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鹭鸶藤
鹭鸶藤,别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鸳鸯草,鹭鸶藤,忍冬草,左缠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藤,金银藤,金银花桿,甜藤,右篆藤,右旋藤,二花秧,银花秧,金银藤,金银花藤,净制忍冬藤,忍冬草,银花秧,二花藤,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茎枝。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
基本介绍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木兰纲
- 目:川续断目
- 科:忍冬科
- 属:忍冬属
形态特徵
半常绿藤本;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刻,长3-5 (-9.5) 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厘米,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长 (2-) 3-4.5 (-6) 厘米,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山足路旁及村庄篱笆边,海拔最高达1500米。也常栽培。
分布範围
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无自然生长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成为难除的杂草。
主要价值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乾,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2、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 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3、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4、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 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纸封数重,穿一孔,令气出。以疮对孔热熏,待疮大出黄水,再用生肌药,病即愈。
5、热毒血痢。用忍冬藤煎浓饮服。
6、身上发青。用金银花一两,煎水服。
7、脚气(筋骨引痛)。用忍冬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8、中野菌毒。急采忍冬藤煎服。
製作
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茎枝。秋、冬两季割取,除去杂质,捆成束或捲成团,晒乾。
食用方法
本品常捆成束或捲成团。茎枝长圆本形,多分枝,直径1.5~6mm,节间长3~6cm,有殖叶及叶痕。表面棕红色或暗棕色,有细 纵纹,老枝光滑,细枝有淡黄色毛茸;外皮易剥落露出灰白色同皮。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空洞。气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以表面色棕红、质嫩 者为佳。
炮製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切片,晒乾。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归心经;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
- ①《别录》:主寒热身肿。
- ②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
- ③《药性论》:主腹胀满,能土气下澼。
- ④《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
- ⑤《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 ⑥《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 ⑦《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
- ⑧《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
- ⑨《南京民间药草》:茎叶及花对眼睛发炎时有疗效。
- ⑩《贵州民间方药集》:叶:外敷治刀伤。
-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腿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
-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衍,赤可用鲜品捣敷。
【注意】
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
附方
- ①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乾者)一两(鲜者三两)。煎汤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 ②治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坎。(《圣惠方》)
- ③ 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 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局方》神效托里散)
- ④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外科精要》忍冬酒)
- ⑤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铅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 ⑥治恶疮不愈: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
- ⑦治疮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证治要诀》)
- ⑧治风湿性关节炎:忍冬藤一两,豨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鹳草五钱,白薇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药》)
- ⑨治毒草中毒:鲜金银花嫩茎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 ⑩治消渴愈后,预防发痈疽,宜先服此 用忍冬草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入瓶内,以无灰好酒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乾,入甘草少许,碾为细末,以浸药酒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汤酒任下。此药不特治痈疽,大能止渴。(《外科精要》忍冬丸)
- ⑾治筋骨疼痛 (鹭鸶藤)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服。如只锉碎,用木瓜、白芍药、官桂(肉桂)、当归、甘草一处,用酒、水各半盏,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热服,善治脚气。(《履巉岩本草》)
- ⑿治野蕈毒 急采鸳鸯藤啖之,即忍冬草也。(《纲目》引《夷坚志》)
- ⒀防治细菌性痢疾 银花藤5000g,樗白皮2500g。加水25000ml,煎煮至15000ml。口服,每次100ml,每日2次。儿童酌减。(《赤脚医生》1976,(4):22银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