其间,溪流蜿曲,横架13道小桥,其中有8道为明、清两朝所建。沿溪行,上一石径小坡,穿入林箐,临溪旁,有一深潭,名曰照影潭,大约3亩,潭水碧绿,澄明如镜,人临其上,眉发清晰。
再往前往,穿过一道一米余宽、半米余厚的明代石桥,进入花溪的源头处,其状酷似陶渊明之《桃花源记》中武陵源地。初入狭,内宽广。宽约1.5平方公里,流水清澈见底,黑色的琴蛙、木淮和金色的竹蛙散布其间,历历可数。在悬岩石壁上,两道瀑布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直泻其下,在10米处合二为一,人称“夫妻瀑布”。瀑下有小潭,穿入阴河,如钟鸣古磬之声,是为古磬石。距江安县万里场镇约1公里处,有白垩纪晚期鱼化石群,距今6500余万年。
【仙寓洞景区】与天宝寨毗邻,亦名仙寓寺,建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仙寓洞处于茂林岩沿之处,下临深谷,洞长约300米,宽高20余米,寺依岩而建,险峻异常,左望沉香岩,面对思晏江。东寺门的古对联写道:“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问混沌何年凿破;云中寻古洞,篆烟飘渺,看神仙海外飞来。”形象地描述出仙寓洞之神韵所在。仙寓洞入口处的右边岩上,书有“迎仙台”三字。进入寺内有大佛殿、二佛殿、玉皇殿、灵官殿、龙王殿等,是个儒、释、道教并祀的寺宇。寺内尚保留有宋、明、清时的摩岩石刻神像,造型生动,刻工精细。寺内还有“犀牛望月”、“瀑布垂廉”等景观。禅洞在寺的半岩陡壁上,传为明代邰道人“成仙”羽化飞升之处,寺内有灵塔。
九箍十链岩 在仙寓洞的岩壁上,有酷似铁链形的石条纹。因传说而名。黄伞石 在天宝寨与仙寓洞之间,有一高40余米之巨石,石质黄色细腻,上大下小,状如一把撑开的黄伞。因传说而名。
【天宝寨景区】位于竹海中心的东南面,万里镇西行4公里,即到天宝寨。
清鹹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10万精锐之师从安庆入江西,转湖南决心取四川,扼长江上游,建立根据地。鹹丰末年到同治二年(1861-1863),太平军七进四川,石达开本人四进三出。清王朝对太平军的入川惊恐不已,旨令四川在险要军事要地修筑堡寨,因此黄伞洞被选中建寨,于同治二年(1863)建成。因洞临近黄伞石,得名黄伞洞,建寨后依洞名为寨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民国早期,匪盗为患,地方官绅又将寨作为抗匪防盗要寨,因寨险绝,防御条件甚佳,取“物华天宝”之意,故又改名天宝寨。
古寨依天然石洞筑构,长约2000米,高20余米,宽10米。寨的底部、顶部、里壁均系天然磐石,为长廊形半边洞,下临万仞陡岩,寨依洞成。全寨由14道寨门组成,每道寨门之间形成一洞,洞的石垣上有了望孔、枪眼、箭垛,寨内能容万余人。
【三十六计石刻】江安县旅游局为突出天宝寨古寨特色,增添古寨风采,投资110万余元,将中国古代兵法精华《三十六计》刻于寨内石壁之上,于1997年6月竣工。採用高浮雕刻技,一计一图,刻工精细,气势雄伟,面积为10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个以《三十六计》为题材的石刻艺术艺术长廊。
竹海风景
天宝寨为蜀南竹海一级景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是当地居民为躲避“兵匪”之乱而构筑的洞寨,距今已160多年。古寨建在长1000余米的悬崖绝壁之上,栈道曲折幽深,十三道石寨门壁垒森严,地形险要,是雄奇险峻的易守难攻之地。在竹海天宝石寨万仞丹崖上雕刻的“三十六计”大型兵战石刻,一计一图,以高浮雕为主,採用现代与传统表现形式相结合,石刻面积1000平方米,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绵延1公里,气势恢宏,独特而壮观,是全国最长的石雕壁画群,更是蜀南竹海品味最高的景观。【翡翠长廊景区】位于蜀南竹海竹林深处的一段林间公路,是蜀南竹海最具特色的标誌性景观,全长5公里。县境段东起江安县万里镇治所,西至三合界止,长约4公里。再向长宁县境延伸。
公路地面是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当地的天然红色砂石铺成,象一条长长的红色地毡,地形平展,两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红色地毯式的公路与绿色屏封的楠竹交相辉映,加之这里的道路时起时伏,顶上两旁的修竹争向内倾,几乎拱合,长廊就更加显得幽深秀丽,车行其中,如入翡翠隧道,故曰“翡翠长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一九九九年四月曾在此留影。
【天皇寺景区】位于海拔1000.2米的天花板岩最高处,为竹海之巅。岩顶建有天皇寺,寺内主供天皇和天皇娘娘以及七仙女的神像,寺今已毁,仅存遗址。
登寺远眺,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万里竹海尽收眼底,七十二峰,历历在目。寺后壁岩万仞,云烟飘缈,可观云海日出。
万里镇翠竹繁茂,溪流飞瀑,宜于禽兽栖息繁衍,花草生长。如琴蛙、木淮、竹蛙等,琴蛙比青蛙小,鸣声咚咚,柔和有力,悦耳动听,犹如弹琴。夏夜聆听蛙鸣,别有情趣。花卉有几十种,以茶花、杜鹃花、兰花最多最有名。花开季节,满山飘香,挂果时节,硕果纍纍。
江安县竹簧工艺驰名中外,所有竹簧工艺品取竹海毛竹製造,製作的工艺品创意新颖,古朴、高雅、精緻,十分繁杂和考究,做工精美,品种繁多,雕刻、镶嵌出的人物、花草虫鱼栩栩如生,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显着的民族风格。有竹簧雕刻、竹雕刻、竹筋皮雕刻、竹镶刻四大类,作品从书籤、扇坠、果盘、笔筒到桌、椅、几、案、巨型壁画,乃至室内全竹装修、室外全竹建筑等分为七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美、英、法、俄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先后8次在北京展出,6次到国外展出,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多个,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在2001年举办的中国第三届竹文化节上获金奖7枚,夺得“竹雕之乡”的美称;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竹刻、江安竹簧”为第一批扩展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海竹笋,产于春冬两季。春季产的称春笋,冬季产的称冬笋。冬笋最佳,清香脆嫩,营养丰富,制乾的冬笋小巧巧如玉兰花瓣,故称玉兰片,春笋年产40多万斤,每10公斤能制1公斤乾笋。竹荪是竹海产名贵食品,有家生和野生两种。1996年万里镇政府投资30万元建起竹荪菌种场,年产菌种30多万瓶,全镇有竹荪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2万余公斤。
竹海黄酒,用精选优质糯米,取竹海竹根矿泉水,採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色黄透明,醇香浓郁,柔和爽口,含18种胺基酸及多种维生素,酒精含量仅9度左右,老少皆宜,竹海黄酒厂年产1000余吨。
竹海景色 江安县三大精品旅游线:
即国立剧专旧址—古城墙—滨江餐饮休闲走廊—竹都广场—钟秀峰名城休闲游
夕佳山民居—江安百竹海-蜀南竹海—红桥梅岭山度假生态游
江北万亩橙林-南屏山-蟠龙小山峡自然生态游
全竹宴和菌珍品
江安县竹资源非常丰富,境内蜀南竹海和百竹海盛产各种竹类美食、菌类食品,以竹海山珍、竹海腊肉、竹海豆花、竹筒八宝饭为主的美味佳肴不仅令江安本地人大快朵颐,还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尝鲜。
竹海山珍以竹笋、竹荪、竹荪蛋(胚胎)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烹调,可作出200多种不同风味的美食,入眼素雅别致,入口醇香脆嫩,让人垂涎欲滴;竹海腊肉肥而不腻,竹海豆花晶莹绵软,竹筒饭香味四溢。而鸡丝菌、猴头菇、茶树菇等菌类食品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数量稀少颇受到美食家追捧。如今,竹类美食和菌类美食已成为江安一绝,倍受中外游客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