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干县
余干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与万年县接壤,西连南昌、进贤县,南与余江县、东乡县毗邻,北邻鄱阳县、都昌县。国土面积2331平方公里,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基本构成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2016年,余干县户籍总人口共108.3万。
2016年,余干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2亿元。
2017年,余干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全国房地产工作先进县、中国2017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先进县等荣誉。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余干县退出贫困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余干县
- 外文名称:YuGan County
- 别名:余汗县 乾越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中国 江西省 上饶市
- 下辖地区:8个镇、12个乡、1个垦殖场
- 政府驻地:玉亭镇
- 电话区号:0793
- 邮政区码:335100
- 地理位置:江西省东北部
- 面积:2331平方公里
- 人口:108.3万(2016年户籍)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
- 机场:上饶三清山机场
- 火车站:余干火车站
- 车牌代码:赣E
- 行政代码:361127
- 着名中学:江西省余干中学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汉置余汗县,南宋改为余干县。据《通典》:“越之西界,所谓乾越,越之余也。”据《旧唐书·地理志》:“古所谓汗越,隋朝去水。”王先谦曰:“汗乾字通。”余干,似指古越人之一部,一说“越人谓盐曰余。””
历史沿革
秦朝,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1年历史。以境处余水之干得名为余干县。
西汉,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王莽始建国初年(9年)改名治乾县。
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时,复名余汗县。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
明朝,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中华民国,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1949年05月,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
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
1968年0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
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余干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恢复瑞洪镇、黄金埠镇。
1985年04月,设立信丰、峡山乡。
1995年09月,撤销黄龙乡,设立黄龙镇。
1996年03月,撤销古埠乡、石口乡,设立古埠镇、石口镇。
1997年12月,禾斛岭垦殖场改制设立禾斛岭镇。
2001年12月,撤销信丰乡,划归石口镇;撤销峡山乡、杨埠乡,合併组建杨埠镇;撤销禾斛岭镇、九龙乡,合併组建九龙镇;将华林岗乡的流芳等6个行政村划归余乾镇。
2003年04月,撤销华林岗乡,成建制划归余乾镇管辖,并将余干镇更名为玉亭镇。
2003年10月,撤销邓墩乡,成建制划归社赓乡管辖;撤销梅溪乡,成建制划归瑞洪镇管辖;撤销五雷乡,成建制划归黄金埠镇管辖。
2004年06月,(1)将石口镇的乌泥、港背、铜鼓包村、以及常山村、的赵家析出,设立乌泥镇,镇政府驻乌泥村。(2)调整后,乌泥镇辖迎康居委会和乌泥一、乌泥二、乌泥三、港背、铜鼓包5个村;石口镇辖永安居委会和石口、常山、渔池、五菱、刘埠、吴家、詹家7个村,镇政府驻石子口。
2006年01月,撤销新生乡、东源乡,成建制划归瑞洪镇管辖;撤销余干县古竹乡,成建制划归石口镇管辖;撤销余干县禾山乡,成建制划归枫港乡管辖;撤销余干县金山嘴乡,成建制划归三塘乡管辖。
2006年01月,撤销新生乡、东源乡,成建制划归瑞洪镇管辖;撤销余干县古竹乡,成建制划归石口镇管辖;撤销余干县禾山乡,成建制划归枫港乡管辖;撤销余干县金山嘴乡,成建制划归三塘乡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12月,余干县辖9个镇、11个乡、1个水产场、1个良种场、2个林场、2个垦殖场、1个垦总场:玉亭镇、瑞洪镇、黄金埠镇、古埠镇、乌泥镇、石口镇、杨埠镇、九龙镇、社赓镇、康山乡、东塘乡、大塘乡、鹭鸶港乡、三塘乡、洪家嘴乡、白马桥乡、江埠乡、枫港乡、大溪乡、梅港乡、渔池湖水产场、县良种场、李梅林场、康山垦总场、禾斛岭垦殖场、 峡山林场、信丰垦殖场。
县人民政府驻玉亭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48”~ 116°54’24”,北纬28°21′36” ~29°3’24” ,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8公里,呈南北狭长状,全县总面积为2336平方公里。余干县为上饶市西部农业大县,东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波阳、濒临鄱阳湖,与都昌县隔湖相望。
地理位置
县城余干镇位于全县的中心,处于信江下游的滨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陆路距南昌175公里(直线距离约70公里),景德镇市141公里,鹰潭69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200公里。
地质条件
余干县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形成的构造特徵可分为社庚至五雷复背斜,余干镇至枫港复向斜,瑞洪至康山坳陷带等构造带。
余干县城无沉陷、坍落、滑坡、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福建江西地震列度图》余干地震列度为6度。县城属二级阶地沖积平原区,地面土层较厚。城中心市湖一带结构不稳定,属山前沖积扇,有纵横交错沟塘,沉积时间短暂,土层大体分为: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细砂层,分层无明显界线,并有尖灭现象。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的承载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为天然的地基持力层。县城外围乾越大道一带土层结构较稳定,大体为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园砾层,粉质粘土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
地形地貌
余干县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岭海拔高度290米,最低点在北部皇帝帽,海拔13米左右。余干县辖区的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地表结构大体分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县城处于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东山岭地势较高外,县城其他地方地势都较为平坦低洼,湖泊众多。
气候特徵
余干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10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
余干县风景

气温: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十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
光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总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4、5、6月为降雨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57.7毫米,7月-1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显的伏旱和秋旱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风: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本地属赣东北较多大风区,57%的大风出现于4、7、8三个月。1964年曾出现过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12级以上),对县城造成严重破坏。
水文条件
信江为流经余干第一大河。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东北麓平家源,经玉山、上饶、贵溪、鹰潭、余江等县市,再由县东南炭埠入境,至潼江滩分两支。一支由东向北,经过县城马背咀入珠湖,称东大河,另一支向西经瑞洪入鄱阳湖,称西大河。另外县城边缘还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兴水利时被堵塞,今已成为无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秒,98年最高梅港水位为29.84米(吴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为6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为50.8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频率为5%(以上数据来源于1993年余干县城总体规划构想)。
余干县风景图

县城内地下水资源丰富,在余干县内信江河谷的鬆散岩孔隙水区中部,即枫港——县城——保全山煤矿一带覆盖岩溶水,县城-杨港一带,含水层汇水面积达68*106平方米,覆盖型裂隙水开採资源量为31.4万吨/日,地下水位3—6米,可做县城供水源地。地表水有信江东大河,流经县城,多年平均径流量175.6亿立方,县城周围河段为二类水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余干县地域总面积为233636.35公顷,其中耕地为69360.25公顷,园地1029.65公顷,林地为38871.04公顷,水面有64023.6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5.13亩,人均耕地0.93亩。
水资源
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量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79亿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亩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国排列中属丰水区,地下水位高,潜力大,有充足的水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勘探资料表明,能源矿有煤、石油;金属矿有钛、铁、砂金、岩、赤铁矿和锰矿;非金属矿有瓷土焦宝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
余干县自产能源有生物质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三种,理论蕴藏1495万吨标煤,人均占有量6175公斤标煤。
生物资源
水产
余干县可养殖水面34.9万亩,已养殖面积16万亩,这些水域水草丛生,浮游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生产的良好基地,余干县现共有鱼类25科113种,有鲤、鲫、鳊、鲶、青、草、鲢、鳗鲡、河豚等种类,还有甲鱼、湖虾、湖螺、天鹅、白鹤、大雁、银鱼、象形珍珠等珍贵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有莲藕、菱角、芡实等,可充分发挥水面优势,採取多品种,多层次,高密度养殖。
草场
余干县各类草场理论产草量为62.22万吨,可载畜20.2万黄牛单位,常见牧草品种有10科41种。
鸟类
余干县水域面积640平方公里,是环鄱阳湖地区水域面积最大的县份,共有湿地面积95.6万亩,鸟类230种,其中冬候鸟121种。
鄱阳湖鸟类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5‰。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9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0万人,城镇化率42.85%。
民族
余干县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政治
县委书记:胡伟
县委副书记、县长: 黄胜富(截至2017年12月)
经济
2016年,余干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3元,增长1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86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9.3:36.4:34.3,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下降了0.7个%,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2015年提高0.6、0.1%。
全年财政总收入15.2亿元,比2015年增长4.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0.4%。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1.5%;税收收入12.9亿元,增长4.0%,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5.2%,较2015年提高30.4%。
全年财政支出42.8亿元(包括上级补助收入),增长5.9%。其中教育支出10.8亿元,较2015年增长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亿元,较2015年增长32.0%;医疗卫生与计画生育支出6.2亿元,较2015年增长1.8%。
全县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2.5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74.4亿元。
第一产业
2016年,余干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7亿元,较2015年增长4.2%。粮食总产量86.2万吨,较2015年略增,其中:稻穀产量84.9万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产量2.3万吨,增长1.8%;蔬菜总产量19.3万吨,较2015年增长了27.8%。
农业

余干县森林资源覆盖率为20.5%,余干南部为低丘山区,林木种类属用材林地,主要有杉木、毛竹、马尾松等;余干中部地形起伏不平,属经济林地;余干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属平原防护林地,有枫杨、水杉等。
年末生猪存栏29.1万头,与2015年基本持平,全年生猪出栏38.1万头,增长0.2%。肉类总产量达到4.3万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
全年水产品产量15.4万吨,增长2.9%,水产养殖面积41.3万亩,与2015年持平。
第二产业
2016年,余干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2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8.8亿元,同比增长9.3%,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利税17.8亿元。园区开发面积9.3平方公里,投产企业54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8亿元,下降0.1%,在建企业15个。
全社会用电量11.9亿度,同比增长1.3%,其中工业用电量7.1亿度,同比增长-7.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9.1%。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9.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6.7万平方米,本年竣工面积44.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6年,余干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亿元,同比增长14.1%。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36.9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20.0亿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实现零售额51.3亿元,同比增长13.7%;住宿和餐饮实现零售额5.6元,同比增长16.7%。
余干县商业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42万美元,同比增长6.5%;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42.7亿元,同比增长13.7%;外贸出口11691万美元,同比增长5.6%。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7.4万人次,同比增长11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7亿元,同比增长149.8%。
全县金融机构网点69个,法人2个,从业人员765人。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5.9亿元,比年初增加42.2亿元,增长19.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8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7.3亿元,比年初增加29.7亿元,增长38.3%。
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5亿元(人保、人寿和太平洋三家,下同),同比增长7.1%,赔款0.5亿元,同比增长53.9%。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余干县实有学校所数675所(含幼稚园),其中义务教育289所,高中13所。全县在校学生数16.7万人,其中义务教育12.9万人,高中1.7万人。
余干教育

科技
2016年,余干县拥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有创新活动企业15家,申请专利233件,较上年增加132件,获得专利授权155件,较上年增加97件。
文化
2016年,余干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8万册、件。
年末全县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3%。有线电视用户约7.5万户。
体育
2016年,余干县年度组织举办10次运动活动,参加人次3500人次;组织参加市以上运动比赛8次,参加人次120人次。
卫生
2016年,余干县医疗卫生机构966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90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数97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476张。
社保
2016年,余干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6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人数15902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0.6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75.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5万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共5.1万人,其中农村3.8万人,城镇1.3万人。
交通运输
2016年,拥有载货汽车2458辆,路道运输货物周转量20.1亿吨/公里;客运汽车357辆,道路运输客运量达到4.0亿人/公里。
余干

2016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4049.0万元,同比增长4.0%。
2016年,余干县手机用户数40.3万户,网际网路用户8余万户。
周边有南昌、景德镇两个机场,有浙赣、皖赣、鹰厦、京九四条铁路。
公路有上海至瑞丽、北京至福州、济南至广州、南昌至德兴四条高速,县境有206、320、昌万公路等国省道通过。
历史文化
打麻糍
打麻糍,是余干农村过春节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具有浓浓的乡村风味。圆圆的麻糍象徵着团团圆圆。提前一天晚上浸泡好了糯米滤乾水,将甑放到锅里,加适量的水,然后把糯米盛放到木甑里,打上气孔,盖上膜蒸,蒸熟后,将整甑糯米饭抬到院子里的石臼旁,準备好了木棒和水盆,当然还有盛有白糖的芝麻粉盘子。
打麻糍

製作米糖
製作米糖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麦芽,製作时需要经过洗米、浸米、蒸饭、酿造、榨糖、煎糖、凉却、打糖、包馅、拉条、敲糖等工序,前后需要整整20个小时。该村只有四家还做这一行,因为是纯手工製作,每家一天只能做50公斤糯米,出成品米糖30公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名优特产
枫树辣椒
枫树辣椒,当地又称丰收辣、余干小辣椒,是江西省名优特产,产自余干县洪家嘴乡枫树李家村。枫树辣椒果实较小,皮薄肉嫩,口感鲜,香、辣味适中,辣不伤胃,嚼不留渣,吃后略带甜味,主要以炒食为主。
余干枫树辣椒

乌黑鸡
乌黑鸡,起源于江西省余干县,余干乌黑鸡是完全不同于国内其它类型乌骨鸡,其蛋白质、胺基酸、锌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较高,胆固醇含量只有其他鸡种的三分之一,黑色素和多种维生素含量相当丰富,具有滋阴、养血、补胃、 添精的作用。《江西农业大全》载“余干乌黑鸡属兼用型地方鸡种, 全身乌黑、体小、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好,具有可治妇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水肿、营养不良等药用价值。
余干乌黑鸡

鄱阳湖银鱼
鄱阳湖银鱼,余干产银鱼历史悠久,明朝时列为地方贡品。鄱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1个,晒乾后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鄱湖银鱼肉美味鲜,营养丰富,有益脾、润肺、补肾、去虚、增阳、滋阴等功效,属上等滋养补品。
鄱阳湖银鱼

黑蚬
黑蚬,鄱阳湖特产,淡水蚌类,体积小、介壳园形或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肉鲜美,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北京、广东、福建等省,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黑蚬

藜蒿
藜蒿,有“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之称。鄱阳湖宝库中的天然产物,茎绿圆润,根白味脆,蛋白质含量48%,富含维生素C、E,无脂肪,并具有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的功效,是人们食谱上的绿色美味佳肴,余味犹长,余干从天然採摘转为人工种植,年产量达2000吨。
藜蒿

黑芝麻
黑芝麻,余干黑芝麻为地方品种,种皮乌黑,种粒小,种子含油率51-54%,蛋白质含量30%,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保健作用极高,具有止咳化痰、防癌的功效,广泛用作食品加工辅料,酪制后,存香悠久,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全县年产量4000—5000吨。
黑芝麻

风景名胜
东山岭
东山岭,位余干县城中心,面积0.11平方公里,海拔56.2米。山上东有峰,状如羊角,旧名羊角山,又名羊角峰。唐天宝六年(747年),敕改为余干山。宋时以山平地崛起,巍然如冠,得名冠山。明知县古青高改羊角峰为龙角峰。清时以山居县治东,称东岗山,俗称东岗岭。建国后,改名东山岭。
东山岭

憩园
憩园,位于东山岭南麓通琵琶洲的曲堤上,和东山岭中峰的乾越亭遥相呼应,于1997年建成向游人开放。
憩园设施为仿古建筑。园长不足一里,宽不过数丈,然布局合理,亭台、茶馆、歌轩、水榭,精美绝伦;拱桥曲廊,花圃草坪,石椅石凳,随地赋形;青松翠柏,云杉棕榈,女贞文竹,奇花异草,点缀其间。园中曲径小道,用花冈石铺成。两侧置石栏铁链,既给游人以安全感,又不失园林装饰情调。堤下湖面宽广,视野开阔,清风送爽,微风鼓浪,铿然有声,恰似琵琶玉韵。亭廊轩榭间,石刻楹联,对仗工整,寓意深远,耐人咀嚼。书法功底深厚,遒劲有力,或楷或隶或篆,书香拂面,文风馨然。正是:“眼前风景道不尽,芳渚春色畅神思”。
憩园

憩园大门,紧挨沿湖路,面向东山中峰,为仿古式牌坊建筑,钢筋水泥构架,重檐庑殿顶,四柱三门,高约6米,宽约9米。门旁庑房错落,白粉墙、琉璃白簇拥着大门。正门一幅楹联云:“市列琳琅车水马龙开闹市,湖光潋滟云章履绮簇平湖”,坊额正中为镏金、颜体楷书“憩园”二字,镶以彩色霓虹灯管。
李梅岭
李梅岭,位于余干县城东南33.8公里处,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390米,为全县第一高峰,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又名白云峰。相传白水真人吴丹在此修炼。曾建有清溪观。隐士章嵩故居云峰斋、铁心庵俱废,岭上东有罗汉崖,西有龙泉井,南北有石径上下,沿途凉亭四座,遗址可寻。此山嵯峨雄伟,白云缭绕。岭上林木茂密,古蹟繁多,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余干庐山”之美誉,古今登游者络绎不绝。
李梅岭

应天寺
应天寺,又名梅王殿,位于余干县梅港乡梅港街后的寺臂岭上,距县城约29公里。始建于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间。清乾隆年间两次维修,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大将梅鋗的专寺。相传寺臂岭,山形山形奇异,如睡椅状。西汉梅鋗葬在此地。有风水师说道:此地有天子之气。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梅鋗墓果然有紫气薄天,皇帝急命当地官员截断其脉。故而寺名为“应天”。寺宇背山而建,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构架,单檐硬山顶,前后两进,前低后高,中有天井。内有梅鋗塑像,樟木雕成,高2米余,形象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应天寺

着名人物
罗英(1898-1934),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别字国华,江西余干人。共产党军赣东北红军军官学校副校长。
彭友仁(1903-1934),汉族,江西余干人,又名中亮、水平。1932年8月,因秘密参与发动罗英部起义,遭国民党政府迫害,离开余干,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工作,任《工农报》编辑、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画室主任。1934年,因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横峰葛源。全国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吴官正,男,汉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余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动力系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委委员、常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