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是距今5000〜400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继仰韶文化后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区别于仰韶文化的彩陶,它以黑陶和灰陶为特徵,所以又称“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文化。
此外在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内蒙古老虎山文化、西藏昌都卡诺遗址、江南的良渚文化也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在龙山文化中更突出和加重。石器工具进步,并有玉器和红铜生产工具,家畜种类中除猪、狗、鸡外,还增加西部来的羊和马。证明当时中国东、西部之间文化和实物交流频繁。更为重要的是在龙山文化时代,城堡大量出现,水井也开始出现,其中在陶寺遗址中,除石器、陶器外还有一大批独特的、精美的玉石礼器、装饰品和木漆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龙山文化(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