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古风·燕昭延郭隗

古风·燕昭延郭隗

《古风·燕昭延郭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十五首(一本为第十四首)。这是一首以古讽今,感慨怀才不遇的五言诗。此诗用借喻手法,通过燕昭王筑台尊礼郭隗、招聘贤士的历史故事,反应当时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为了享乐,他们不惜珠玉买笑;对待贤士却是弃之如尘埃,养之以糟糠。前四句写燕昭王求贤若渴,而群贤毕至的故事,阐明理想的明君贤臣对贤才应有的态度。接着诗人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现实,理想的明君贤臣和现实中的权贵对贤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处以黄鹄为喻,坦率地表露了自己的愤激心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古风·燕昭延郭隗
  • 创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古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燕昭:即燕昭王。延:聘请。郭隗:战国时燕国人。据《史记·燕昭公世家》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修筑宫室给郭隗居住,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②黄金台:据《上谷郡图经》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③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燕昭王招徕天下贤士时,由赵入燕。
④邹衍:亦作驺衍,战国时着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⑤奈何:怎幺,为何。青云士:指身居高位的人,即当权者。《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显的人。
⑥买歌笑:指寻欢作乐。
⑦举:高飞。黄鹄举:相传春秋时鲁国人田饶因鲁哀公昏庸不明,自比为“一举千里”的黄鹄(古书中“鹄”、“鹤”常常通用),用“黄鹄举矣”,表示要离开鲁国。

白话译文

燕昭王延请郭瑰,高筑起了黄金台。剧辛从赵国投奔燕国,后来邹衍也从齐国奔来。可是如今的当政者,却弃我如同尘埃。他们宁肯花珠玉来买歌看舞,却以糟糠养贤才。此刻我方明白,黄鹤为什幺要远君而去,千里高飞独自徘徊。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将离开长安时所作。因仰慕尊重人才的燕昭王,对当权者不重用贤士而不满,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燕昭王礼贤下士,是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景仰的贤王,郭隗等得遇明主,被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士阶层所羡慕。李白用燕昭延郭隗典所写的诗不只一首,大多是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古风·燕昭延郭隗
这首寄慨而抒怀的五言古诗,开篇四句即以燕昭王求贤的典故入诗,其旨意是十分明显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郭隗、剧辛、邹衍皆为当时之名士。据《史记·燕世家》载:燕昭王以被齐国袭破为耻,决心招揽天下贤士以报齐仇,郭隗对燕昭王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意思是君王要想招贤揽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比我贤能的人都会不远千里来归附于君王。燕昭王立即为郭隗筑宫室并以师尊之,又筑高台,置千金于上以延请天下贤士,这样一来,剧辛、邹衍、乐毅等名士皆纷纷而至,燕国遂强大。在这四句诗里,李白即表达了自己对燕昭王的仰慕,也显露了自己对郭隗等贤才得遇明主的企羡,而生不逢时的喟叹也充溢了字里行间。如果说前四句旨在颂古中透露出自己的愿望和企羡,而中四句则意在讽今中表明自己的激愤和不平。“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青云士,原指立德立言的高尚之人。语出《史记·伯夷传》:“闾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意思是出身低微的人,只有依靠高尚的人才可能扬名人世而不被埋没。细味诗中的“青云士”,诗人是反其意而用之,恰恰是指那些无德无才的尸位素餐者,他们既无能辅佐君主,又无德选贤任能,有才华有抱负如李白者,就只能被弃置复弃置,终生不见用。而“珠玉”二句更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前句讽刺他们挥霍无度、荒淫奢侈,后句揭露他们贤愚不分、黑白颠倒,与《古风·登高望四海》中“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同意,至此,诗人已把自己对现实政治、对最高统治者的清醒认识,昭昭于天下。“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结出诗人自己终究不能忘情于世事,他不忍去国他游,也不愿归隐山林,独自徘徊于苍天白云之下,没有知己,形单影只。“黄鹄举”典出春秋时代田饶与鲁哀公事。田饶久事鲁哀公而终未得重用,于是他就对鲁哀公说:“臣将去君,黄鹄举矣。”鲁哀公问他何为“黄鹄举”?田饶解释说:鸡有五德,忠心围绕在君周围,君主却要把它杀了吃掉,这是因为鸡离君主太近,伸手可得。而黄鹄一举千里,来到君主这里“食君鱼,啄君黍梁”没有鸡的忠心却受到君主的宠爱,这是因为黄鹄(即天鹅)来自远方,难得见到的缘故,因此我也要离开你,远走高飞。这样,田饶离鲁赴燕,被燕王立为相,治燕三年,天下太平。鲁哀公悔之不及。李白与田饶不同之处在于他对他的国家一往情深,不被世用,也不肯离开,故而他痛苦、他激愤,他牢骚满腹,他写诗作文以抒积郁,这正是他的可敬、可爱之处。

名家点评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萧士赟注:太白少有高尚之志,此诗岂出山之后,不为时相所礼,有轻出之悔欤?不然,何以曰“方知黄鹄举,千里一徘徊”?吁!读其诗者。百世之下,犹有感慨。
《唐诗正声》:
叹权贵之不重贤才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孟庄曰:“珠玉”二语,骂世亦直。
《李太白诗醇》:
严云:“珠玉”二句慨痛,一字一泪。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天宝元年(742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古风·燕昭延郭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