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乡县
柏乡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南邻隆尧、临城。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5万人(2016年)。县政府驻柏乡镇。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
柏乡县是邢台市19个县市区之一,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鄗邑,西汉设柏乡侯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称帝,隋代设柏乡县,史称“槐阳福镇”。境内有千年汉牡丹、仰韶文化遗址、古鄗城遗址、千秋亭遗址、赵孟頫书《贾母贞节碑》等文物古蹟。涌现出明代大司徒吕兆熊、清初重臣魏裔介、京剧名家李胜素等名人。
柏乡是传统农业县,种植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机械装备製造、粮食物流及深加工、汉牡丹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体系。2016年,柏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柏乡县
- 外文名称:Baixiang County
- 别名:槐阳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河北省邢台市
- 下辖地区:柏乡镇等3镇3乡
- 政府驻地:柏乡镇
- 电话区号:0319
- 邮政区码:055450
-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北部
- 面积:268平方公里
- 人口:19.5万人(2016年)
- 方言:冀鲁官话-邢衡小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乾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 着名景点:汉牡丹园、千秋亭
- 火车站:邢台东站
- 车牌代码:冀E
- 行政区划代码:130524
历史沿革
柏乡县境,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归晋国,晋于此筑有鄗邑(故址在县北二十二里,今名固城店),战国时期南部为赵国地,北部为中山国地。
秦代属鉅鹿郡,西汉于鄗邑置鄗县,属恆山郡(高后元年封国,八年国除为郡)。元朔三年(前126年)封易侯国,属常山郡。始元元年(前86年)废易侯国。
竟宁元年(前33年)封柏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西南十七里),属鉅鹿郡,“柏乡”之名即由此来。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柏乡县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次年定都洛阳,并改鄗为高邑,治所仍在鄗,废柏乡侯国併入高邑县(治今柏乡县)。建武十七年(41年)改隶中山国,二十年还属常山郡。
三国时期,柏乡为冀州治所。
北魏时高邑县(今柏乡县)隶殷州赵郡。
北齐时,高邑县治所由鄗(今柏乡)迁至今高邑县,今柏乡县地分属高邑、柏人二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柏人、高邑二县置柏乡县(治柏乡镇),属栾州。大业二年(606年),柏乡县改隶赵州,翌年罢赵州为赵郡,仍辖柏乡县。
唐武德元年,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赵州治所由柏乡县徙治平棘县,仍辖柏乡县,翌年赵州更名栾州。
贞观初栾州复名赵州(天宝元年罢州为赵郡,至德二年罢郡复为赵州),仍领柏乡县,五代因之。
宋熙宁五年(1072年)柏乡县省入高邑县为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析置柏乡县,属赵州。
宣和元年(1119年)赵州改为庆源府,辖柏乡县。
金代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复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改名沃州,辖柏乡。
元代沃州复称赵州,仍辖柏乡县。
明清沿袭元制,属直隶省赵州。
民国二年(1913年)柏乡县改隶大名道。
民国十六年(1928年),撤销大名道,直隶省更名河北省,柏乡县属河北省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柏乡县属河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伪华北委员会设冀南道,驻邢台,辖柏乡等34县。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建立柏乡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十一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析冀南道设顺德道,仍驻邢台,辖柏乡等15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柏乡县属中共冀南四专区。
1949年8月,中共恢复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柏乡县改隶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柏乡县,併入隆尧县。
1962年1月,析隆尧县复置柏乡县,仍隶邢台专区。
1967年12月,邢台专区改邢台地区,辖柏乡县等1市17县。
1993年6月30日,邢台地区改为邢台市,辖柏乡县等2市2区15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柏乡县辖3个镇、3个乡,2个社区、121个行政村。
区划代码 乡镇 | 面积 人口 | 所辖行政村 |
---|---|---|
130524100 柏乡镇 | 50.3平方公里 39287人 | 前三里村、后三里村、石家庄村、路蔡庄村、凌家桥村、北关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南关村、张家庄村、路家庄村、方鲁村、东刘村、西刘村、赵庄村、东路村、西路村、赵家庄村、刘家场村、巨鹿庄村、南阳村、北阳村、北滑村、南滑一村、南滑二村、小南滑村、小南阳村、东北鲁村、西北鲁村、朵村、南孙村、北孙村 |
130524101 固城店镇 | 52.4平方公里 40733人 | 崔家庄村、北天村、吕菅村、南江村、正元寺村、三十里村、北江村、西苏村、北小京村、城阳村、固南村、固北村、南马村、北马村、东小京村、常乐村、市中村、西马村、西黄泥村、中黄泥村、北黄泥村 |
130524102 西汪镇 | 36.6平方公里 32757人 | 西汪村、陈家庄村、驻驾村、驻驾铺村、寨里西村、寨里东村、东文安村、西文安村、东汪村、南鲁西村、南鲁东村、西里村、东里村、东南鲁村、中鲁村、西施庄村、东施庄村 |
130524200 王家庄乡 | 33.2平方公里 19106人 | 王家庄村、小里村、小里舖村、南营儿村、贾庄村、南张村、杨村、赵村、北瀑水村、南瀑水村 |
130524202 龙华乡 | 54.6平方公里 42215人 | 龙东村、龙西村、中町村、前渤海村、后渤海村、十五里舖村、马庄村、赵菅村、小鲁村、白楼村、耿家庄村、冯上京村、前黄村、后黄村、叩村、前张村、后张村、八里庄村、南郝村、北郝村、十里舖村、白阳村、神头村、营儿村、邢村 |
130524203 内步乡 | 32.9平方公里 19679人 | 内步一村、内步二村、内步三村、大汪村、韩村、马村、北大江村、南大江村、余舍村、孙上京村、刘上京村、赵上京村、胡上京村、王上京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柏乡县
柏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与宁晋县交界,南与隆尧县毗邻,西与临城县接壤,北与高邑县、赵县相连。县境介于东经114°36′—114°47′,北纬37°24′—37°37′之间,东西宽16.4公里,南北长24.4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柏乡镇建设路,北偏西距石家庄70公里,南偏西距邢台市50公里。
注: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柏乡县誌》、柏乡县政府网站、《邢台年鉴·2014》、《河北经济年鉴·2015》、《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5》上,柏乡县行政区域面积均为268平方公里;《邢台统计年鉴·2015》中,柏乡县行政区域面积为2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南偏西部,为河流沖积、洪积扇组成的山麓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9—67米,平缓倾斜,一般地面坡降为1—0.5‰。95%以上为平原,海拔在29—40米之间。西南隅小里岗为太行山丘陵东延部分,海拔45米以上,最高点为67米,地形呈馒头状隆起,面积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
气候
柏乡县属暖温带半乾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7℃。1月平均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4.9℃(1972年1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42.4℃(1979年6月13日)。
年平均无霜期187天,年平均日照2528.8小时,日均6.9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24.6千卡/厘米。
平均年降水量523毫米,年最高降水量1352.3毫米(1963年),最低降水量205.8毫米(1972年)。
水文
柏乡县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境内有1条行洪河道午河,由境内中南部自西向东横贯而过,上游在县城西南分为南、中、北三支,总流程29.16公里,设计行洪流量80立方米/秒。平均河宽35米,为季节性河流,历史最大行洪量196立方米/秒。全县河网密度为0.112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030万立方米。
土壤
柏乡县境内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5个土属,21个土种。西部重壤质土面积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南部和北部沙壤质土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零散分布的中壤质土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7%;分布全境的轻壤质土1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8%;东南部轻壤质潮土面积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大部分土地不沙不粘,疏通松透,耕性良好,熟化程度较高。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柏乡县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淡水和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以降水径流和河道客水为主,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015万立方米。全境多年平均降水量1.375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986万立方米,客水主要来自午河上游,三条支流多年平均来水量102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即浅层水总补给量,多年平均为4404.7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允许开採量为719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柏乡县土地总面积26014.2公顷, 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人多地少。
土地利用类别 | 面积(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
---|---|---|
耕地 | 19628.2 | 75.5% |
园地 | 1231.6 | 4.7% |
林地 | 36.21 | 0.1% |
城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 3497.3 | 13.5% |
交通用地 | 814.5 | 3.2% |
水域 | 389 | 1.5% |
未利用地 | 417.4 | 1.5% |
人口
年份 | 总户数 | 总人口 | 自然增长率 |
---|---|---|---|
1950年 | 19516 | 84400 | 19.21‰ |
1960年 | 22990 | 99408 | -13.35‰ |
1970年 | 26185 | 119921 | 22.42‰ |
1980年 | 31528 | 136400 | 14.26‰ |
1990年 | 39159 | 166103 | 9.91‰ |
2000年 | 42928 | 181104 | 3.86‰ |
2010年 | 48154 | 190225 | 6.79‰ |
2014年,柏乡县总户数65651户,户籍人口203583人,其中男性105526人,女性98057人;18岁以下48271人,18—35岁55068人,35—60岁66181人,60岁以上34063人;全县常住人口193777人,其中城镇人口73777人,城镇化率38.07%。2014年出生2794人,人口出生率14.34‰,出生人口性别比108.66:100;死亡1187人,人口死亡率6.09‰;自然增长160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5‰。
经济
综述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三次产业比重 | 财政收入 (万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
---|---|---|---|---|
1995年 | 6.5123 | 39.78:40.21:20.01 | 1416 | 1959 |
2000年 | 11.4066 | 27.44:46.36:26.19 | 3050 | 2931 |
2005年 | 16.2387 | 30.16:50.03:19.81 | 2083 | 3794 |
2010年 | 19.3911 | 28.68:46.99:24.33 | 4843 | 5578 |
2014年 | 30.1306 | 29.86:37.75:32.38 | 11173 | 8762 |
2014年,柏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亿元(在河北省132个县市中排名第131名),比2013年增长4.3%,三次产业比重29.86:37.75:32.38,人均GDP15587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4亿元,比2013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1.9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8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9.77亿元,占GDP的65.6%,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1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62元。
第一产业
综述
2014年,柏乡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45960人;有农业产业化龙头经营组织6个、龙头企业集团4个,农业产业化总量21.0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0.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9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4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9975亿元,比2013年增长11%。全县共培育农业特色品牌10个,其中5类11种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各类合作社达到127家。
柏乡县GDP和农业产值对比

农业
柏乡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8万亩,蔬菜年种植面积4.8万亩。特色农业形成了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优质麦种植基地和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其中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有2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形成了南江、大汪、驻架等十几个葡萄种植专业村,年产量5.7万吨,2013年产值突破2亿元。截至2013年,柏乡县有国家控股粮食储备库10个,储备量6亿斤(不包括2亿斤的玉米储备量),是全省县级库中储备量最大的县。
作物类别 | 播种面积(公顷) | 单产(公斤/公顷) | 产量(吨) | |
---|---|---|---|---|
穀类 | 冬小麦 | 14333 | 7385 | 105844 |
玉米 | 12860 | 7525 | 96767 | |
穀子 | 263 | 4084 | 1074 | |
豆类 | 大豆 | 561 | 3619 | 2030 |
薯类 | 甘薯 | 23 | 20435 | 470 |
油料作物 | 花生 | 1314 | 3645 | 4790 |
棉花 | 皮棉 | 382 | 974 | 372 |
蔬菜 | 叶菜类(菠菜) | 59 | 41576 | 2453 |
白菜类(大白菜) | 911 | 73117 | 66610 | |
甘蓝(捲心菜) | 13 | 49231 | 640 | |
根茎类(白萝蔔) | 25 | 76000 | 1900 | |
瓜菜类(黄瓜 冬瓜 西葫芦) | 198 | 62970 | 12468 | |
菜用豆类(四季豆) | 48 | 37292 | 1790 | |
茄果类(茄子 辣椒 西红柿) | 117 | 36906 | 4318 | |
葱蒜类(大葱 韭菜) | 1180 | 78736 | 92909 | |
其他蔬菜 | 45 | 44000 | 1980 |
2014年,柏乡县耕地面积19526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411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8040公顷,总产量20.58万吨;蔬菜播种面积2626公顷,总产量19.21万吨;有设施农业设施1001个,占地面积71公顷,实际使用面积67公顷。有种植业生产基地1个,种植面积2942公顷,联繫农户7629户。农用机械总动力347282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156台,小型拖拉机6154台,联合收割机607台;机耕面积15575万公顷,机播面积26020公顷,机收面积2407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7970公顷;化肥使用量13694吨,农药使用量160吨,地膜使用量43吨,农村用电量6675万千瓦时。实现农业总产值19.79亿元,农业增加值9.04亿元。
林业
2014年,柏乡县果园面积3000公顷,园林水果产量79995吨,实现产值4.32亿元;其中葡萄园2210公顷,产量66615吨,梨园468公顷,产量8400吨,苹果园296公顷,产量3909吨,桃园26公顷,产量558吨。全年人工造林(用材林)200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3万株,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760公顷,中幼龄林抚育面积660公顷;育苗面积26公顷,苗木产量38万株;生产商品木材120立方米。实现林业产值1071万元,林业增加值569万元。
畜牧业
畜禽类别 | 存栏数(万头、万只) | 出栏数(万头、万只) | 肉类产量(吨) |
---|---|---|---|
猪 | 6.59 | 13.56 | 9927 |
牛 | 0.19 | 0.16 | 231 |
羊 | 1.24 | 0.99 | 127 |
家兔 | 3.95 | 5.35 | 81 |
家禽 | 450.28 | 290.86 | 4480 |
2014年,柏乡县肉类总产量1.49万吨,鸡蛋产量3.89万吨,牛奶产量2606吨;有养殖业生产基地1个,销售产值3.25亿元,联繫农户2760户;实现牧业产值7.13亿元,牧业增加值1.81亿元。
第二产业
工业
柏乡县是传统农业县,工业经济相对薄弱。柏乡县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风电配件、铁路配件、泵件为龙头的机械装备製造业,以柏粮集团为龙头的粮食物流及深加工业和以东大特纸、三和滤材为龙头的特种造纸业“3+1”产业体系。
柏乡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面积21.18平方公里,2012年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划分为机械装备製造、粮食仓储物流、综合配套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五大主题园,2012年,入驻企业67家,固定资产总投资53.2亿元,项目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2.4亿元。
2014年,柏乡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34亿元,销售产值29.87亿元,资产总计18.3亿元,负债合计12.48亿元,营业收入28.58亿元,营业利润4265.5万元,利润总额4143.4万元,利税总额1.08亿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780人;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7.89亿元,增加值9.21亿元;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
建筑业
2014年,柏乡县有建筑业企业1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120人;签订契约额353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万平方米;消耗钢材72吨,木材108立方米,水泥3895吨,平板玻璃4400立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576平方米,竣工产值885万元;建筑业总产值3105万元。
第三产业
柏乡县形成了以汉牡丹园为龙头的汉牡丹文化旅游业,2012年起每年举办中国汉牡丹文化节。总投资50亿元的集文化、旅游、加工、贸易、影视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汉城文化产业园于2014年开园,有中国大汉牡丹国际博览园、汉皇宫、燕赵民俗文化村等子项目。
2014年,柏乡县有限额以上批发业法人企业3家,从业人员182人,营业面积320平方米,资产总计6534万元,商品购进额12.29亿元,销售额10.16亿元,营业收入10.13亿元,利润总额1630万元;限额以上零售业法人企业2家,从业人员26人,营业面积1160平方米,资产总计373万元,商品购进额1269万元,销售额1459万元,营业收入1375万元,利润总额92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5亿元,其中城镇9.87亿元,乡村7.18亿元。出口总额567万美元。201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4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3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44亿元。有固定电话用户13291户,行动电话用户116129户,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15734户。
交通
柏乡县地处交通要冲,古时有南北驿道、御路。现代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北距石家庄60公里,南距邢台4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天津400公里,济南、郑州、太原均在300公里以内。以柏乡为中心的400公里半径内,有北京、天津、郑州、济南、石家庄、邯郸六大机场和天津港、黄骅港。
柏乡县内交通以铁路、公路营运为主。
公路 京港澳高速穿境而过,在柏乡县境内全长14.49公里,设有16、17号出入口。107国道擦县西缘而过,境内全长3.03公里。另有镇固线(镇内—固城店)、宁高公路(宁晋—高邑)、山固公路(山口镇—固城店镇)、柏镇公路(东镇—柏乡)等县道。2014年,柏乡县公路里程350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8162辆;公车线路27条,公车运营车辆39辆,出租汽车54辆。
铁路 京广铁路从县西缘擦过,和临城县交界处有鸭鸽营站和镇内站,均为三等站。
管道 京(北京)邯(邯郸)天然气输气干线从县域穿过,在县城西侧4公里处设有3号阀室并引入县城和经济开发区。日供气2万立方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07年,柏乡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4所,其中高级中学、职业技术教育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乡级中学9所,在校学生30000多人。覆盖柏乡县62所农村中国小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11年柏乡县被教育部、河北省政府分别评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教育工作先进县”。
学校类别 | 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人) | 专任教师(人) |
---|---|---|---|
幼稚园 | 48 | 5073 | 388 |
国小 | 38 | 16314 | 931 |
国中 | 4 | 6821 | 436 |
高中 | 1 | 1816 | 133 |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2 | 1192 | 148 |
文化事业
2007年,柏乡县有县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文学艺术协会4个。2014年,柏乡县有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万册;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支出1244万元。
卫生事业
柏乡县构建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综合医院、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截至2007年,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53人、拥有病床16.39张。2007年全面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建6所乡镇卫生院并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97.91%。2014年,柏乡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5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6人;床位数750张。
科技事业
截至2007年,设有农业科研机构6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业技术推广站2个。2003—2007年,累计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30多项,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6个,市级12个,县级16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2011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2014年,柏乡县专利授权16件。
风景名胜
汉牡丹园
汉牡丹园位于柏乡县城北5公里,占地520亩,是河北省AA级旅游景区。园内的汉牡丹高丈余,枝粗如掾,开花千余朵,花大如莲,同株花朵形状各异,有单有双;平常年份花色粉红,长势茂盛,天下发生大事之年则开素白颜色之花,枝茎衰败;移至它地不活,人伤折之即手肿痛,具有传奇色彩。
汉牡丹园引进了国内外牡丹、芍药珍品九大色繫上千个品种,是中国科学院牡丹品种资源保护区。每年的4月15日至5月15日在汉牡丹园内举办中国汉牡丹文化节。
古鄗城
位于柏乡县固城店镇,赵武灵王于前323年肇建,是赵国北方战略要地,着名古战场,刘秀登基前后作为东汉政权的临时都城。故城土筑,略呈圆形,城垣8公里,现仅有残垣依稀可见。
鄗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基称帝之地。当年刘秀髮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千秋亭
位于十五里舖(旧名光武庙村)北100米处,公元25年刘秀在此登基称帝,建立东汉政权。遗址呈边长150米的正方形,因砖厂烧砖取土破坏严重,仅南部存部分高台。
贞节碑
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崇光寺
崇光寺原名宗圣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是北方规模较大的皇赐佛教场所。2008年1月出土唐代圆雕石佛一尊,通高3.45米,雕琢精美,生动传神,极富艺术魅力。柏乡县规划在汉牡丹园西侧重建崇光寺。
古蹟遗址
遗址 | 南滑遗址(鄗历王墓)、鄗城遗址(王莽城)、千秋亭遗址、赵菅遗址、赵村遗址、杨村遗址 |
古墓葬 | 冯唐墓、贾谅墓地、正元寺古墓、吕兆熊墓、坚镡墓、焦旭墓、刘知远墓、魏裔介墓、东小京古墓群 |
碑刻 | 贾母贞节碑、张楫碑(张君德政碑)、贞节碑堂记、百寿图、大友堂石志、北齐墓誌、灵应石刻、灵应碑记、玉台寺碑、乡规民约碑、汉光武帝祠庄诸碑、赵惟卿墓志铭、地藏菩萨经幢、魏裔介墓誌、魏裔介夫人墓誌 |
槐阳八景 | 古鄗旧址、光武遗蹤、高庙晴云、左海碑阴、虹桥新涨、泲水流清、太行晚翠、慎斋书院 |
文化
非遗名录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保护级别 |
---|---|---|
柏乡汉牡丹传说 | 民间文学 | 省级、市级 |
招子鼓(掸子鼓) | 民间舞蹈 | 省级、市级 |
火神会 | 民俗 | 省级、市级 |
柏乡汉牡丹花会 | 民俗 | 市级 |
汉牡丹传说
传说一位寺僧(一说拾粪老头)黎明时见到一对童男童女从天降至弥陀寺,没于台阶下,男化作芍药,女作牡丹,生长十分茁壮。许多年后刘秀被王莽军追杀逃难至此,躲进寺内,被牡丹花的枝叶遮盖住身子,从而躲过追兵搜捕,遂在寺内断墙题诗一首。汉牡丹的盛名由此流传开来。
招子鼓
招子鼓

招子鼓,又名掸子鼓、召子鼓,有三百多年历史。鼓手击鼓时身着统一鲜亮的仿古服饰,背背鸡毛掸子。掸子鼓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鼓点和章法。总体归纳,全章有五大章节二十几小节,不同章节有不同寓意,如《大叙排》、《小叙排》、《四大串》寓意风调雨顺、五穀丰登、喜乐开怀、举杯畅饮;《上下桥》寓意行善积德、福星临门;《鸡上架》寓意勇敢勤劳。
火神会
柏乡火神会起源于柏乡县东南部的小里舖村,规模大、影响範围广。明末清初时村民为保存火种而建火神庙,整年香火不断,逐渐形成了火神会。祭祀仪式从正月初八早上开始,先把火神爷请到村东彩棚里上香布施,下午表演娱神,晚上进行烟火表演、号佛,最后把火神送到会首“大头”家里供奉。会员吃素食,有特色祭祀供品“七道供”。
方言
柏乡话属冀鲁官话石济片中的邢衡小片,部分声母韵母发音与国语不同,如:声母j、q、x分别读作z、c、s,bi读作bei,huo读作he,chun读作chui,ce读作chai,“淋”读作“伦”,“去”念成“气”等等。语法方面,常用“哩”代替国语中的结构用语“的”、“地”、“得”;介词“往”、“向”、“被”常用“朝”、“叫”替代;连词“和”、“与”常用“给”替代;另外将国语中的“很”、“特别”等用“可”作为谓语的状语,并用“哩”尾于中心词后,如“今天可热哩”;县境西部靠近临城县的居民方言将一些形容词既做谓语又充补语,如“今天热啊热哩”。
节令
春节 | 同全国多数地方 |
正月初五 | 俗称“破五”。五更放炮(崩穷);打扫卫生(穷气);停止走亲访友(避穷) |
正月十二 | 包饺子象徵捏老鼠嘴;晚上在门前点篝火象徵烤老鼠爪:意为防鼠患 |
元宵节 | 同全国多数地方,大规模观灯之风不甚普及 |
正月十六 | 民间文艺表演;晚上在街门口烧供在神位上的柏树枝(烤柏灵火),烤手烤屁股防生病 |
二月二 | 前晚草木灰撒墙基以避毒虫;早饭吃麵条“挑龙头”;早晨不到井里打水,防“撞龙头”造成大旱 |
清明节 | 上祖坟,扫墓培土,上供香,烧纸钱 |
端午节 | 俗称“五月单五”。家家户户改善生活,多吃水饺;节前三四日新婚女子的娘家人向婆家送粽子、蚊帐、凉蓆等物 |
中秋节 | 同全国多数地方 |
重阳节 | 同全国多数地方 |
十月一 | 晚辈上坟祭扫已故长辈;少数有在坟前烧用五色彩纸剪贴成的衣服(送寒衣) |
参考资料来源 |
着名人物
焦旭(生卒年不详),字明锐,金沃州(赵州)柏乡人。大定三年(1163年)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先后任安喜县主簿、大兴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后迁都水监,因治河有功授西京路转运使。
张居敬(生卒年不详),元柏乡八里庄村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德能均佳,被荐举为官。最初在太子孛儿只斤·海山府邸中做事,历官徽政院都事、中宪大夫、都转运使。官至靳州路总管,正三品衔。
吕兆熊(?—1628),明官员。字恆伯,柏乡人。万曆十四年(1586年)进士,先后任崑山知县、兵科给事中、陕西巡抚、户部侍郎等职。崇祯初除南京户部侍郎,未赴而卒。着有《奏疏遗稿》4卷。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北直隶柏乡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政治家、经学家,被誉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清朝入关后首科进士。历官工兵二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年仅四十岁时鬚髮皆黑,人称"乌头宰相"。着有《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等,总称《兼济堂文集》。
魏荔彤(生卒年月不详),字念荔,清柏乡县人,魏裔介之子,清代医家。历官内阁中书凤阳同知、漳州知府、江苏常镇道台、江苏按察使。嗜古学,勤着述,罢官后杜门点校四库七略,着有《怀舫集》三十六卷,《大易通解》十五卷,附录一卷。
李胜素(1966— ),河北柏乡人,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工青衣、花衫,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嗓音清亮甜美,表演规範自然、文武兼备,艺术造诣极高。
现代柏乡名人还有原天津警备区司令滑兵来,全国劳动模範、全国道德模範尚金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