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鹭鸶(罗隐的诗作)
《鹭鸶》是一首诗。原文为: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鹭鸶
- 创作年代:唐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者:罗隐
作品原文
《鹭鸶》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作者简介
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藉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罗隐(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鹹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勛郎中、给事中等职。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在唐朝末年,罗隐和许多人一样也想藉助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罗隐的才学确实出众,就连当时的宰相郑畋和李蔚都很欣赏他,但由于他的试卷里的讽刺意味太强,人也很狂妄,这使他在讲究谦虚的中国古代社会里非常孤立,考官们对他很反感。有次他投考时,正遇上大旱,皇上下诏求雨做法,罗隐便上书进谏,说水旱灾害是和天地一样共存的,无法立即消除,他劝皇上应该用心祈祷,那幺百姓的庄稼受灾再重也会感激陛下的。最后说,先皇和大臣们都不能为陛下出力,何况做法的又是几个无名之辈,他认为此法不可取。罗隐的话太直率,有些讽刺的意味,最后皇上也没有听他的。
点评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幺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贪官,你最终能骗得了谁,又能骗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