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家店
沿革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县时,全县划为行村、嵩山、林寺、乳山四个乡,本地属林寺乡。1928年,全县废四乡,设十二个区,本地属发城区。1941年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时属海阳第六区,区公所设在徐家店村。1943年1月,六区改为晶山区。1944年12月,成立胶东区实验县--牙前县,划为牙前县徐家店区。1950年4月23日牙前县撤销,划归海阳县,属第十六区,驻地徐家店村。1958年9月,成立徐家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徐家店镇。1995年7月,设立海阳徐家店特别工业区,为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县级,其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与镇党委、政府合署办公。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徐家店
- 所属地区:山东烟台海阳市
- 面积:154.7平方公里
- 人口:5.2万人
乡镇概况
徐家店镇隶属于山东烟台海阳市,位于海阳市北端,全镇总面积154.7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2002年全镇总人口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42人。
经济概况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52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粮食平均亩产464公斤,总产达到1602万公斤;完成农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617万元,林果业总产值3794万元,畜牧业总产值6752万多元,渔业总产值591万元。人均纯收入3311元,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
大事记1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卯时初“日生四耳,俱为红色,在北者光芒夺目”。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本地闹饑荒,榆皮、柳叶被採食一空,诏免田租。
同年夏秋间瘟疫流行,死人甚多。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霍乱病流行,仅本地蒿夼村即死亡20余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本地认购津浦铁路股票。
1927年徐家店商会成立,王华亭为会长。
1932年赵家秋口村孙福在莱阳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本镇第一名党员。
1934年徐家店成立完全国小,校长李辑五。
同年设立徐家店汽车站。
1938年12月姜家秋口村姜仞九,率官兵700余名赴威海抗日,与日军激战于向阳山,毙敌200多名。后中弹阵亡。
1939年秋季日军飞机炸毁徐家店村王家祠堂,炸死1人,炸毁北水头村房子40多间。
1941年4月本区解放,建立抗日民主新政权,成立徐家店区公所。
同年8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本区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徐家店村开明人士刘之起,被选为县参议员。
1942年11月22日(农曆十月十五日)日军进行胶东拉网大扫蕩,后槐山村有9人、宫家苇夼有21人惨遭杀害。其间,韩家苇夼村民兵李恆友打死日本军官1名,徐家店村爆炸大王曲孟江埋地雷炸死日军3名。
1944年11月17日胶东军区十四团、教导团等部奉命在长沙堡埋伏,与日伪军短兵相接,激战半小时,毙敌120名,俘敌12名,伤敌、缴械无数。战斗中,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壮烈牺牲。
同年12月胶东区实验县--牙前县成立,徐家店区划归牙前县。
1945年2月12日除夕晚上,本区派出自卫团242人,民夫1000余人,牲口132头,支援讨伐赵保原战斗。
同年9月3日本区举行民众集会,几千人游行,庆祝抗战胜利。
同年成立群力医院,负责人于洪发。
1947年8月开展土改複查运动。
同年11月重点进攻胶东的国民党军队侵入本地,安家楼底村遭劫,共产党员及村干部3人被杀。
1948年8月华东运输公司胶东分公司在徐家店成立,为胶东地区第一个国营汽车运输企业。
同年牙前县组织子弟兵团随军参加渡江战役,本区组成一个连前往,历时10个月。
同年冬本区有100余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1949年10月1日民众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同年底全区党组织公开。
1951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颁布,镇压反革命运动全面展开。全区逮捕反革命分子11人,枪毙8人;取缔了反动道会门,逮捕3人。
1953年4月蓝烟铁路开工修建。
1956年7月1日蓝烟铁路正式通车。境内设徐家店站,1959年10月更名海阳站。
同年8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海阳第二中学。
1965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地质总公司五○三队,来海阳进行矿产普查和勘探。勘探地域为安家楼底村、李家苇夼村、台上村和徐家店村一带。1967年11月,普查勘探结束。
1968年8月10日“文革”中,海阳二中发生武斗事件,死亡4人,打伤4人(其中致残3人),毁房16间,损失粮、煤等物资价值2万余元。
1969年10月县立初级中学--海阳第十七中学在山西头村成立。1970年8月,改为社办高中。1980年,又改为公办国中。
1970年春本公社北榆山、西小寨、老寨山使用飞机撒药,防治松毛虫。
1972年粮食生产首次跨“纲要”,平均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
1974年3月12日夜矮槐树村村民高培增,将高文喜夫妇及其3名子女杀害。此为本县建国以来最大刑事案件。高培增多次盗窃村集体的小麦,曾被村干部高文喜发现。因怕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被揭发,遂产生杀人灭口念头。
1976年10月23日全社举行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万人大会。
同年11月全公社根治富水河工程上马,先后投入工日85万个,石方15万立方米。
1977年6月竣工。
1977年全县废除木棺土葬,实行火化。从此,徐家店公社开始实行火葬。
同年3月台上、安家楼底、后槐山三个村首次通电。同月,徐家店、西季家庄两村建起幼稚园。
1978年秋54721部队在赵家秋口村训练点举行军事演习,总参首长李达、彭绍辉、宋时轮、韩怀智,济南军区首长曾思玉、饶守坤、陈洪仁、张峰、张志第等及县社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指导。
1979年11月军民池扬水站工程动工。驻军和民工经一冬春奋斗,于翌年5月竣工。池长120米,宽60米,深5米,蓄水量3.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300公顷。装机2台,总容量为230千瓦,单机容量和装机容量均为全县之最。
1983年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9月1日徐家店村妇女主任王桂兰,被中华妇女联合总会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同年12月上吼山村荣获县文明村荣誉称号,为全公社第一个文明村。
同年上吼山村普及了电视,成为全社第一个电视村。
同年全公社粮食产量首次过“长江”,亩产400公斤以上。
同年下吼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常宴、南水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同荣,获烟台地区劳动模範光荣称号。
同年林业部副部长王建文等人来到矮槐树大队考察楸树生产,确定在山西头公社建立667公顷楸树丰产林基地。
1984年4月22日子夜烟台市皮防所(驻曲水村)职工徐永生因工作中的矛盾,杀害了副所长姜茂绪一家5口及瓦工初洪亭,并砍伤徐家店医院职工1人。
同年7月镇政府办公大楼落成。
1985年3月设立保险公司徐家店代办处,承办一切保险业务。
同年4月14日夜海阳二中学生姜永芳(女,前槐山村人)、李波(郭城镇台城村人),因搞三角恋,杀害同校学生林永材(南水头村人)。
同年7月18日下午2时本镇遭特大暴风雨、冰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920公顷,其中绝产1133公顷,减产5成以上者787公顷,房屋倒塌300间,受损1200间,颳倒树木5万株,受伤10人,经济损失1238.8万元。
1986年3月烟青一级公路开始施工建设,境内路段长15.7公里,路宽27米。1988年10月竣工通车。
同年7月1日下吼山村石料加工个体户王书敏,向本县在南疆战场上牺牲的5位烈士的家属捐款1000元。
1987年经过3年努力,以矮槐树村为中心,建成了867公顷楸树林基地,有楸树48万株,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楸树集中生产基地。
同年3月7日经山东省民政厅批准,原海阳军警赴威海向阳山抗战的前线总指挥姜仞九,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90年11月徐家店镇司法所所长范万义,被法务部授予劳动模範称号。
1992年省政府召开村镇建设“十百千”活动表彰大会,本镇核桃树村、西芦头村被命名为省级名星村,本镇被评为烟台市新型乡镇。
1995年7月设立海阳县徐家店特别工业区,为中共海阳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
1996年本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
1998年10月蓝烟铁路複线开工。1999年12月,海阳段通车。
2000年本镇被中华体育总局授予1996─2000年度全国民众体育运动达标乡镇。
地名由来
古名蓝家店,是通往宁海驿站的急递铺,后毁于兵火,明永乐三年(1405年),徐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开店为业,故名徐家店。
果品经济
地处海阳市北部山区的徐家店镇是一个果品生产大镇,为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徐家店镇从大力培 植果蔬加工龙头企业入手,实施“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果品产业化发展战略。镇里出台优惠政策,对兴办果蔬加工企业给予资金、土地、水电配套等方面扶持,吸引客商落户。到2005年,已有韩国、青岛、威海等地的客商,在徐家店镇建起了津成泰、开运、东海等30家果蔬加工企业,果品加工保鲜能力达10万吨。同时,这个镇还充分发挥与栖霞蛇窝泊果品交易市场相邻的区位优势,扶持果农联手在燕翅山、西槐山紧接栖霞的8公里道路两侧,建起了果品交易市场,全面打通了果品销售的绿色通道。他们还通过兴建果品加工保鲜龙头企业,狠抓果品市场建设,彻底解决了果品销售难问题,全镇仅果品一项年收入就达2亿元。
畜牧业
该镇是海阳市传统畜牧养殖区,2002年全镇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2个,养殖户216户,特别是奶牛饲养近300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5%。
个体私营业
该镇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划了总面积1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到2002年底,全镇私营企业达70多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000户,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镇 经济的半壁江山。
特色农产品
红富士,苹果,水果,果品,樱桃,奶牛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