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费纳奇镜

费纳奇镜

费纳奇镜

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1832年由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陶(Joseph Plateau)和奥地利人西蒙·冯施坦普费尔(Simon von Stampfer)发明,可播放连续动画,是早期无声电影的雏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费纳奇镜
  • 外文名:Phenakistoscope
  • 时间:1832年
  • 发明人:约瑟夫·普拉陶

主要内容

费纳奇镜变体之一是在一个手柄上垂直安装的碟片。碟片上围绕中心绘製了一系列的图片,是动画的对应的帧,图片的周围是一系列狭缝。使用者旋转碟片,通过移动的狭缝看碟片在镜子里的反射。这样,使用者看到图片接连出现,由于视觉暂留,得到连续播放效果。另一种变体有两个碟片,一张有狭缝,另一张是图片,这样就不需要镜子的反射就可以看到动画。和西洋镜以及之后的发明不同,费纳奇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使用。费纳奇镜只存在了两年,就被别的技术取代。.
Phenakistoscope(费纳奇镜)早期的动画装置。在一些国家又有phantasmascope和fantoscope等称呼。

发展历史

1832年尤瑟夫·普拉托和他的儿子发明了Phenakistoscope。在同一年,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Simon von Stampfer也发明了类似的动画装置stroboscope。尤瑟夫·普拉托的主要灵感来自法拉第和Peter Mark Roget的研究理论。法拉第曾发明了一种装置,叫做“麦可·法拉第的车轮”(Michael Faraday's Wheel),它由两个圆盘构成,工作时圆盘往对方相反的方向旋转。尤瑟夫·普拉托在“法拉第的车轮”的基础上又迈出了一步,把“法拉第的车轮”改造成一种视觉玩具,他后来命名为phenakistoscope。

运作规则

phenakistoscope根据视觉滞留现象,虽然这个现象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和后来的牛顿的实验中已有所认识,但直到1829年,这一现象才由尤瑟夫·普拉托确立起来。phenakistoscope是由两个圆盘安装在同一轴构成的。圆盘被均匀地分隔成16个扇形区,按顺序在每个扇形区内画上舞蹈动作的系列图案。每个图案的边缘均有相同的裂缝,沿盘周呈放射状排列。不同于“法拉第的车轮”,phenakistoscope的圆盘旋转方向是相同的。观看时,让圆盘的图案面面向镜子,转动圆盘,人们便可以在圆盘的背面从裂缝中看见镜子里连贯的舞蹈动作。
双圆盘设计的费纳奇镜
尤瑟夫·普拉托发明的费纳奇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费纳奇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