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方言字

方言字

方言字

同一汉字,不同地域的人,读音往往不同,这就是方言音。反映方言读音的汉字,就叫方言字。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方言字
  • 特点:不同地域的人,读音往往不同
  • 摘要:用来书面表达汉语方言
  • 属性:反映方言读音的汉字

摘要

方言字,是用来书面表达汉语方言所使用的汉字。当不能用常用汉字或没有可用汉字表意的时候,使用生僻字或新创造的字。
方言字方言字

形成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民族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或者接受正统音的时间不一。就形成了语音的差异。
中国自古差不多都建都在中原,这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语音中心。中原音差不多一直为正统音,其它地区的语音为方音。所以,我国自古就存在方音的差异。这在扬雄的《方言》里就有清楚的记载和描述。
另外,中国方`的形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以说,从中国大地有人类以来,就一直处于战争的动荡中,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会造成另一方的失败,这些失败者往往逃跑到一个更为落后、更为偏僻的地区,长期封闭的生活,他们原先的语音也因此停留在原先的状态,没有发展,渐渐就与中原地区形成差别,也就又形成了方言。现在各方言区的语音就是这样形成的。 然后却没有一个方言字的体系。

发展困境

汉语的“言”和“文”脱节,是不同于表音文字的一大特点。中国的孩童要学会众多形态各异的意音符号,来能够应付读写。白话文以北方方言的语法辞彙为基础,兼有古典汉语,其他现代方言和外语的辞彙。
故对那些母语不是北方方言的中国人来讲,学习白话文并不是那幺自然。因为白话文并非以他们各自的方言为依据。另一方面,儘管汉语每种方言的使用人数和地理面积,超过欧洲大多数语言的使用人数和地理面积。却没有哪一种南方方言形成自己系统实用的方言文字。
故南方方言也被称为“不完全的语言”。其在书写体系上,只能迁就使用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这就是汉语上的“迁南就北”现象。粤语、吴语和闽南语等方言虽然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汉字,但这些汉字仅限于俚语等民间文艺用语的範畴,如民歌、地方戏等。
在汉语发展史上没有哪种方言能够产生自己独立的书写体系。这在白话文取代文言之地位前,由于汉语的文言分离特点,不同于表音文字记录语音,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吸收白话(当时的口语)入文,但这并不同于忠实地记录口语,更没有发展出一套的记录各地口语的书写体系的必要,事实上这正是方言文字的功能所在。由此可见,言文分离某种意义上为幅员辽阔,方音杂多的汉民族提供了形成统一而且相对稳定的书写体系的可行性,恰恰避免了类似西欧各国语言的林立和多变。
而在白话文这种和权威方言(国语)相统一的文字型系推行之后,甚至白话文的语彙都是靠几代人逐渐丰富成熟起来的。在白话文推行初期,就有大量尝试性的创作。而方言文字缺乏也无法做到这样的积澱。这些造成了方言字的困境,目前方言字基本停留在记音符号的程度,以方言的角度,白话文亦可作为一种“新文言”来处理,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国语的覆盖,方言文字本身缺乏使用的必要性,更无从谈起普遍的公众认同和以方言文字为基础的文学创作,这又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即使在以粤语而非国语为官方语言之一的香港地区,粤语字仍是一种不够正式的存在,在很多正式场合基本只在必要时出现。而其他广大的缺乏地区官方语言背景的方言文字基本只是在学术上受到重视。

发展方式

语言不断变化,文字相对固定,造方言字也是保护重庆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因为香港的报纸方言字很多,不懂粤语就看不明白。而在我们内地平时最常说的一些重庆话却不能準确地写下来,只能用一些类似的字来替代,但却失去了口语表达的含义与语气,为什幺不能自己造字保护传统方言呢? 于是文墨轩是一个专门探讨传统文化的社团,开始了造字行动。

收集方言考证古书

“第一步就是收集更多重庆方言的表达,我们就到大学城周边去找一些重庆老人聊天。”聊天过程中,社团的会员们收集了不少重庆特有的方言字和词。 在此过程中查阅《古代汉语词典》、 《词源》、 《蜀籁》等古代汉语、方言资料,按照形声字、象形文字等规律,并造出了第一批共5个重庆方言文字。

发展意义

网路火星文等文化已经入侵80、90后年轻一代,希望能借造字引起大家对方言文化的关注,也是对火星文的一种对抗方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方言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