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韩紫石

韩紫石

韩紫石

韩紫石先生(公元1857--1942年)名国钧、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省海安镇人,今海安市(原紫石县)的奠基者。因其排行第三,生平业绩颇丰,家乡民众均以“韩三爹”,“紫石”称之,表示尊敬。在北洋军阀时期,他与南通的张謇,位高望重,同被誉为苏北的两大名贤。历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全国水利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黄灾救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莅任期间,改良农工,崇尚实业,兴利导淮,关心民瘼,明足以察闾阎之苦,力足以遏奸宄之萌,言足以重官府之信。其一生德政贤明,广为推恩。

基本介绍

  • 本名:韩紫石
  • 别称:止叟,韩三爹
  • 字号:国钧
    止石
  • 所处时代:清末民初
  • 出生地:江苏海安
  • 出生时间:1857年
  • 去世时间:1942年

人物生平

中举入仕

韩紫石先生于光绪五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清末官至吉林省民政使。辛亥革命后,韩紫石由东北卸任入关,袁世凯让“国务院电传大总统谕令到京”。韩公深知袁狡诈投机的为人,乃拒绝前往。后因“苏人以桑梓义务相责备”,勉力于次年八月首任江苏民政长。其后任安徽省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服官四十年中清廉自守,治事勤恪,所在有政声。
韩紫石

辞官济民

民国十四年(1925年)辞官归里后,仍不遗余力关心桑梓,参与水利,救灾赈济,编纂史志、搞盐垦,办教育,维护地方治安。居乡问政,为苏北民众做了不少有益之事。

民族气节

1938年春,日军从天生港登入,进犯苏北,韩德勤部队不战而退,海安遂于三月二十日(农曆)首次沦陷。只得去泰州北乡板场(今属兴化)避难。目睹大片国土沦丧,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他极为悲愤。其晚年岁月,是在“万方多难”的抗日战争中度过的。韩紫故居在海安镇东大街。他在死之前说:“死后不要把我的尸体交给日本人,你们要偷偷把我安葬下去,千万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与世长辞

1942年1月23日晚,饱览兴亡的紫石老人与世长辞。

政治思想

韩紫石的政治思想,主要由四个要素形成。即同情民众疾苦思想,中国传统的忠君思想,效法国外富强振兴思想和爱国思想。各要素间既相结合,又相制约,于不同历史时期,伴随革命起伏、社会发展,以及韩紫石个人地位之改变而消长和转化,因受其出身及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此种消长与转化时而缓慢,时而明显,形成了一个複杂、曲折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忠君思想不断削弱,爱国思想不断上升。最后,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救亡,联共、反蒋,发展成为主导思想,终于成为着名爱国士绅。

人物纪念

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民国两任江苏省长韩国钧先生的故居位于海安市城东大街北陆家巷西侧(今海安镇东大街宁海路口),里人称为“韩公馆”。现为海安市博物馆。
据韩国钧自撰《永忆录》载,清道光三年(1823),年景欠丰,百姓饥号,韩国钧的祖父韩凤翔欲济无款,向他人劝募又无应者,遂将自家主屋3间拆去,换得米麦,以赈饑民,一时韩家门庭为满。待后年景转丰,韩国钧父亲韩希彭方自外而内建造了部分厅屋。同治二年(1863),其父去世,家境中落,原备续建房屋木材悉以还债,已建之厅屋亦用作抵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韩国钧先生50岁,官至河北矿务局总办、交涉局会办时,他告假返里,于旧址重建祖屋,距其祖父拆屋时已80余年。按韩国钧自订《止叟年谱》记载,韩国钧于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三自日本考察回国后于当月初九返里,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十八日赴豫,现韩国钧故居的主体建筑,就是在此期间筹建的。

人物轶事

1940年11月,刘少奇率领中原局工作人员到达海安,随即在陈毅、朱克靖等陪同下,拜访了当地民主人士韩紫石。在韩紫石公馆的广玉兰树下,刘少奇同他商讨了抗日救国大计。刘少奇话虽不多,但出言极有分量。而紫石老人对于国事爱谈健谈,而尤注意抗战到底,国共合作,及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等问题。
当时的韩紫石已是近九十高龄的老人,过去,他对新四军知之甚少,实实在在的共产党人更是从未看见过,而平日所闻的共产党人,似乎不近人情,很难接近。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在与陈毅等新四军将领的多次交往中,他逐渐改变了对新四军和共产党人的看法。老人对陈毅评价很高,称“数十年来在军人中从未见有如此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如陈将军者。
与刘少奇会面后,韩紫石对陈毅谈了对刘少奇的印象:“胡服先生决非等闲之辈,在贵党内当不在君之下。”此后韩紫石常常于友人闲谈中露出对新四军及共产党人的钦佩之情。他认为:“今后中国革命成功者必是共产党,因为中共深得民心也。”当有人问韩紫石老人国民党与共产党优劣成败如何,老人妙答:“我认为,过去袁世凯是私塾,国民党是学校;今天就倒转来了,国民党是私塾,共产党是学校。”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
在韩紫石的影响和带动下,苏北一批爱国士绅纷纷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1940年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与会人员388人,除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共产党员72名,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在参政会上,各参政员均毫无限制的地自由发言,实现了政治权利的平等和真正的政治自由。会议通过了《施政纲领》,选举韩紫石为名誉议长,选举黄逸峰为议长,朱履先、朱克靖为副议长,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苏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就这样诞生了。

个人作品

《吴王张士诚载记》
韩紫石是《吴王张士诚载记》的鉴定者。这部书于1932年3月初版,共5卷,序文为韩国钧所撰写。这部书正编按年纪事,记述了张士诚起义14年间发生的主要事件;附编为附传、附考、附志、附录,记述了与张士诚起义有关的人物、逸事、遗闻、典制沿革、诗文等。韩国钧“尤睠睠于吴张遗事,博访周谘,复手自摘录,蒐集散材得数十种,爰属伟成益加採获,汇为成书,用彰先烈。”
《吴王张士诚载记》《吴王张士诚载记》
《海陵丛刻》
1919年冬韩紫石开始刊印的《海陵丛刻》。他搜采考订,详徵博引,精心编纂,历经10多年,终成此巨着。《海陵丛刻》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各方面知识的地方文史丛书,集宋、元、明、清16家着述的书籍,共23种、67册。现已成为人们研究苏北海陵地方历史、编修地方志的难得的宝贵资料。
《海陵丛刻》这部丛书依种类的顺序排列,计包括:《退庵笔记》(6册)、《梓里旧闻》(2册)、《退庵钱谱》(3册)、《海陵集》(4册)、《林东集》(7册)、《敬止集》(2册)、《庭闻州世说》(2册)、《微尚录存》(1册)、《春秋长曆集证》(4册)、《海安考古录》(3册)、《绘事微言》(2册)、《陆莞泉医书》(6册)、《柴墟文集》(4册)、《东阜诗集》(1册)、《发幽录》(1册)、《双虹堂诗选》(4册)、《先我集》(4册)、《保越录》(1册)、《北辕录》(1册)、《袁景宁集》(1册)。
《海陵丛刻》《海陵丛刻》
《朋僚函札》
韩紫石履官、乡居期间与当时社会名流贤达、同僚友好往来信函很多,此间,他将这些信函精心整理成册,编成《朋僚函札》,收有康有为、梁啓超、黄炎培、冯国璋、陶行知、史量才、张謇、高二适、吕凤子等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信函3000余件,其中不乏很高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书法欣赏价值的珍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韩紫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