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伦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历史曾称大泽、俱轮泊、阔连海子、虎图泽、玄寞池、库楞湖等。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突厥、鲜卑、蒙古等民族繁衍生息于此。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扎赉诺尔区之间,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41公里,平均宽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面积233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亚洲中部乾旱地区最大淡水湖,为构造成因的矿化度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淡水湖。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繫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伦湖及其周边水繫于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呼伦湖
- 英文名称:Hulun Lake
- 别称:达赉湖
- 所属水系:内蒙古自治区
- 地理位置:呼伦贝尔西北部
- 主要支流:克鲁伦河
- 类别:淡水湖
- 湖面海拔:545.6米
- 平均水深:约5.75米
- 最大水深:8米
- 最大宽度:41公里
- 平均宽度:32公里
- 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
- 湖长:93公里
- 湖泊面积:2339平方公里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 门票价格:40元
- 开放时间:08:00~18:30
- 建议游玩时长:2-4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7月至9月
名称由来
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北齐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
呼伦湖石碑

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蒙古语“哈溜”的谐音,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命山、河、湖、泉名称的古老习惯为两湖命名。
地理概况
地理环境
呼伦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和满洲里市扎赉诺尔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0'10''~117°41'40'',北纬48°30'40''~49°20'40'',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内蒙古第一大湖泊。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将呼伦湖与贝尔湖沟通,形成了同一个水系。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长轴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湖长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平均宽32公里,湖周长447公里,面积2339平方公里,呼伦湖水域与周边湿地总面积7680平方公里。湖面水位最高时海拔545.59米。呼伦湖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冬季封冻期达170天~180天,最大冰厚为1.3米。
呼伦湖
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範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缩小时,成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当湖面扩大时,它就成为一个外流的吞吐性湖泊。呼伦湖的水质变化亦主要取决于湖水量的增减: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成为排水湖,含盐量降低,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持续减少,水位不断下降,只吞不吐,甚至与外流河联繫中断而变为内陆湖,此时湖水含盐量增高,甚至会变为微鹹水湖。绝大多数时期的呼伦湖为外流淡水湖,湖水注入黑龙江,pH值为8.5。
呼伦湖

地貌
呼伦湖是有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呼伦湖区在海拉尔盆地中的最低部位。呼伦湖区处于其中的湖积沖积平原,湖盆不深,四周起伏不大,地层多覆盖着第四纪沉积物。本区的地貌可划分为湖盆、低山丘陵、湖滨平原和沖积平原、河谷漫滩及高平原几种类型。呼伦湖西岸为山峦和悬崖陡壁;东岸和南岸地势平坦开阔。湖底为泥底,地形平坦,多为细砂砾层。湖泊周围多沼泽地、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部分湖滨有现代形成的沙滩,其组成颗粒较均匀圆润,地形上向湖盆缓缓倾斜。
气候
呼伦湖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位于中高纬度温带半乾旱区。冬季从10月上旬开始至翌年5月上旬,长达210天。春季从5月上旬开始至6月旬止,持续50天左右。夏季从6月下旬开始至8月上旬止,共44天。秋季从8月上中开始至10月初止,60天左右。冬季严寒漫长,春季乾旱多大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霜冻早。年光照充足。
呼伦湖

呼伦湖地区年平均温度分布是北端和远离湖岸温度较低,西南端或近湖岸温度较高。满洲里、湖北岸扎赉诺尔和东南端的阿木古郎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西南端的阿拉坦额莫勒年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是大兴安岭以西年平均温度最高地带。湖北岸与南岸相比,年平均温度相差0.5℃左右。最冷月1月份极端低温为-42.7℃(满洲里)。由于呼伦湖水体热容量大和强烈的蒸发作用,湖面水温低于气温,湖沿岸温度低于周围陆地。冬季封冻后湖面气温与周围气温相近。湖水11月上旬封冰,次年5月初解冻,冰层最厚可达1m以上,是我国封冻期较长的一个湖泊。
呼伦湖区冬季水汽压虽小,但由于气温低饱和水汽压也小,相对湿度仍较大,在70~ 80%之间。春季降水少,空气乾燥,是全年相对湿度最小的季节,平均在47%左右;夏季降水多,空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相对湿度达65%~73%;秋季气温下降,相对湿度略高于春季,在58%~66%之间。
历史演变
在距今二千五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原始呼伦湖移向乌尔逊河以东至辉河一带。距今大约二百至三百万年,随着地壳的持续挤压,在现今湖区东西两侧产生了两条由北向东的大断层。呼伦湖地区因此成为该区域最低的地区,原始呼伦湖从乌尔逊河以东至辉河之间移回现今呼伦湖的位置上。在此之前,呼伦湖面积远大于当代呼伦湖面积。距今一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前,呼伦湖地区的气候由温热多雨转为冰川气候。距今约一万年前,冰川气候消失,气候逐渐转暖变乾。现代呼伦湖形成。《山海经》、《唐书》等古书中的记载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呼伦湖面积的变化。呼伦湖在清末的一段时间又乾涸,剩下几个小水泡和大量的湿地。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到1976年,呼伦湖又有一个扩大的过程。呼伦湖是一个伸缩性的吞吐湖泊,从出现起,呼伦湖的面积和境域在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就具有独有的周期性变化特徵。
呼伦湖通过达兰鄂罗木河连通黑龙江的上游河段(海拉尔河)。1958年~1962年,与湖相通的穆得那亚河被堵塞,湖水上涨2.5公尺。1958年的湖水上涨导致达兰鄂罗木河威胁到邻近的扎赉诺尔煤矿,政府先后在达兰鄂罗木河筑坝三处来堵塞河道,但筑坝导致湖水反而不能顺利外泄,后又採用修建人工河的办法使湖水外泄,工程称为“达赉湖近期泄水工程”,南北两端仍利用达兰鄂罗木河旧河道,中段开凿人工河,从东边绕过扎赉诺尔煤矿。这段被叫作“新开河”的人工河于1965年开工,1971年9月8日竣工,全长16.4公里,铁路桥以南河底宽15米,桥以北河底宽22米。人工河南端建湖水进口闸,防止防海拉尔河水位高时灌入呼伦湖,延续了达兰鄂罗木河调节呼伦湖水位的作用。
水系
呼伦湖水系属于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水系。呼伦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承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呼伦湖湖底构造特殊,有30多处泉眼,提供地下水补给。呼伦湖地表水系由呼伦湖、哈拉哈河、贝尔湖、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新开河及连通于呼伦湖和额尔古纳河的达兰鄂罗木河等河流组成。其中,河长100公里以上的有3条;20~ 100公里以内的有13条;20公里以下的共64条。全流域大小河流共80条,河流总长度为2374.9公里,总流域面积(国内部分)37214平方公里。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主要补给河流,新开河与达兰鄂罗木河为主要调节河流。
吞吐河流

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自西而东到佐修奴勒庙附近进入中国境内,向东流经阿敦础鲁苏木、阿拉坦额莫勒镇注入呼伦湖。全长1264公里,在中国境内长约206.44公里。克鲁伦河两岸被半荒漠的小山和丘陵所围绕,河谷宽约3000米—5000米,河面一般宽40米—90米,河道比较弯曲,河滩、湿地和沼泽较多,地表径流不发育。水深2米左右,以夏秋流量最大。
乌尔逊河,发源于贝尔湖北岸,北流注入呼伦湖,长223公里。上游为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哈拉哈河,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河流两岸地形平坦,河宽60一70米。河漫滩上苇柳丛生,湿地较多。河两岸牧业发达。
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
生态资源
呼伦湖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区域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呼伦湖及周边水系在2002 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路”。呼伦湖面积大,与多条草原河流沟通;地处高纬地区,气温低,对湖体浮游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湖体构造特殊,露出30余个泉点,有地下水补给。因此,呼伦湖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
水生生物
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多种藻类、芦苇和浮萍。底栖动物有杜氏蚌和海螺等,水栖动物有海猫、鱼鹰、水鸭、大雁、天鹅等。湖中盛产鲤、鲫、白、鲶等30多种鱼类和白虾,为内蒙古自治区大型渔场。
此外,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成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丰富,成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地。
鸟类栖息地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种类繁多。
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5,主要有天鹅、雁、鸭、鹭等,其中不少属珍稀禽类。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大鸨、金雕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世界有鹤类15种,而呼伦湖保护区就有5种,白鹤、丹顶鹤、白枕鹤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
生态治理
问题
河流断流
呼伦湖缺乏水源补给,水位下降。由于蒙古国沙化过于严重,呼伦湖主要补给河流克鲁伦河在2007年年底与该国的600多条大小河流曾一度乾涸或断流。
呼伦湖鸟群

由于湖水乾涸,湖心亭距离湖水已有数十米的距离,人无需乘船只需步行便可。呼伦湖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
生态退化
由于气候乾旱等原因,湖体水位持续下降,水面减少约300平方公里,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的水位已经下降了约4.6米,平均每年下降50厘米。呼伦湖水域面积缩减了477平方公里,比历史最大面积2339平方公里缩减了20%。呼伦湖湖底平缓,下降1米会导致呼伦湖蓄水量大肆减少。2009年,呼伦湖蓄水量不足70亿立方米,比历史最大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矿化度上升
蓄水量减少使得水域污染严重,湖水Ph值由20世纪60年代的8.5上升为9.1,硷度由2.28每升毫克当量上升到11.09,含盐量由千分之0.7上升到千分之1.6。硷化的湖水让三种鱼类已经灭绝,它们是细鳞鱼、蒙古红幽和哲罗鱼。
草原沙化
数据显示,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130多万公顷,上升为我国第四大沙地,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沙带,3条沙带面积达88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4万公顷,半固定沙地6万公顷,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巴尔虎左旗草、沙、林的比例是8:1:1,而2009年已经变成6:3:1。新巴尔虎左旗三条沙带也已逐步发展成三块沙地。
呼伦贝尔草原三条沙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天气乾旱或过度放牧,而是沙俄对樟子松的过度砍伐:
1886年,沙俄攫取中东铁路修筑权,对新左旗境内铁路以南乌力吉图——哈拉乾图一条完整的樟子松林带进行了掠夺式砍伐,使这条基本上与海拉尔河平行的一直延伸到海拉尔西山的樟子松林砍伐殆尽,原本处于樟子松林固定的沙丘成为半固定沙丘,逐渐变成了沙带。
1999年至今,内蒙古气象局利用卫星遥感对呼伦湖水体进行了连续11年监测,2010年呼伦湖开湖时间比2009年晚5天左右。通过监测表明:呼伦湖面积在过去11年间不断萎缩,已不足1800平方千米,面积缩减约620平方千米;呼伦湖的水环境也逐年恶化,2010观测到的水位比2009年同期降低0.171米,透明度28厘米,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1厘米。
保护
1992年10月,在呼伦湖成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74万公顷,处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处的中国境内,属于跨国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蒙古国达吾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达吾尔斯克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了达吾尔国际自然保护区。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呼伦湖水资源配置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从海拉尔河引水,补充呼伦湖水量,恢复湖区湿地,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呼伦贝尔市启动“引河入湖”工程,直接从海拉尔河修建引水沟渠,将河水引入湖中。每年为呼伦湖补水7.5亿立方米,向沿途的牧区草原提供3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呼伦湖地区从事渔业的各单位同步进行封湖养鱼。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年5月30日,呼伦湖水位较最低年份水位上升1.77米,水域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204.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恢复到2002年时的面积,达到2043平方公里。湖面蒸发量与湖泊补给水量取得新的平衡,水位又趋稳定,北部重新与海拉尔河相通,呼伦湖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相关传说
上古时期,蒙古族部落里有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子叫贝尔。妖魔莽古斯带领着狼虫虎豹杀向了草原,他依仗头上带着的两颗神力无比的碧水明珠,肆虐着草原,河水被吸乾,牧草枯黄,牲畜倒毙。施放弥天的黑雾抢走了呼伦姑娘。贝尔为了草原,为了呼伦姑娘,与妖魔莽古斯拼杀。呼伦假意取悦莽古斯:“你头上的明珠若给我一颗,日后便应允你的愿望。”莽古斯忘乎所以,连声说好,把其中的一颗递给了呼伦。呼伦知道一颗珠子就是一汪碧水,为了滋润草原,她毅然把珠子放入口中,訇然化作茫茫碧水。莽古斯傻了眼,身上少了一颗珠子,神力减少了一半,贝尔追上了莽古斯,拉开张如满月之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心窝。贝尔缴获了另一颗明珠,带着胜利的喜悦四处寻找呼伦,这时才知道呼伦已化作滋润草原的女神。悲怆的贝尔发誓永远守护在呼伦的身边,当即吞下了另一颗珠子,顿时呼伦湖之南又出现一泓碧水。乡亲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两座湖分别取名呼伦湖和贝尔湖。
呼伦湖主题雕塑

主要景观
呼伦湖的八个着名景区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
旅游点
沿湖岸有多处旅游点,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宾士;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名小船在呼伦湖中垂钓。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碧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製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乾车等。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双湖鱼跃
“双湖鱼跃”是这儿独特的风景。每到7、8月份时,游人可到呼伦湖通往贝尔湖的一条河汊──鸟岗,你会看到成群的鱼儿,争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鱼栅前,欢跃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湖心岛
呼伦湖内有一个人工小岛叫“湖心岛”,1997年修建于呼伦湖小河口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景区的标誌性建筑。2003年,游人们曾泛舟到小岛上观景游玩。然而,自2003年起,随着呼伦湖水位逐年下降,小岛逐渐与岸边连成一体。2013年,呼伦湖水位持续上涨,“湖心岛”重回呼伦湖怀抱。
呼伦湖水位上涨、湖心岛重现,吸引了大量游人慕名而来。据了解,2013以来,进入呼伦湖景区的游客达到了30万人次,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万人次。
“湖心岛”婷婷立于湖上
呼伦湖水位上涨、湖心岛重现,吸引了大量游人慕名而来。据了解,2013以来,进入呼伦湖景区的游客达到了30万人次,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万人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呼伦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