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晓玲(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讲师)
邓晓玲,女,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语言人类学。2013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民族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邓晓玲
- 职业:讲师
-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 性别:女
人物简介
姓名:邓晓玲
性别:女
职称:讲师
地址: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语言学(Linguistics)、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
2013年6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获法学(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经历
兼职工作经历
(1)2008.09-2010.07,厦门大学图书馆,学生顾问;
(2)2009.02-2010.02,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师;
(3)2009.03-2009.04,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生;
(4)2007.09-2008.07,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师。
田野工作经历
2009-2012,闽东及浙南地区畲族语言调查,研究畲话的系属分类问题及畲族的认知思维模式。
参与项目
(1)2010-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藏语系谱系分类及其时间深度的研究”(邓晓华主持);
(2)2011-201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台湾原住民问题研究”(邓晓华主持);
主持项目
2010-2011,厦门大学“第七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工程项目”(本人主持)。
学术论文
第二作者文章
1. 蔡雅菁; 邓晓玲:畲族语言:文献回顾.中国语言学报(Xiaoling Deng:Languages of the She Minority: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009年第2期(SSCI/A&HCI,通讯作者);
2邓晓华; 邓晓玲:从身体部位名称看客畲的认知模型(Xiaohua Deng;Xiaoling DengCognitive Models Obtained by Studying Body-Part Names of Hakka and Sh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中国语言学报 2013 年第2期(SSCI/A&HCI,通讯作者);
3. 邓晓华、邓晓玲.论壮侗语和南岛语的发生学关係.语言研究2011年第4期(CSSCI);
4. 邓晓华、邓晓玲(2010).一组和身体相关的客畲同源词. 第八届国际客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台北市文鹤出版有限公司.(国际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文章
1. 邓晓玲(2011).从动植物命名看客家话与畲语的民族特性. 客家学刊(第二辑).(一般刊物);
2. 邓晓玲(2011).破解语言分裂的时间深度—评《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中国社会科学报1月4日第011版.(报纸);
2. 邓晓玲(2011).破解语言分裂的时间深度—评《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中国社会科学报1月4日第011版.(报纸);
3. Deng Xiaoling.(2013).ThePres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Contact dueto Migration:A case of Shehua and Chinese.the17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国际会议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邓晓玲(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