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画“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编製备案制管理试点单位。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併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併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三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07万元;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8.93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有全日制在校生14820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246人),有教职工3000多人(含附院);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办24个本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内一流学科B类项目1个。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 主管部门:安徽省
- 学校官网:http://www.ahtcm.edu.cn
- 中文名:安徽中医药大学
- 外文名: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简称:安中大、安中医( AHUCM)
- 创办时间:1959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医药
- 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画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王先俊
校长:彭代银 - 本科专业:24个
- 院系设定:中医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药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等
- 校训:至精至诚、惟是惟新
- 校歌:《青春在飞扬》
- 地址:合肥市新站区前江路1号(少荃湖校区)
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03号(梅山路校区)
合肥市蜀山区史河路45号(史河路校区) - 院校代码:10369
历史沿革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 校门

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
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併入安徽医学院。
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
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併入安徽中医学院。
2005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全国第三家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
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3年,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安徽中医学院升格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
2014年,学校成为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画第二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5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国医大师1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8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有来自中国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该校客座教授。
国医大师:徐经世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获评年份 | 级别 |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 王键 | 2009年 | 国家级 |
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 彭代银 | 2010年 | 国家级 |
中医临床技能教学团队 | 王金萍、李保启 | 2010年 | 省级 |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 | 储全根 | 2010年 | 省级 |
资料来源: |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16个二级学院(部)(含3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办24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中医学院(新安学院) | 中医学 | 5年 |
中医儿科学 | 5年 | |
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5年 |
康复治疗学 | 4年 | |
中西医结合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5年 |
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 | 5年 | |
药学院 | 中药学 | 4年 |
药学 | 4年 | |
製药工程 | 4年 | |
药物製剂 | 4年 | |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 4年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年 | |
药物分析 | 4年 | |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年 |
人力资源管理 | 4年 | |
公共事业管理 | 4年 | |
保险学 | 4年 |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4年 |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年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年 | |
生物医学工程 | 4年 | |
医学信息工程 | 4年 | |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汉语国际教育 | 4年 |
套用心理学 | 4年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 |
体育部 | ----------- | -----------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 | -----------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 | -----------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 | ----------- |
研究生院 | ----------- | ----------- |
学科建设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硕士学位授权,1999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得开展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201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工程(製药工程)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科级别 | 批准时间 |
---|---|---|---|
1 | 中医肺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2年9月 2009年12月 |
2 | 中医基础理论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3 | 中医痹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4 | 中医内分泌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5 | 针灸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6 | 药用植物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09年12月 |
7 | 中医史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8 | 中医疮疡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9 | 中医养生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0 | 中医老年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1 | 中药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2 | 临床中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3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4 | 中医药信息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5 | 中医传染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6 | 中医“治未病”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7 | 中医文化学 | 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 | 2012年8月 |
18 | 中医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A类) 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 2008年9月 2013年11月 |
19 | 中药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 | 2008年9月 2014年8月 |
20 | 中医内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1996年9月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
21 | 针灸推拿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2年1月 2008年9月 |
22 | 中医基础理论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23 | 中医妇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24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25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08年9月 |
26 | 中医诊断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27 | 中药药理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28 | 药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29 | 方剂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30 | 中医外科学 | 安徽省重点学科(B类) | 2012年7月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
-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安徽省教学改革示範专业4个,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有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实训示範中心,3个省级实验实训示範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2009——2014年,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学校还举办了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在临床专业建立客观化结构考试中心。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套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
安徽省教学改革示範专业:中药学、中医学、康复治疗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校-师承教育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实训示範中心:中药类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实训示範中心:药学类专业综合技能示範实习实训中心、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及OSCE中心、针灸康复实验实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获评年份 |
---|---|---|---|
中药药剂学 | 药学院 | 桂双英 | 2013 |
医学统计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朱继民 | 2013 |
宏个体经济学 | 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 陶群山 | 2013 |
药物分析 | 药学院 | 吴虹 | 2013 |
护理学基础 | 护理学院 | 肖洪玲 | 2013 |
中医妇科学 | 一附院 | 李伟莉 | 2012 |
药理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龙子江 | 2012 |
预防医学基础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朱继民 | 2015 |
方剂学 | 中医临床学院 | 章健 | 2013 |
微生物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汪长中 | 2012 |
人体解剖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申国明 | 2012 |
温病学 | 中医临床学院 | 刘兰林 | 2012 |
人体寄生虫学 |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 汤冬生 | 2015 |
内经 | 中医临床学院 | 沈津湛 | 2015 |
资料来源: |
- 学生培养
2010年开始与长春、福建2所中医药大学开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08—2013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70余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特等奖1次、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画竞赛三等奖1次、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次)。2008年——2014年,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附属医院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1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係。1994年获準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此外,学校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定,与河南宛西、江苏康缘、深圳三九等中国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2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50多项技术服务。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计算机中医套用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现代中药研究中心、科研实验中心、药物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此外该校还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道地中药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基地):现代中医内科套用基础与开发研究实验室、数位化影像技术实验室、中药药剂实验室、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学(脑病)实验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5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画、国家“863”计画、国家科技支撑计画、星火计画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製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6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在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该校2015年度获得立项资助项目23项,共批准直接经费947.9万元(经费总额约1185万元),超过了历年的资助额度。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
1 | 张自品 | 基于介体型的Heme蛋白质中高氧化铁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 | 吴大强 | 鱼腥草素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Las菌群感测调控系统的分子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3 | 谢冬梅 | 基于竞争抑制原理的外来入侵苍耳对中药苍耳子资源与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4 | 韩 岚 | 基于血小板微颗粒信使作用研究桃红四物汤对实验性脑缺血血管新生调节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5 | 艾文龙 | 肝豆片干预Wilson病模型小鼠线粒体自噬的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6 | 王婕琼 | 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COPD抑郁障碍与“肺主悲忧”理论的关在线上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7 | 纵瑞凯 | 基于FAK/Calpain为中心的信号转导网路调控血小板活化探讨新风胶囊对AA大鼠作用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8 | 蔡兴慧 | 基于cAMP途径探讨针刺干预海洛因复吸大鼠成瘾记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9 | 何 璐 | 基于嗅觉通路探讨艾烟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镇痛效应的分子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0 | 彭华胜 | 基于“器官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的关联性揭示黄芪道地药材“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 | 面上项目 |
11 | 胡容峰 | 定位释药胶囊型中药渗透泵控释製剂的构建及释放与吸收相关性的研究 | 面上项目 |
12 | 陈光亮 | 基于TLR/MyD88/NF-kB受体信号通路和NALP3炎性体研究萆薢总皂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 | 面上项目 |
13 | 许 钒 | 基于肾病综合徵模型及AVP-NOS/NO-AQP2途径研究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水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 面上项目 |
14 | 汪长中 | 以pH通路为靶标研究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形态转化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 面上项目 |
15 | 黄金玲 | 基于Wn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细胞EMT的化痰通瘀解毒方抗胃癌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16 | 方朝晖 | 益气活血法调控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损伤状态下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 面上项目 |
17 | 韩咏竹 | 基于LKB1-AMPK自噬调控通路的通腑养髓方对高铜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18 | 于庆生 | 健脾通里中药对胃切除大鼠肠黏膜上皮紧密连线的影响及其机制 | 面上项目 |
19 | 李伟莉 | 补肾安胎沖剂改善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障碍的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20 | 蔡 标 | 黄蒲通窍胶囊干预Ca2+-CaMKIV信号通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AD治疗中的研究 | 面上项目 |
21 | 张庆萍 | 基于DTI探讨白质超微结构改变在化瘀通络灸干预SIVD中的作用 | 面上项目 |
22 | 吴子建 | HCN通道介导针刺心经保护急性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模型大鼠心室肌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 面上项目 |
23 | 王 茎 | 艾灸调控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自噬的心肌保护效应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2010年6月,该校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据2015年9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有中医药书库、线装书库、样本书库、外文书库、中文二线书库等各类书库和专业期刊阅览室、过期报纸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总计26个,此外,还建有安徽首家古籍修复室;馆藏各类纸质文献89.9万册(含教学院部5万册),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1521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资料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全文资料库、万方《数位化期刊资料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资料库》(博硕士论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中国药学文摘资料库》、《中国中医药资料库》、《银符线上考试题库》、《读秀学术搜寻》、《人大複印资料库》、《万方医学视频资料库》、《ScienceDirect》、《Springer外文期刊全文资料库》、《泉方外文期刊资料库》等中外文资料库27个,超星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书生之家、EBM等电子图书共80.2万余册,并有部分网上免费资源,电子资源容量已达65.6T。已建立起系列伺服器群,拥有了较完善的内部网路信息服务平台。
- 学术期刊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安徽中医学院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于1981年12月。
该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多次表彰和奖励:1989年获全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二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8年获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4年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和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和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1年该刊编辑部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网站奖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另外,该刊编辑人员曾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新闻出版总署,省科技厅、教育厅的表彰和奖励。
并连续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美国《化学文摘》等资料库收录。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该刊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多次表彰和奖励:1989年获全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1990年获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二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8年获全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全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02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4年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和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二等奖;2005年获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和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1年该刊编辑部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网站奖及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另外,该刊编辑人员曾多次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新闻出版总署,省科技厅、教育厅的表彰和奖励。
并连续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美国《化学文摘》等资料库收录。

文化传统
校名

196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先生,应该校邀请,亲自为该校前身“安徽中医学院”题写过校名。 “药”“大”二字均选自郭沫若的其他书法手迹。标準字型为郭沫若体。
校徽
校徽以“悬壶济世”典故为切入点,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形,辅以太极、蛇杖、中草药构筑成一个完整的“中”字,表达中医治病救人的仁德。药葫芦代表以中医济世着称的“北华佗”医学流派,徽派建筑则代表“南新安”的新安医学,两个医学文化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交融,得到传承。标誌中间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医的把脉。在徽派建筑(马头墙)框架里,药葫芦内含乾坤太极,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医学标誌,杖也可以理解为针灸之银针,表明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精华的同时,更有积极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精神。
校徽

校训
至精至诚:学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医精诚”,培养医术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学生。
校训

惟是惟新:学校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思考中医发展规律,谋划学校发展大事。校训标準字型採用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手体。
校歌
《青春在飞扬》新安热土,华佗故乡, 杏林学子,汇成智慧海洋, 青春飞扬,放飞希望, 中华文化蕴藏美好理想, 安中啊,你是我的翅膀, 为我的飞翔增添力量, 安中啊 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 岐黄之术,源远流长, 教书育人铸就事业辉煌, 至精至诚,惟是惟新, 谱写出我们新的篇章, 安中啊,你是我的船桨, 为我的远航把握方向, 安中啊,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 安中啊 青春在飞扬, 今天的付出明天将远航! |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
王先俊 | 党委书记 |
彭代银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永群 | 党委副书记 |
彭代银 | 副校长 |
李泽庚 | 副校长 |
张永群 | 副校长 |
曹玉 | 纪委书记 |
资料来源: |
骗保事件
2018年1月18日,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播发《(中国网事)住院拿药像点菜,社保卡医院随意刷——安徽一医院骗保黑幕触目惊心》,独家报导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骗保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1月19日,在事件曝光的第二天,由安徽省人社厅、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即进驻该医院展开调查。人社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专门派员赴安徽督促调查。
2018年2月3日,记者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骗保事件的联合调查组获悉,经调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骗保问题基本查实,目前调查报告已上报安徽省政府,接下来将会依法依纪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处理。