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咤庙(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哪咤行宫)
哪咤庙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占地2000平方米,由山门、太子殿、哪咤洞三部分组成。这里古木葱郁,风景绝佳,是中国着名的城市森林公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哪咤庙
- 地理位置: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
-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 门票价格:2元
- 组成:由山门、太子殿、哪咤洞
- 其它:东南沿海及台湾
简介
通过海峡两岸的共同考证,认定翠屏山的哪咤行宫为中国唯一的哪咤(三太子)祖庙,每年来此寻根祭祖的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侨胞络绎不绝。1998年哪咤行宫应邀赴台访问,三太子金身绕台岛半年,突出了祖庙地位,2000年来翠屏山观光进香祭拜的台胞人数递增了40%
据台湾宗教管理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有各种宗教寺庙,教堂约两万座,登记有案的寺庙有9225座,其中道教官庙7289座,占79%,它们都分别以主、次神的关係供奉着三太子,而主把神是哪吁(三太子)即中擅元帅的宫庙就达二千余座,有三太子信徒600余万人,占台湾人口的25%。凡来祖庙祭拜的台胞有一习俗就是要连续进香三年,因此在台湾有较为固定的巨大客源市场。宜宾除三太子祖庙外,还有太子石、龙骨石、天池、还生阁、金光洞、陈塘关等多处三太子足迹。
寺庙寻访
哪咤出生在江油市城塘关,完全是有充分的历史资料和文物遗存可以证明的。为了寻访“哪咤文化”,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专程从江油城区乘车北行14公里到达大康镇,再沿盘山公路蜿蜒前进约3公里,来到了山顶一处水塘边,这儿不显眼地竖立着一块小石碑,上刻似隶似楷四个大字“城塘关界”(清《康熙字典》出版前用字不规範,亦作陈塘关),头挽髮髻,身着白色道服的刘至元老道长热情地介绍说,这石碑是才从水塘中打捞出来的,不知刻自何年。
再沿公路上行约50米,便见一条宽约四五米,长约800多米的较为平坦的走道,当地人称“跑马梁”,说是当年城塘关总兵,哪咤的生父李靖闲时溜马的地方。走道的右手边是陡峭的山坡,从此俯视山下,数十平方公里的土丘、树林、塘埝、田地、水渠、农舍、小路和大道尽收眼底,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走道左侧是层层向下的梯田坡地,水田中还留着密密麻麻的谷桩和一捆捆稻草,相传这是城塘关将士操练之地,原本为三四平方公里的大平坝,由于三千多年的地质变化,逐步形成了窝凼。
跑马梁尽头左边,匍匐着一尊餐桌大的石龟,正昂头舞爪向北方爬去。龟背上驮着一座高约2米、宽1米的大石碑,碑上刻着“城塘关”三个雄浑的行楷大字。从石龟前左转步入一条小路,前行约50米,便见一排青瓦火砖平房前一口古井,井口长满了苔藓和蕨类植物,探视井底,一股清新甜润的香气沁人心肺,精神为之一振,喝上两口,忙道:“舒服极了!”
刘道长为我们打上井水后手扶着轱辘说,清代的《江油县誌》就写有这口井,说它“随涪水清浊”,山上如久不下雨,只要七八百米的山下涪江涨水变混(浑),井水也要随江水颜色变化,这井水可能直通300多公里远的松潘县雪宝顶涪江源头。刘道长还说,相传古时候山上有9口水井供驻军取用,现仅发现3口,另一口在两米远石坎下的稻田边,果然还依稀可见井盖,还有一口在以东约七八米处的菜地中,夏天山下涨水季节,菜地中要喷出碗口大,一两尺高的水柱。
哪咤庙

惊叹之中,刘道长取出一张城塘关原貌示意图(彩色照片)接着介绍说,城塘关在鼎盛时期,从界石处由西向东约1公里长、七八百公尺宽的山坡平地上,曾建有山门、灵祖楼、斗姥殿、八仙殿、坤元殿、轩辕殿、伏羲神龙殿、三清殿、玉皇楼、太子宫、观音阁、送子殿和高堂观等主体建筑,供奉着365位神象,还有华表、戏台、客堂、斋堂和单房等30多间生活用房。山上原有三四十座历代古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被移作它用,其它宫观房舍也年久失修,逐步湮没。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开明,当地信徒于1992年后在原址上重建了哪咤殿(太子宫),1998年,从遂宁县长乐观回到城塘关,一边宏扬道教,一边用中草药偏方为人义务治些疾病,受到民众尊敬,纷纷捐资建庙,四年多来已集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三清殿,目前正在重修观音殿,计画之后再建玉皇楼。说到这,刘道长向东侧一指,我们顺着手指方向看去,不远处的凹形山窝里,果然矗立着一座面宽20多米,分为7间的黑白色高大建筑,虽仅初具规模,但在绿树掩映下仍显出几分庄重、神秘。
沿“三清殿”左侧林间鸟道登上了大殿后山顶上的玉皇楼遗址,在野草树丛中寻觅时,竟意外地发现了四根石柱在地平上的断层面,连线四个点刚好呈现一个长方形,传说这里曾建有玉皇楼是言之有据的。接着,沿着起伏的山脊南行50米,来到另一个小山包上,山顶是篮球场大小一块平地,站在地边向东望去,山下武都坝子里的江河、公路、街道、厂房、田地和水渠一览无遗,历历在目,由此,想起了清代江油知府沈锐先生的一句古诗——“欲问禅关寻吏隐,红尘又逐马蹄忙。”
正思度间,刘道长指着山腰一处较平坦的树丛中说,那是李靖总兵府所在地,我们如今脚下这地方,民国时还有残缺的城墙,侧边造有“箭楼”,归哪咤习武之用。再转身进入几年前重建的哪咤殿里,只见约两米高的哪咤塑像高居正中,小英雄左拳紧握,右手高举乾坤金圈,似乎要砸碎人间一切邪恶。塑像后上方高挂着一块长约2米、宽约0.6米的大红绸布横幅,上绣“护国佑民”四个金色大字,至此,笔者顿时开窍,小英雄哪咤几千年来受人喜爱,香火不断,原因正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哪咤庙(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山哪咤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