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郓城县
郓城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居于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之间,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乾冷,雨雪稀少。截至2018年,郓城县辖1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县政府驻地唐塔街道。截至2017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27.9万人。
隋开皇十年(590年)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立郓城抗日县政府。2010年,撤销郓城镇,设立郓州、唐塔街道。县政府驻郓州街道,今迁唐塔街道盘沟路30号。郓城县有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两个客货站;日东高速、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在城境内交汇。郓城县知名人物有宋江、晁盖、彭丽媛、轩尼诗。郓城县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水浒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荣膺“中国好汉之乡”称号。郓城县是闻名全国的“戏曲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2019年3月,郓城县被水利部公布为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7年,郓城县生产总值完成364.2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2.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3.09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3.4%、9.3%和10.6%。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郓城县
- 外文名称:Yuncheng County
- 别名:郓州
-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区
-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菏泽市
- 下辖地区:18个镇、2个乡、2个街道
- 政府驻地:唐塔街道
- 电话区号:0530
- 邮政区码:274700
-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
- 面积:1643平方公里(2010年)
- 人口:127.9万(2017年)
- 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3.3℃ 降水量694.7毫米
- 着名景点:水浒文化城、肖堌堆古文化遗址、唐塔公园、黄泥岗遗址
- 火车站:郓城站、郓城南站
- 车牌代码:鲁R
- 行政区划代码:371725
- 地区生产总值:364.27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
夏代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庇(故城在县城北肖固堆一带),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
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冬,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誌》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春秋时期,鲁成公四年冬,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郓城县誌》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又云:“郓始于春秋。”《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秦朝,郓城县境内有郓、廪丘等城邑。
西汉时于郓邑西分置黎县(治今陈坡)、廪丘县(治今水堡),同属兖州东郡。
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济阴郡。
三国时郓地属兖州东郡廪丘县。
晋朝为濮阳国廪丘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于万安县置郓州。开皇十八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 5 州 32 县。贞观八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
五代郓城县改属济州。
北宋属济州济阴郡。
郓城--乡镇区划

金大定六年(1166年)徙治盘沟村,即今县城。属济州。
元属济宁路。
明属兖州府。
清属曹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曹濮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于省。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建立郓城抗日县政府。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郓南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建立郓北试验区(县级),上述三县区属鲁西二专署(后改晋鲁豫边区十七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郓北试验区和郓南县(其地入郓鄄巨菏办事处,后改临泽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析郓城、巨野、菏泽三县各一部置郓巨县,隶属同郓城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郓城县改郓北县,析原郓城、郓巨、南旺三县各一部另置郓城县,隶属不变。
1949年郓北县併入郓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
1952年撤平原省,随菏泽专区归山东省。
1958年撤销菏泽专区,改属济宁专区。
1959年复置菏泽专区,郓城又还属。1967年属菏泽地区。
2000年,属菏泽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郓城县辖18个镇、2个乡、2个街道,分别是黄安镇、武安镇、杨庄集镇、张营镇、黄泥冈镇、丁里长镇、郭屯镇、随官屯镇、南赵楼镇、唐庙镇、玉皇庙镇、潘渡镇、候咽集镇、程屯镇、双桥镇、李集镇、张鲁集镇、黄集镇、陈坡乡、水堡乡、郓州街道、唐塔街道。县政府驻地唐塔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郓城县位于山东西南部,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属华北平原。地处範围为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东临济宁市的梁山县和嘉祥县,南与巨野县、牡丹区相连,西与鄄城县为邻,北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全境南北最长约44.39公里,东西最宽约35.71公里,总面积164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地貌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沖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5000—1/10000,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
气候
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乾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郓城县矿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5.30毫米,降水量10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64.8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02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2.60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82亿立方米,综合补给模数与可利用模数分别为19.1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和13.4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全县水资源量为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的14%;全县亩均占有水资源量227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2%。客水资源黄河流经邪城西北部,长34公里,为重要客水资源。2003年后,从黄河引黄水量逐年减少。地下水全县淡水面积1357.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30%;微成水面积215.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0%,主要分布在陈坡乡、玉皇庙镇、程屯镇等乡镇。
矿产资源
郓城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煤成(层)气、石油、天然气、地热、砖瓦用粘土、陶粒用粘土、地下水、矿泉水等10余种。邪城煤田为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整装煤田一巨野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478.15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30.81亿吨,可采储量8.37亿吨其中地质储量占巨野煤田探明储量的55.30%。主要煤种为气煤、肥煤三分之一焦煤,局部有天然焦,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值、高挥发分,属典型的“三低两高”煤种,为优质动力用煤和炼焦配煤。全县境内有4对矿井,自南至北分别为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郭城煤矿,其中,赵楼煤矿井田面积143.36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0.75亿吨,可采储量2.54亿吨,煤种以三分之一焦煤、气煤、气肥煤为主局部有天然焦;郭屯煤矿井田面积69.32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7.83亿吨,可采储量1.76亿吨,煤种以气媒、气肥煤为主;彭庄煤矿井田面积67.19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47亿吨,可采储量0.32亿吨,煤种以气媒、气肥煤为主;邪城煤矿井田面积198.28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10.76亿吨,可采储量3.75亿吨,煤种以三分之一焦煤、气煤为主,另有天然焦类资源储量4.28亿吨,可采储量1.72亿吨。
植物资源
郓城县全县境内能够在野外白然越冬且能够通过播种、桿插、埋根、嫁接等方式繁殖后代的林木(包括乔木、灌本及术质藤本)有44科73属111种。作为用材树栽培较广泛的有:中林46杨、1-107杨、l-69杨、中薄1号杨、L35杨、中菏2号杨、沙兰杨、1-214杨等欧美杂交杨品种和泡桐、毛白杨、旱柳、白榆、刺槐臭椅、苦袜等。作为果树或其它经济树栽培的有苹果(新红星、烟富3、烟富10、日本红富士、金帅、红将军、华硕、中秋王等优良品种)、梨(红梨、红香酥、红皮梨、黄金梨、圆黄梨、锦玉梨、晚秋黄梨等)、桃(迎箱红、秋形、黄桃永莲7号蜜桃等)、杏、李子葡萄、枣、柿以及桑、杞柳、紫穗槐、白蜡、花椒等。作为风景观赏树栽培的有雪松、蜀松、月季、槐、龙爪槐、合欢、垂柳、大叶女贞、法桐、紫薇、紫叶李、木槿、龙柏、银杏、木瓜、大叶黄杨、栾树等。
土地资源
2018年郓城县全县土地总面积1633.2311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31099.54公顷(耕地面积113507.89公顷,基本农田98501.87公顷),建设用地28884.7公顷,未利用土地3338.87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27.9万人,2017年全县出生 人口15574人,人口出生率为12.16%。,死亡人口6962人,死亡率5.4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2%。
经济
综述
2017年,郓城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8.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2.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3.09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3.4%、9.3%和10.6%。产业结构进一步最佳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0:52.96:36.54,与2016年11.44:52.76:35.80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0.94%,第二产业占比提高0.20%,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74%;人均生产总值32990元。
2017年,郓城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9.65亿元,比2016年增长10.3%。第一产业投资1.7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87.18亿元, 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投资87.18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投资70.75亿元,同比增长11.0%。2017年,郓城县投资结构进一步最佳化:全县一二三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8:54.60:44.32,投资结构的持续最佳化。
2017年9月23日和11月3日,郓城县召开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和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现场会。全年实现脱贫17452户、36060人(不含死亡和自然减少)。
第一产业
2017年,郓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2.46万亩,比2016年增加4.79万亩,增幅1.93%;粮食平均亩产896.4斤,比2016年增产52.6斤,增幅6.23%;粮食总产达到22.63亿斤,比2016年增加1.73亿斤,增幅8.28%,粮食总产位列全市第二名,连续六年突破20亿斤大关。
2017年,郓城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5.1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5%;林牧渔业实现产值21.98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71%。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8.24亿元,可比增长3.4%。
2017年,郓城县造林面积1.3万亩,年末实有林业用地面积25.9万亩,年末林木蓄积量148万立方米。
2017年,郓城县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
2017年,郓城县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县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04.16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9.40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36.91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1.07万台。机耕面积176.2万亩,机电灌溉面积271.38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6.40亿千瓦时,比去年增长0.3%,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5.52万吨,地膜覆盖面积47.25万亩。
第二产业
2017年,郓城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比2016年新增94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1.82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年工业总产值996.85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6.47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税138.67亿元,增长20.9%;实现利润92.80亿元,增长26.2%.
2017年,郓城县供电量完成28.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工业用电量1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第三产业
2017年,郓城县房地产投资稳中略降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97亿元,比2016年下降2.7%。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完成26.24亿元,同比下降6.1%,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7.5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3.73亿元,同比增加0.89亿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12.4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52.2万平方米,比2016年增长23.7%;房屋竣工面积60.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0%。
2017年,郓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79亿元,比2016年增长9.7%。消费品市场中城镇实现零售额165.91亿元,增长9.5%;乡村实现零售额33.88亿元,增长10.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151.10亿元,增长9.3%;餐饮收入21.27亿元,增长10.6%。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10亿元。
2017年,郓城县完成进出口47635万元,增长10.0%;其中:出口43120万元,进口451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790万美元。
2017年,郓城县完成邮政业务收入9816万元,增长19.75%;通信业务收入4.69亿元。年末移动用户到达80.59万户,宽频用户到达20.13万户,固话有效用户3.29万户。
2017年,郓城县旅游消费总额21.2亿元,同比增长25.7%;接待游客298万人次,同比增长35%。
交通运输
2017年,郓城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025万吨,货运周转量834722万吨公里,客运量169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9081万人公里。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两个客货站;日东高速、 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在城境内交汇;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纵横成网;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在郭城设有站点。
政治
郓城县县长 | 谷永强 |
郓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 董良峰 |
领导信息统计截至2019年4月,参考资料来源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郓城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1.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7.83%,研发经费投入4.6亿元,同比增幅7%。2017年度申报专利量628件,有效发明专利63件,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
民生事业
2017年,郓城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2.4%。扶贫攻坚扎实推进,6.05万人实现脱贫。城南水库基本具备蓄水条件,净水厂主体竣工;3处乡镇供水分中心投入运行,196个村、19.8万名民众喝上了自来水。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郓城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65个,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36个,民间艺术学校3所,农家书屋651个,民众业余演出团体(队)680个。截止2017年底,文物保护单位省级11处、市级34处、县级108处。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郓城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15处,在校生20.04万人,其中:定点国小168处,在校生12.6万人;初级中学45处,在校生7.2万人;普通高中6处,在校生2.2万人;职业教育中心、聋哑学校、进修学校各1处。全县现有教职工12104人,其中专任教师11436人。
郓城县新建扩建了8所城区学校,6所建成招生,新增教学班165个;完成“全面改薄”工程261处、24.1万平方米,38所学校食堂实现后厨亮化、快速检测;新建公办幼稚园36所;招录中国小教师258名、硕士研究生45名。
医疗卫生
2017年,郓城县加强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全县22处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乡镇执法队,并明确了5名卫生计生监督员,在村级明确1041名专兼职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协管员。截至2017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含卫生室)571所,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8332人,拥有医疗床位5604张,其中执业医师1998人,注册护士2088人。完成了县医院新院选址,改造乡镇卫生院3处,招录医护人员81名。
社会保障
2017年,郓城县新增城镇就业1.96万人,按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4亿元。新建改造乡镇敬老院11处、村级养老机构43处。整合资源救助困难民众7.5万人次、贫困大学新生268名;为4564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或长寿补贴172万元,为7068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613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200套。
体育事业
2017年,郓城县体育事业发展,共获得88枚奖牌,其中,金牌、银牌、铜牌分别为31、30、27枚。
历史文化
水浒文化
郓城人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历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俗话说,梁山一百零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作为《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和晁盖都是郓城人。宋江是今郓城县水堡乡人,元人杂剧〈坐楼〉词中,就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话,如今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等古蹟犹存。晁盖家住郓城县晁庄,在晁氏家谱中,北宋末年有“晁盍”其人,因晁盖造了皇帝的反,在续家谱时,把“盖”字的草头去掉,写成“盍”(“盖”字的繁体字为“盖”),这叫做砍头入谱。《水浒传》中,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引人入胜,黄泥岗就是现在郓城的黄堆集,至今村东还有一个大土岗,上有明朝石碑一座。
姓氏文化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春秋周敬王十二年(前508 年),濮州陈甫迁郓境内建村陈,其后裔散居四处建村,原陈庄遂名老陈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郓城境内定居最早的姓氏。汉朝丞相张良生前看中了郓城的风水,死后葬于郓城西北境,其后裔用其字“子房”建村守墓,成为郓城境内较早的张姓。据侯咽集镇孟胡同《 孟氏族谱》 载:唐朝末年,其始祖孟达从梁山迁居郓境内的姜庄,后姜姓外徙,孟姓人丁兴旺,改村名为孟胡同。可见,姜、孟亦为郓地较早的姓氏。宋建隆二年(961 年),疏通了五丈河(即今宋金河),水运复兴,郓境从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东东部等地迁入晁、吴、殷、芦、祝、丁、梁、刘、孙、杨、徐、戴、燕、魏、边、张、施等20 余姓。明朝为开垦荒地,自明洪武元年(1368 年)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 年),大批山西、河南、安徽等地人迁入郓城。以及从江苏、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浙江等地陆续迁入邢、陈、史、郑、吕、罗、杨等50 余姓。清朝顺治和康熙年间,皇帝鼓励开荒,外县、外省人继续向郓境迁移。又有多种姓氏陆续迁入郓城。清鹹丰十年(1860年)从山西迁来谭氏,居于郓城县南25公里(先南赵楼乡谭庄村)。1990 年人口普查,郓城县姓氏共有266个,姓李、刘、王者最多。
戏曲文化
郓城县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涌现出了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李艳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代表性传人刘桂松、开瑞宝,着名的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爱霞。原山东省柳子剧院院长现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青年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武兰香、陈凤英,豫剧十大名旦章兰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
山东梆子《打金枝》

郓城是山东枣梆的发源地、全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柳子戏的发祥地,也是鲁西南流行最广的剧种山东梆子、两夹弦的发祥地。 目前历史最长的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山东梆子剧团也是在这里。
枣梆在郓城又称“本地”,郓城是枣梆的发源地。
柳子戏在郓城又名弦子戏,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戏曲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东柳”就是山东柳子戏。郓城县是当今柳子戏的发祥地。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山东梆子在郓城又称“梆子戏”“捨命梆子”“大戏”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徵,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郓城是山东梆子发祥地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製成电视艺术片。”
郓城还是两夹弦在鲁西南一带的发祥地和根据地,境内北词两夹弦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风俗
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还称“耍龙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也是民间杂耍的项目之一,在郓城颇为兴盛。郓城舞龙花样很多,其套路有:“游龙戏水”、“二龙戏珠”、“九节翻肚”、“巨龙叩首”等等。舞龙时奏民族锣鼓乐《闹长沙》、《紧校场》等,回龙时则奏舒展明快的《回龙曲》。县宋江武术院舞龙队,配有大型龙灯两条,队员40余人。
斗鸡

斗鸡
郓城斗鸡,俗名咬鸡,古称唆鸡。郓城斗鸡因产于郓城县而得名。斗鸡表演,也是郓城民间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活动,其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公元前800年,春秋战国时期《列传》《春秋左氏传》中就有斗鸡的记载。郓城斗鸡活动兴盛。中国农业电影製片厂两次来菏泽,分别拍摄了《斗鸡》和《鲁西斗鸡》两部记录影片。1990年,郓城曾派出斗鸡参加了北京龙潭庙会斗鸡邀请赛,以十战七胜的成绩夺魁。
斗羊
郓城人斗羊历史悠久,民风喜好,每年都有大规模斗羊活动,周边县市都有爱好者参与。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10年,郓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馆藏文物1400多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0余件。境内有肖堌堆商代古文化遗址、苏庄汉墓群、五代唐塔、金代名相史惟良墓等。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遗蹟、遗址较多,宋江故里的宋坑、宋井、宋林、智取生辰纲的黄泥岗等古蹟犹存。
主要景点
肖堌堆古文化遗址
肖堌堆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李集乡大杨集村东约300米处,遗址西距黄河1500米,其主要文化内涵表现为大汶口、龙山、乐石。商、周、汉文化的遗存,是古代人类聚居之地。肖堌堆高8米,曾有明、清建筑,如三皇庙、阎罗殿等,现存遗址面积3200平方米,遗址土呈灰黑色,暴露的石器、陶器残片。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
万人堌堆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位于武安镇飞集村西南500米处,系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义军部分将士聚葬处,义军约七千人,聚尸一处。现存公墓封土直径约16米,高4米。
黄泥岗遗址
黄泥岗遗址,位于郓城县城东三十五里黄堆集村。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保存有一块黄堆集出土明朝万曆年间石碑,碑文记载:“详考在宋徽宗崇宁年间,环梁山者八百里皆水也,堆北距梁山六十里许,为水浒南岸,古称为黄土岗,即此处也。”一块镌有“黄泥岗”字样巨石,立于村头路边,旁边一块石碑上详细记载了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经过。曾出土草泥砖、支纹瓦等文物,经考鉴定属汉代文物,此证明汉代即有人在此居住。
宋金河
宋金河,又名“宋江河”,位于山东省郓城县东侧,距县城2公里。宋金河,宋代称为广济河,后周称五丈河,明清以来称宋江河。1964年修浚八里河后,使唐店至八里河有一段成为一座中型水库,1976年正式命名为坝头水库(现称宋金河水库)。
宋江故里
郓城是《水浒》英雄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依据名着《水浒》的旅游资源丰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盖故里东溪村,吴用老家车市,智取生辰纲之地黄泥岗等都分布在郓城。
1985年,宋江武校于郓城建成,现名为宋江武术院。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奖牌900多枚,是郓城一颗耀眼的明珠。
唐塔
唐塔,又名观音浮屠,原观音寺塔,据考为五代时建。观音寺塔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现存四层,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券顶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景窗。为古代郓城十景之一。
水浒文化城
水浒文化城是由宋江武校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一处集宋江武校的的武术交流、水浒文化街的风情展示和狗娃艺术团精彩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已于2007年五一开始接待游客,景点内容包括"英雄之门"、"状元宿舍"、"宋江武馆"、"朱贵酒店"、"忠义祠"、"古筝坊"、"天王祠"、"鲁锦作坊"、"水浒纸牌印刷"、"水浒文化博物馆"、"戏楼"等二十多个景点,集中展示了水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水浒英雄故里的遗风。
佀公祠堂
佀公祠堂系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户部尚书佀钟祠堂,位于城南佀楼村。祠堂为四合院式建筑,为明代创建,后经多次添建重修,始成规模,现存山门、大殿、东西配房及耳房。大门为清代建筑,大殿为主体建筑,明代始建。殿内原有紫檩屏风,为孔府所赠,高4米,长10米,镶有金饰,其上绢本书画为名人笔迹。
名优特产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优良的地方绵羊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育率高、产肉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裘肉兼用等优点。郓城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是全国小尾寒羊生产基地。
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产于鲁西南。郓城县是鲁西黄牛的中心产区和山东省鲁西黄牛繁育基地县。曾有“山东膘牛”的美誉,出口日本、欧洲、南洋地区。
青山羊
青山羊是着名的羔皮品种,产于鲁西南地区,郓城县是青山羊集中产区和商业部定名的猾子皮、板皮生产基地县。
刁东古筝
刁东古筝据《山东风物大全》载,“古筝”始于秦代,渊源于瑟。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菏泽郓城一带。唐筝多为12弦,元、明、清时期为14、15弦,几经改革研製,现刁庄古筝品种已发展到16、18、21、23、26弦。
郓半夏
郓半夏,又名麻疙瘩、老鹳眼、芋头、天落星、无心菜,为天南星科植物的乾燥块茎。半夏入药始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有“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郓城肠衣
郓城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製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
柳编製品
柳编製品是郓城县的传统手工工艺。柳编製品和种类繁多,为出口工艺品。远销德国、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着名人物
彭丽媛: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夫人、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着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少将军衔),总政歌舞团第一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第一批“政府津贴”,曾先后三次荣立二、三等功。
彭丽媛

轩尼诗:中国钢琴轻音乐演奏家、创作人、编导及製作人。轩尼诗钢琴曲轻音乐作品、轩辕黄帝文化产业创始人。
马兴瑞: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实践五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海洋一号”卫星前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房爱卿:黑龙江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毕业,经济师、商务部副部长。
陈进行:经济学研究生,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宋江

高玉潮:农学学士,经济师。任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
董忠堂: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任仲义: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刘传谨:菏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菏泽市牡丹区委书记
宋江: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首领,历史上他是北宋宣和年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
张宪周:清殿试为武状元。
佀钟:明官员,历任御史,大理寺丞、右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夏继泉:夏莲居居士,字溥斋,号渠园。中年以后专修净业,改名莲居,又号一翁。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20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继刘遗民、杨无为、王龙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际清之后的又一净宗在家大德。汇集《大乘无量寿经》5个版本为一部,被世界净土宗奉为圭臬。
王殿玉:民族器乐演奏家,擂琴艺术创始人,字逐袭、洁尘,生于山东郓城县徐桥村,为“二夹弦”、“山东琴书”伴奏。被誉为“希有之奇才、罕见之绝技,丝弦圣手”。
梁仞仟:原名梁于振,原济南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兼济南高中党支部书记。
杨建亭:中将军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政委、中共北京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