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木兰
紫木兰学名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又名辛夷和木笔,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落叶灌木,高达3米,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花被片紫绿色,披针形长2-3.5厘米,常早落,内两轮肉质,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带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成熟蓇葖近圆球形,顶端具短喙,花期3-4月,果期8-9月。紫玉兰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但不耐旱和盐硷,怕水淹,要求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紫玉兰产于福建、湖北、四川和云南西北部,常生于海拔300-1 600米的山坡林缘。紫玉兰是着名的早春观赏花木,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适用于古典园林中厅前院后配植,也可孤植或散植于小庭院内。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紫玉兰
- 拉丁学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 别称:辛夷、木笔、紫木兰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毛茛目 Ranales
- 科:木兰科 Magnoliaceae
- 族:木兰族 Trib. Magnolieae
- 属:木兰属 Magnolia
- 亚属:玉兰亚属 Subgen. Yulania
- 种:紫玉兰
- 分布区域:建、湖北、四川和云南西北部
- 组:紫玉兰组 Sect. Tulipastrum
形态特徵
落叶灌木,高达3米,常丛生,树皮灰褐色,小枝绿紫色或淡褐紫色。叶椭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长8-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沿叶柄下延至托叶痕,上面深绿色,幼嫩时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沿脉有短柔毛;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8-20毫米,托叶痕约为叶柄长之半。花蕾卵圆形,被淡黄色绢毛;花叶同时开放,瓶形,直立于粗壮、被毛的花梗上,稍有香气;花被片9-12,外轮3片萼片状,紫绿色,披针形长2-3.5厘米,常早落,内两轮肉质,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带白色,花瓣状,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宽3-4.5厘米;雄蕊紫红色,长8-10毫米,花葯长约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长约1.5厘米,淡紫色,无毛。聚合果深紫褐色,变褐色,圆柱形,长7-10厘米;成熟蓇葖近圆球形,顶端具短喙。花期3-4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紫玉兰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但不耐旱和盐硷,怕水淹,要求肥沃、排水好的沙壤土。
分布範围
产于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00-1 600米的山坡林缘。模式标本采自华中。
主要价值
本种与玉兰同为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花卉,我国各大城市都有栽培,并已引种至欧美各国都市,花色艳丽,享誉中外。树皮、叶、花蕾均可入药;花蕾晒乾后称辛夷,气香、味辛辣,含柠檬醛,丁香油酚、桉油精为主的挥髮油,主治鼻炎、头痛,作镇痛消炎剂,为我国二千多年传统中药,亦作玉兰、白兰等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砧木。
紫玉兰是着名的早春观赏花木,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适用于古典园林中厅前院后配植,也可孤植或散植于小庭院内。
繁殖方法
紫玉兰主要通过嫁接进行繁殖。
砧木的选择与处理:砧木应选择不现蕾或现蕾较少的初、盛蕾期的劣种。先将树冠从主枝和中央领导干上锯去。距地面的水平高度要相近,避免因顶端优势而造成各主枝势力的不均衡;上层主枝要比下一枝主枝短,中央领导乾的高度宜稍高于最上一层主枝。接口应选在平滑处,锯口要用切接刀削平。接穗的选择与处理接穗应选品种优良的猴巴掌串榆、大毛桃串榆或二毛桃串榆单株,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随接随采。嫁接技术以春季萌芽前后至展叶期进行为宜。一般为3月中下旬,只工腋芽不萌发,时间还可延长。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和芽接。劈接多用于粗枝。先用劈接刀或利斧从接口处劈开,劈口中心插上木橛,把接穗截成长10厘米左右,基部削成楔形,插入劈口中,使外侧的形成层相互对齐。每劈口两边可各接一个接穗。接后,轻轻拔出木橛。切接是在接口处稍带木质部纵切一刀,将接穗截成长5厘米左右,把基部两侧削成一长一短两个削麵(长面约3厘米,短面约1.5厘米),将短面朝外插入切口内,紧靠一端对齐形成层。芽接是在枝组内缺枝处利用芽接填补空缺,使枝组完整。用上列方法嫁接完毕后,均应立即用塑胶薄膜条把接口包严、绑紧,并让接穗裸露在外。
嫁接后管理:嫁接后20天左右接穗成活后,即可抽技展叶。要注意,及时把砧木上萌发芽摘除。没成活的,应在砧木上位置合适处进行夏季芽接。当接穗新梢长50厘米时可以摘心,以增加分枝,及早形成树冠。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盆土:紫玉兰喜疏鬆肥沃的酸性、微酸性土,可用腐叶土与菜园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并在土中加50至150 克骨粉或氮磷钾複合肥。盆宜稍深大些,盆底放一些碎硬塑胶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性,并防烂根。每年或隔年于花后翻盆换土一次,保留1/2至1/3 的宿土。
水肥:紫玉兰喜湿润,怕涝,因此适时适量浇水很重要。立春到开花,盆土保持润而不湿;花后盆土保持湿润而不渍水;落叶后盆土保持微润而不乾即可。任何时候都不能干旱,也不能渍水,特别是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紫玉兰喜肥,施肥要抓住花前2月和花后5月这两个关键时机,十天左右施一次氮磷钾複合肥,前者使蕾膨大,鲜花开放,后者促进多孕蕾,翌春花多。入冬落叶时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肥料,增强其抗寒越冬能力,其余时间少施或不施。忌单施氮肥。
光温:紫玉兰喜光,置于向阳的庭院、屋顶花园,多见阳光生长健壮繁茂,半阴条件下虽也能生长,但较瘦弱且花少,过阴则无花。它较耐寒,北京及其以南地区都可在室外越冬。
修剪:紫玉兰根部萌櫱力强,如不需繁殖,随长随剪,每盆保持3株主干即可。对于过高过长的枝条,可于花后刚展叶时剪短,因其伤愈能力差,剪后要涂硫磺粉防腐,如无必要则不修剪。花后如不需要留种繁殖,应将残花带蒂剪掉。
病虫害防治
症状:花瓣、花萼染病现水渍状褐色斑,形状不规则,扩展速度较快,连续降雨或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色霉层,天晴后阳光照射灰霉消失。
病原: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浅褐色,上部具短分枝,分枝顶端膨大成球状,全长577.5~1470×12.2~16.2(μm),根基略膨大。分生孢子无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至倒卵形,大小10.8~13.5×8.1~10.8(μm)。在PDA培养基上产生的菌核呈黑色。
发病规律:紫玉兰灰霉病发生情况与牡丹灰霉病大同小异。该病特点除棚室栽培或露地早春、秋冬两季低温湿度大期间易发病外,露地栽培进入雨季,在过分潮湿条件下,也常侵害高密度的花簇和叶片。
防治方法:(1)提倡採用避雨栽培法;(2)棚室或露地进入发病季节或初发病时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