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山黑陶製作技艺
龙山黑陶製作技艺是山东省古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过程比较複杂,它是选取地下一种红褐色儘是天沙粒及其它杂质的粘士,经过滤后再用清水浸泡、发酵沉澱,然后放入绞泥机中绞拌3---4遍 ,将绞拌好的粘土揉成团状后拉坯、磨光、雕刻阴乾等大体需要十二道工序,约需25天左右烧制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龙山黑陶
- 所属地区:山东济南章丘
- 遗产级别: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基本信息

文化遗产名称:龙山黑陶製作技艺
所属地区: 山东 · 济南 遗产编号:Ⅷ-36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章丘市
遗产级别: 市
所在地区
龙山位于山东济南章丘,龙山文化驰名中文,龙山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之久。因一九二八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命名,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它採用高温渗碳方法自然烧制而成,具有“黑如漆、亮如镜、硬如姿、声如磬、礴如纸”等特点,尤其黑陶中的蛋壳陶,壁厚仅为0.3毫米,最厚处仅有0.1毫米,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一绝。
工艺发展
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代表,距今约五千年。1928年,考古学家首次在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发现龙山黑陶,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其中尤以蛋壳陶为绝品,“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壁厚仅为0.3毫米,最薄处仅有0.1毫米,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一绝。在世界陶艺中,唯有此地烧制出的陶器呈油亮的纯黑色。龙山后人一直试图恢复古人的制陶绝技。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在制陶艺术家和众多能工巧匠的努力下,终于渐渐掌握了黑陶製作技艺,製作出包括黑陶编磬在内的数百种黑陶艺术品,黑陶开始走向世界。
製作过程

黑陶的製作过程十分複杂,制陶人选取当地深层黏土和黄河淤泥,捣碎过筛用清水浸泡,再过滤、沉澱、发酵,然后经千百遍的揉压,成为可以制陶的极坚韧的陶泥。经过制陶师双手拉坯、阴乾,巧手姑娘们手工精心磨光、雕刻,乾透后,再经一周左右的木炭烧制、出窑雕刻共十几道工序,历时一个月左右才能烧製成一件黑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