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县
邯郸县,原为河北省邯郸市辖县,环邯郸市区近郊,东临永年和肥乡两县(现已分别撤县设区),南与磁县和成安县接境,北与原永年县(现为永年区)毗邻,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处。
邯郸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河北省省内为第二积温带。四季分明,冬季漫长,降水偏少,气候乾燥而严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气候湿润而温热;春季回暖快,昼夜温差较大,多西南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山区常有过早霜冻出现。
2014年,邯郸县总人口30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包括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侗族、朝鲜族、傈僳族、高山族、藏族、白族、水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邯郸县主要景点有古石龙、月爱寺、广济宫、圣井岗、吕祖墓、紫山、九龙湖等。
2015年,邯郸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38945万元,占全年计画的101.2%,超收1649万元,可比增长1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15万元,占全年计画的100%,超收9万元,可比增长12.1%。
2016年9月30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邯郸县,原邯郸县下辖地区分别划归邯山区和丛台区,邯郸县至此废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邯郸县
- 外文名称:Handan County
- 行政区类别:市辖县
- 所属地区:河北省邯郸市
- 下辖地区:南堡乡、河沙镇、代召乡等
- 政府驻地:南堡乡东小屯村
- 电话区号:0310
- 邮政区码:056100
-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南部
- 面积:346.46平方千米
- 人口:30万人(2014)
- 方言:晋语-邯新片
-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向半乾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黄粱梦吕仙祠,圣井岗,新世纪水上乐园等
- 机场:邯郸机场
- 火车站:河沙镇站等
- 车牌代码:冀D
- 行政区划代码:130421
建制沿革
商代,邢台为祖乙之都,邯郸县辖域为畿辅之地。
战国时,为赵国国都。
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置邯郸郡。
汉高帝五年复置赵国,邯郸始为县,属赵国(郡国)所辖地之一。
汉景帝三年,废赵国复置邯郸,辖邯郸县。
辛莽时期,更名桓亭。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改属广平郡,一直持续到北魏末。
北周时期併入邺县。
隋初,易阳县更名邯郸县。
隋开皇十六年邯郸县属磁州。
唐武德元年属紫州。唐武德六年改属磁州。
贞观元年改属洺州。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属广平郡。
宋改属磁州。
金改属邢洺路。
明清两代,邯郸县属广平府。
民国十七年,邯郸县直属河北省。
1938年,邯郸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区第三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1939年,成立邯永肥县。同年底划出肥西区,复称邯郸县。
1941年,邯郸县隶属于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第十二专区。
1946年4月,邯郸市、邯郸县分置。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冀南第三专署改为河北省邯郸专员公署,邯郸县属邯郸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邯郸县属邯郸专区。
1958月,撤销邯郸县,併入永年县。
1962年12月,复置邯郸县,仍属邯郸专区。
1968年,改邯郸专区为邯郸地区,邯郸县属之。
1978年,改邯郸地区为邯郸行政公署,邯郸县属之。
1984年1月,邯郸县改属邯郸市。
2016年9月,再次撤销邯郸县,原邯郸县下辖乡镇归丛台区、邯山区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邯郸县辖2个镇、5个乡:尚璧镇、河沙镇镇、南吕固乡、南堡乡、代召乡、兼庄乡、姚寨乡。
2016年9月30日,将原邯郸县的河沙镇镇、南堡乡、代召乡划归邯郸市邯山区管辖,将原邯郸县的尚璧镇、南吕固乡、兼庄乡、三陵乡划归邯郸市丛台区管辖。
邯郸县政区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邯郸县
邯郸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隶属于邯郸市,环邯郸市区近郊,东临永年和肥乡两县,南与磁县和成安县接境,北与永年县毗邻,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地处华北平原南部,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处。
地貌
邯郸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河北省省内为第二积温带。四季分明,冬季漫长,降水偏少,气候乾燥而严寒;夏季短促,降水集中,气候湿润而温热;春季回暖快,昼夜温差较大,多西南大风;秋季降温急骤,山区常有过早霜冻出现。
水文
滏阳河穿过邯郸县,邯郸县境内滏阳河右岸有一分洪道:支漳河,境内滏阳河左岸还有三条支流:江渚河、沁河、输元河。
气候
邯郸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向半乾旱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按自然季节分,春秋两季短,冬夏两季长。春季54天,夏季110天,秋季58天,冬季143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邯郸县土地总面积279.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975.48公顷。
矿产资源
邯郸县境内无烟煤地下储藏量达 3.4亿吨,其中优质无烟煤储量1.6亿吨。铁矿石远景储量2291.7万吨。邯郸县在代召乡境内开採的地下水温度高达70℃。
水资源
邯郸县境内有滏阳河、支漳河、输元河、沁河、渚河五条河流,邯郸县境内总长94公里。邯郸县有小型水库12座,总蓄水能力1281万立方米。这几条支流上有二座小型水库:康庄、北牛叫水库,有八座小水库:北狼沟、北里庄、八合、北高峒、吝家河、四清、中庄、洋井水库;其中有五座废弃水库:北狼沟、北高峒、吝家河、四清、中庄水库;现状年邯郸县有二座蓄水闸:邯磁蓄水闸、王安堡橡胶坝。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邯郸县总人口30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包括回族、满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彝族、黎族、侗族、朝鲜族、傈僳族、高山族、藏族、白族、水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
政治体制
姓名 | 职务 |
潘利军 | 政府县长 |
张才芳 | 政府常务副县长 |
冯晓梅 | 政府副县长 |
王川 | 政府副县长 |
刘志强 | 政府副县长 |
孔凡运 | 政府副县长 |
段国强 | 政府副县长 |
经济概况
综合
2011年,邯郸县生产总值完成178.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8元,同比2010年增长20.8%。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7.1:49.1:43.8调整为6.8:47.6:45.6。
第一产业
2011年,邯郸县建设了10万亩良田增产、4万亩穀子提质增效、2万亩杂交棉间作套种增效工程。小麦种植面积达24.9万亩,平均亩产427公斤,比2010年亩增50公斤;玉米种植面积25.8万亩,平均亩产530公斤,比2010年亩增84公斤;邯郸县食生产实现“八连增”。邯郸县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家,其中省市级示範社8家。赵都鲜果、富民奶牛等一批省、市级示範合作社先后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邯郸县规模奶牛养殖场总数达到19家,建成机械化挤奶厅25个,投资1050万元,丛北联村供水和7个村单村供水工程,解决了15个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二产业
2011年,邯郸县完成投资1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5.2%。加大各项名牌争跑力度,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着名商标8件,申报认定省级着名商标1件。邯郸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139.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60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5%;实缴税金12.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7%;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0%。预计入统工业增加值完成52.4亿元,工业完成总产值达到24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8.5%;实现利润11.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3%。
2012年,邯郸县投资2亿元实施了宏凌公司煤改气等37个节能减排工程,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加大户村、康庄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整治力度,投资4000余万元,高标準完成了28家重点企业的47个项目治理,有效促进了主城区环境质量改善。
第三产业
2013年,全力推进春生物流等25个总投资110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市场带动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特色餐饮街区创建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新增阳光集团和美食林集团农家店5家,升级改造农家店56家,新建、扩建4家综合服务中心。投资5000万元,对紫山景区和吕仙祠周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4亿元,增长15.4%。实施了中道商业广场等33个总投资186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各类服务中心64个,农村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加快旅游业开发步伐,投资2500万元,改扩建紫山、天下第一龙等景区,紫山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天下第一龙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16万人(次)。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1年,邯郸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2%,达到8969元,每年均递增8.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2.5%,达到4306元,每年均递增8.8%;邯郸县人均储蓄由5294元提高到9100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15.5和25.1平方米提高到25和30平方米。
教育事业
2011年,邯郸县投资1000万元,改建5所公立幼稚园,新建2所标準化学校;加快推进邯郸县一中迁建。改建34所学校、46栋校舍;扩建6所学校和5所幼稚园;配备专用校车15辆,确保了学生交通安全。高考成绩再创佳绩,万人口上线率连续9年位居全市各县之首。
文化事业
2011年,邯郸县依法管理县域内音像、图书、网路、歌舞、娱乐演出、印刷六大文化市场的任务。邯郸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56家、其中音像7家、图书经营单位3家、网路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场所19个、印刷经营单位18家。成功举办了紫山放歌、《龙文化与邯郸》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科技事业
2003年,邯郸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7%。1998年邯郸县首次创建并进入“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3年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对科技进步先进县的覆核验收。
医疗卫生
2011年,邯郸县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全面提升村卫生室档次和水平,“六统一”一体化管理率达到100%;健全完善邯郸县卫生系统信息平台,实现“一卡通”;加快实施县医院迁建。为80%以上的目标人群免费提供常见妇科疾病普查;为符合政策计画怀孕的农村夫妇免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社会保障
2011年,邯郸县实施残疾人救助工程。免费为邯郸县所有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所有贫困缺肢患者安装假肢;免费为0-14岁的聋儿配备助听器并进行语训,为所有贫困低视力残疾人提供助视器。住房保障工程。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认真做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审核上报,确保应保尽保;帮助80户农村住房困难户和优抚对象修缮或新建住房。
基础设施
2011年,邯郸县实施乡村道路改造工程。投资6700万元,修建县乡村道路20条、90公里。开展了黄粱梦滞洪区扩容改造、支漳河和滏阳河整治等重点工程,高铁东站及各项附属设施顺利竣工,并于2011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全年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54万平方米,完成各类进地2.03万亩,使全市22个项目顺利落地,为邯郸的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将环卫管理範围延伸至县域全境,为邯郸县225个村统一配备了垃圾清运车,组建专业环卫队,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邯郸县在全省环境容貌整治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常张策村”经验在全市推广。投资3500万元,高标準实施了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重点工程,植树15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4万亩。投资3600余万元,改造升级刘南线、黄工线等17条县乡道路,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3公里。新民居建设扎实推进,硬化乡村街道54万平方米,11个示範村建设进展顺利。
红色文化
邯郸县姚寨乡田寨建有红色文化园、邯永第一位中共县委书记故里、邯永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诞生地、邯永第一支抗日游击大队诞生地、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马厮旧址、韩荫亭传略碑、韩荫亭雕像、樾荫轩、樾廊等设施。
田寨红色文化园

风景名胜
月爱寺 | 月爱寺 月爱寺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寺院遗址之一,始建于北周大定辛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它位于邯郸东北九公里处的邯郸县尚壁镇西尚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另外在村北有耕地七十余亩。据传说建寺之初,该寺住持法名“月爱”故此而得名。 |
![]() | 吕洞宾墓 吕洞宾墓亦称吕祖墓,在邯郸县南吕固乡南吕固村东的吕翁祠内,是1986年农曆二月初四发现,经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后初步确定的,全墓是大青石条彻成,墓底是尺余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 |
圣井岗 | 圣井岗 圣井岗位于邯郸市西效5公里处,紧邻309国道,交通便利,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庙宇布局严谨,是比较完整的道教庙院之一。庙宇始建于元代仁宗延佑二年盛建于清距今陆百余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百余间,塑像二百余尊,是一组罕见的泥塑群体。 |
![]() | 圣井岗龙神庙 圣井岗龙神庙位于河北省邯郸县户村镇肖河村东北。据《邯郸县誌》载,圣井岗龙神庙始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明、清两朝屡有重修。圣井岗为历代祈雨之所,明、清两代均有帝王派员祈雨,清代皇帝先后五次为庙加封号、赐金牌。现存银、铜、锡、铁祈雨牌113块,碑刻三通。该庙占地面积16余亩,为南北中轴线布局,轴线上布置有:牌坊、戏楼、山门、前拜殿、前殿、莲池、九龙桥、圣井亭、后拜殿、后大殿,另外在山门前建有旗桿一对,山门两侧建钟鼓楼,后部建有道房、东西配殿等。现存建筑均为小式硬山、悬山布瓦顶建筑。建筑密集900多平方米。龙神庙对研究古代祈雨、气候状况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
![]() | 学步桥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原为木结构,明代万曆年间改建为五孔石桥。桥身长32米,宽9米,高8米,两旁的拦板和望柱上雕刻有历史故事和狮、猴等动物图案,雕刻精美。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龙头。古桥旁边有一座“邯郸学步”的石雕。 |
![]() | 涧沟遗址 涧沟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涧沟村,遗址为沁河环绕,与百家村、齐村隔河相望,面积1万余平方米。1957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时代和商文化遗存。龙山时代文化遗存被商代文化层叠压,遗蹟有灰坑、陶窑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陶以磨光陶为主,另有泥质红褐陶。纹饰最多是磨光或素麵,篮纹、方格纹较多。器类有鬲、罐、盆、壶、器盖等;商代文化层发现窑址2座,发现陶、石、骨器。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等,器类可辨者有罐、盆、鬲等。 |
![]() | 罗敷潭 罗敷,是古代十八美女之一,是赵国邯郸美女的象徵。邯郸,自古就是佳丽之地,人杰地灵、美女如云。罗敷除具有“歌美、舞美、步美、貌美”的众多美女形象外,更重要的是罗敷的“德”美。她不畏-、不慕权势,是一个美丽善良、冰清玉洁的民间美女。她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当她被赵王迁追至黑龙潭时,她悲愤至极,为保自己清白,她只能沉潭遗恨、扑潭而亡。过去,潭边桑田数百亩,松柏成林,杨柳成行。潭的上游,泉眼遍地,泉水常年细流,从潭上落下,叮咚有声,如音乐般美妙动听。一到雨季,雨水顺山而下,汇至潭根,猛然跌下,水声轰鸣,震天动地,几里以外可闻其声,形成壮观的罗敷潭瀑布。 |
![]() = | 广济宫 广济宫始建于明,盛于清,分南北两院,与吕仙祠东西相对,使黄粱古蹟堪称一方之冠。年久失修,风雨剥蚀,兼遭兵燹之苦,这座古建渐显破残脊,百孔千疮之老态,睹此景者,无不叹惜。八九年春,始于旧址重修广济宫,民众集资,促其大成,使古殿重现新颜。主殿供奉无生0,第二殿供奉伏羲、女娲,阳为伏羲,阴为女娲。后伏羲女娲结为夫妻遂衍生出九十六亿皇胎儿女,落入红尘,遂成“人间”。红尘世间,风雨多变,凶吉莫测,皇胎儿女历尽苦难,无生0动了恻隐之心,决定将他们分三批救出苦海,于是欲以法船渡之,即为“普渡众生”,无生0也成为民间宗教中心唯一的至尊天神。 |
龟台遗址 | 龟台遗址 龟台遗址位于邯郸县户村乡户村村北沁河南岸的台地之上,其东南有涧沟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遗址东部和北部断崖商暴露有灰坑等遗蹟,文化层厚0.5-1米。1957年秋,北京大学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共分九层,包括龙山时代、先商、周和汉代文化堆积。龙山时代陶器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两种,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等,器形有鬲、甑、鬹、豆、盆、罐等;先商文化遗存陶器以夹砂灰褐陶褐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鬲、鼎、瓮、罐、盆等;西周时期陶器有鬲、豆、盆、甑、瓮、缶、罐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着名人物
韩荫亭(1912-1979),曾用名韩樾,邯郸田寨人,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投身革命,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一年任省立十三中党支部委员,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县首任县委书记,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员。努力创建中共组织,积极宣传抗日救亡,领导贫农团,组织过工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中共永年县委军事委员,永年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支队营长和营教导员。他率部在广阔的平原上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收复永年城,受到邓小平表彰。率部参加漳南战役、香城固伏击战,受到刘伯承称讚。1939年5月和赵海枫偷袭广府城日军时韩荫亭受伤,后脱离部队在家乡组织自卫团进行抗日,率部参加马军营伏击战,围堵顽敌石友三战斗,东辛寨战斗,袭黄粱梦车站,袭日军警备所。1940年10月接受党的指示,打入敌营,坚持抗日斗争。韩荫亭利用身份之便,随时除姦杀敌、製造敌匪矛盾,促其自相残杀、甘冒生命危险,掩护军区首长、勇担护送任务,及时提供情报、除掉反共顽匪,营救我方人员等传奇活动,受到了八路军首长宋任穷、陈再道、高厚良等高度评价。一九四五年八月后任八路军平汉支队司令员,独立三团团长,率部歼灭日伪军,解放临洺关,解放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郸。一九四七年南下作战,屡立战功。解放后,历任广东省农垦厅副厅长等职,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一代英豪韩荫亭于一九七九年三月在广州逝世,国家领导人王震、赵紫阳等同志送了花圈,国家农林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600多人参加了韩荫亭同志的追悼会。
韩荫亭传略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